高翠萍
【摘要】近年來,高等院校的美術類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因此,有效提高美術類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觀念,是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通過美術類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系統分析,剖析了高校美術類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為高等院校輔導員針對美術類大學生進行就業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美術類大學生 輔導員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15-02
一、美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麥可思每年都會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就業質量進行調研和分析,近三年來的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藝術設計專業連續三年出現在紅牌本科專業中,而美術學專業也屬于薪資較低的專業。棗莊學院每年也會委托麥可思對本校的就業情況和就業質量進行調研和分析,2017年棗莊學院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報告中顯示,2016屆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較高的學院調查中,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滿意度為100%。在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主要指標綜合評價中顯示,月收入較本校平均數偏低,校友滿意度、就業率、現狀滿意度、教學滿意度、及專業相關度都偏高。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美術類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類學生本身學習的專業特性與傳統的就業方向有著很大的區別,大部分學生很難進入正規的企事業單位,有的學生在未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情況下盲目創業,最終錯失最佳就業時機。部分已就業的學生,由于不滿于單位的現狀,不愿意被束縛,也時常發生頻繁跳槽現象。基于上述原因,高離職率導致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只能勝任門檻低、低技術含量的基礎性工作,進而影響薪酬的水平以及自身職場的發展。
二、美術類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特征
1.就業期望值過高,“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特征明顯。
一方面,多數美術類學生沒有明確的就業擇業觀,只是簡單的認為具有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但目前公辦院校的美術教師崗位趨于飽和,常常出現僧多粥少,一崗難求的局面。大部分學生當在考編失利之后再去尋找別的工作時,早已錯過了許多就業機會,這使得美術類學生的就業率逐年降低。另一方面,設計、動漫等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將就業地點首選“北上廣”等發達城市,但由于業務能力不夠,寧愿留在大城市做“鳳尾”,也不愿意回到小地方當“雞頭”。這種對就業觀的錯位認識,限制了其自身的職業發展。
2.就業能力不占優勢,缺乏就業競爭力。
當今用人單位對美術設計類的畢業生要求是綜合全面的,不僅要求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而且要求在工作過程中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文案撰寫能力等。由于專業特性,美術類學生普遍偏重專業技能,忽視了其他學科的學習,缺乏人文素養理論知識的積累及一定的綜合實踐能力,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3.對于擇業、就業的焦慮情緒明顯。
首先,美術類學生常具有較強的主見和豐富的創造力,加之此類專業的授課方式比較靈活自由,很容易使美術類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其次,學校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疏導畢業生由于就業壓力產生的負面情緒。最后,畢業生父母對子女的就業期望通常較高,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客觀上也會加劇畢業生面對擇業、就業時的焦慮情緒。
三、輔導員對于美術類專業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思路
1.針對美術類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指導。
大學生就業困難,其實存在很多緣由,比如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薄弱、求職經驗不豐富、對于就業期望值不能客觀的評價等等。這些同樣也是造成美術類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原因。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就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短時期內提高美術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破解美術類畢業生“擇業難、就業難”的有效方法。
就業觀涵蓋的內容有擇業觀、工作觀、職業觀等,是大學生在就業和擇業過程中涉及到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反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通常由輔導員老師擔任教學。通過上課的方式給學生傳授就業思想、就業知識。但是對于美術類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教育指導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對于美術類專業的輔導員,應該結合本專業特性,根據美術類專業大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指導在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增加實踐環節,采用團體輔導、組建工作坊等靈活方式進行指導。
2.開展具有美術專業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和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對自身的探索和分析,能夠明確學業和發展目標,可以更有效的制定長遠和具體的計劃。應當充分結合美術類專業的課程特點,并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美術類專業的特點,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對于剛踏入大學的新生,可讓學生從大學伊始就建立良好的職業規劃意識,做好興趣、價值觀、性格、能力等分析,引導大學生明確職業的方向。對于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輔導員工作的側重點在于鼓勵學生學好專業課,扎實業務基礎,為日后求職提高競爭力。而對于畢業生來說,面臨著諸如考研、考編、找工作等種種繁雜事務,不一而足此。此時輔導員老師的指導工作需要更為具體全面,在為學生解決各類具體事務的同時,還應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和發展提供中肯的意見。
3.結合就業市場的需求進行指導。
(1)美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環境下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綜合化多樣化的,對求職者來說快速適應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美術類專業大學生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劇本諸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耐挫心理等其他素質。因此,結合美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點,開展具有創新創意的活動,潛移默化的提升美術類大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為以后到社會工作奠定基礎。
(2)鼓勵美術類大學生在就業渠道中選擇進行創新創業。
在眾多本科類專業中,美術學專業特點還是比較適合創業的,十九大中報告中關于民生的內容提到,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美術類學生的個性特點比較突出,思維比較靈活,有很多點子和想法,如何將這些思想層面的構思落實到實際的創業,就需要輔導員老師提供支持和指導,比如創業的基本知識、創業的計劃書撰寫、創業資金籌集等。目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已經在很多高校開設,輔導員老師可以在課堂的理論基礎之上引導美術類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比賽和創業實踐摸索,提高創業的嘗試度,提高創業的自信心。
四、美術類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就業服務和指導工作
(1)輔導員應注重在學生工作中的藝術修養的培養。
輔導員本身的工作性質基本不受專業限制,所以大部分都不是學美術類專業的老師,這類輔導員對美術類學科專業方面了解有限,對美術類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性質和工作具體內容方面掌握的信息量也較欠缺,造成與美術類學生無法獲得更多的交流。因此,美術類專業的輔導員老師應該積極學習美術類專業的相關知識,結合該領域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就業指導和分析。
(2)搜集美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信息和需求,建立暢通的就業信息和服務的渠道。
美術類輔導員為了更好的掌握就業市場的需求,應積極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系,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就業指導。結合用人需求調整畢業生的培養方案,使學生更具市場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就美術類學生的專業特點來說,更喜歡和接納比如微信、微博、公眾號等一些比較流行的媒介,這些途徑可以將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遞給學生,同時可以對美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進行分類,建立人才推薦檔案庫,為用人單位更有效的選擇人才建立通道。
(3)做好美術類畢業生中就業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美術類大學生中也存在很多就業困難的群體,比如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殘疾學生等。這要求輔導員老師要關注和掌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對有困難的畢業生申請扶持。個別學生經常有帶有焦慮、自卑、自暴自棄等情緒,人際交往能力欠佳,輔導員老師要積極進行就業咨詢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積極鼓勵學生建立自立自強的心態,用樂觀的態度面對就業中的挑戰和困難,使美術類畢業生中有就業困難的學生順利就業。
五、小結
綜合以上,美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復雜,競爭壓力大,高校輔導員在美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中,要找準定位和目標,研究將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美術類專業特性,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同時要學會分析就業困難學生的心理。美術類專業輔導員老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上一起抓,既要關注并及時給學生傳達最新的就業信息和政策,也要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做好用人單位和就業市場分析,幫助學生做好自我分析和就業意向定位。美術類專業輔導員應該在工作上進行創新,結合美術專業的特點下積極推進就業工作,讓美術類專業的青年群體有一個朝氣蓬勃的未來,真正貫徹十九大就業就是民生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G].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王芹,肖斌.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與解決途徑[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66-68
[3]汪曉娟.如何提升藝術類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J].職業,2011(7):28-29
[4]鄒興平,艾楚君.高校“藝術類學生個性”的內涵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