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貴冰
【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在區角環境中通過與材料互動實現自我建構、自我探究、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的活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至關重要,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才能保證區域活動取得好的效果。在投放區域材料時,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教育理念,要考慮到材料投放的適宜性、層次性和可探究性。
【關鍵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區域活動 材料投放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22-01
一、參考《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來考慮材料的適宜性
案例:小三班在下學期開展了《蔬果樂園》的主題,為了讓小朋友掌握關于蔬果的科學知識,彭老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了大量的操作單和學習單。在操作單《找一找》上,彭老師提供了很多水果和蔬菜的圖片,讓幼兒把水果和蔬菜分類;在學習單《認識蔬果》上,學習單上有很多蔬果的圖片和名稱,小朋友們需要把蔬果和名稱聯機。
反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以上案例中,彭老師雖然是提供材料讓幼兒操作,但是沒有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沒有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來進行探究。
調整和改進:參考《指南》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彭老師在科學區角材料投放中進行了調整。提供了各種水果和果汁機,讓幼兒動手制作果汁并且觀察各種果汁的顏色,品嘗果汁的味道;提供了《神秘的蔬果箱》,讓幼兒動手摸一摸里面的蔬果,感受一下各種蔬果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且猜測所摸到的蔬果的名稱,提供彩色海綿紙和瓶裝水以及各種水果的圖片,讓幼兒把各種顏色的海綿紙放到水里搖一搖來制作水果果汁。
二、參考《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來考慮材料的整體性
案例:在區域活動環節,一大堆小朋友爭先恐后地涌向數學區,其他區域則去的人很少。彭老師趕緊過來協調,勸說一些小朋友去別的區域玩,俊賢小朋友說:“我不去,語言區沒有好玩的玩具,數學區才好玩”。
反思:之所以小朋友們都爭著去數學區,是因為老師在數學區投放了豐富的教玩具,幼兒園又購買了一批《通向數學》的玩具,這對小朋友們來說特別有吸引力。彭老師覺得班級區域的材料已經很豐富了,因此就沒有在別的區角投放新的進區材料,導致別的區域都是以前的舊材料,對孩子來說沒有新意,因此就都不想再去玩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實施《指南》時應該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彭老師覺得區域材料很豐富,卻沒有考慮到全部新增的區域材料都是數學領域的,沒有考慮到材料的整體性。
調整和改進:彭老師收起一部分數學區域材料,并在語言區、科學區、表演區、生活區各自新增了一些適合本年齡階段幼兒以及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的材料。在接下來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不再爭先恐后地跑向數學區,每個區域都有感興趣的小朋友去參與活動。
三、參考《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來考慮材料的可探究性
案例:在生活區,教師準備了“快樂之家”、“幸福超市”、“愛心餐廳”、 “美食點心”、“開心廚房”、等豐富且仿真的游戲材料。在這類角色游戲中,游戲道具逼真、材料豐富,每一處環境設置都再現生活中的情境。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朋友來到角色區,經歷過最初的新鮮感之后,很快就百無聊賴起來。
調整和改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看到材料可能更容易形成具體的想法,形成意圖,制定計劃。如果提供豐富多樣的低結構材料,材料開放式程度高一點的話,小朋友探索的空間就大一點,就能誘發孩子比較多樣性的探索行為。經過反思后,老師在角色區投放了粘土、橡皮泥、奶酪殼、泡沫紙、棉簽、吸管等,引導孩子們自己做美食、做玩具,做好的作品則放在“幸福超市”、“美食點心”等攤位賣,一些小朋友們看到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歡,小臉上更是掛滿了笑容。
參考文獻:
[1]陳云.區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6).
[2]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