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鋒
【摘要】課程資源開發標志著現代課程觀的重要進展,但對許多教師和學校而言,開發課程資源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必要的策略指導。本文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通過對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中心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進行SWOT分析,并提出了優勢—機會(S-O)組合,優勢—威脅(S-T)組合,弱勢—機會(W-O),弱勢—威脅(W- T)組合四種課程資源開發策略。
【關鍵詞】課程資源 SWOT分析模式 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05-02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開發課程資源已成為豐富課程內涵,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制定綱要,地方加以指導,學校實施開發的課程。它承載著新課程的意蘊,突顯出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資源開發意識——這一特殊的課程形態更強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本文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含義和理論基礎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選擇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中心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狀況進行調查,調查的方式主要為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對采集到的數據和資料,主要是采用SWOT分析模式,從優勢、弱勢、機遇、威脅這四個維度進行分類,并利用矩陣的三種分析模式:優勢—機會(S-O)組合,優勢—威脅(S-T)組合,弱勢—機會(W-O),弱勢—威脅(W- T)組合進行分析,形成開發策略。
一、SWOT分析法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舊金山大學教授威力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一種非常直觀的系統分析法:SWOT分析模式。它主要是指通過對研究對象有關的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然后將這些數據結論以優勢(S)、弱勢(W)、機會(O)和威脅(T)進行分類,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陣形式排列,再通過歸納、對比和概括等方法進行系統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戰略。最初,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企業管理,但是由于它的實用性,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許多組織結構分析中,例如,學校、政府機構等。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是受到多種內、外因素共同影響的,而SWOT分析模式正好可以將這些影響因素進行整合、分析。可見,將SWOT分析模式應用于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是十分可行的。李臣之等人指出:“將SWOT分析模式應用于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現狀分析中,可以使開發人員系統地了解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外部條件,有利于設計者把握機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避免劣勢、抓住機會、回避威脅。”
二、對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SWOT分析
使用SWOT方法,首先要厘清與校本課程資源相關的要素,從影響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內部和外部兩個維度出發,采用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等,對信息進行采集、整理,為下一步理性分析做好準備。
1.地理環境
S:小樓鎮地處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帶,位于增城區北部,距市區10公里,東接正果鎮,西連中新鎮,南近荔城街,北與派潭鎮相連。
W:全鎮總面積136平方公里,轄區內21個村居,村居之間大部分沒有公共交通通往,往來只有自備交通工具。
O:小樓鎮是增城區近年來著力打造開發的都市農業,生態旅游圈。以建設水城、花城、綠城為坐標,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打造休閑小鎮,建設美麗鄉村。
T:鎮區支路網、小正公路、北回歸線綠道等路網建設不斷完善,學校周邊交通流量日增,此負面意識形態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價值取向。
2.社區資源
S:全鎮森林覆蓋率達57.6%,是廣州北部綠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內風景名勝獨特,其主要景點有:何仙姑家廟、二龍山、廟頂仙桃、千年仙藤、仙姑塔、何仙姑鐘樓、仙人洞、東西境古村落、報德祠、仙荔園、綠道等;農業特色明顯,主要種植的蔬菜產品有遲菜心、冬瓜、茄子、苦瓜、絲瓜、馬鈴薯、豆角等,其中西境冬瓜、臘圃遲菜心、約場香薯、茄子、馬鈴薯為我鎮的特色產品。
W:小樓鎮是一個農業小鎮,主要以發展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鎮內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展覽廳、青少年活動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區資源缺乏。
O:近年來,小樓鎮確立了農業生產為旅游觀光服務的發展思路,以萬畝冬瓜和遲菜心生產基地為平臺,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初步形成小樓人家農業觀光游、何仙姑宗教文化游、二龍山生態休閑游三大低碳產業,生態經濟效益持續向好。
T:社區總體規劃的落實仍需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社區內教育氛圍淡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
3.產業結構
S:利用鎮內良好的山態環境,以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為主導,自2004年起,每年舉辦增城菜心美食節,打響了增城菜心的品牌,該鎮冬季種植菜心2000多畝,帶動農民增收600多萬元,實現了以旅游帶動農業生產,促進旅游與農業的協調發展。
W:鎮內物流業較落后,農產品時有銷;旅游配套設施不足,未形成規模。
O:近年來“廣河”、“增從”兩條高速路的帶動下,交通明顯改善,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打造休閑小鎮,建設美麗鄉村。
T:產業結構單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教育前景
S: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W:在教育功利化的大環境下,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沒有傳統學科課程立竿見影的效果,普遍認為與高考關系不大,在學校備受忽略。
O:《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突破口。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是時代發展對中小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礎教育通過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對時代發展需要的回應。
T:應試教育的指揮棒在整個教育生態中影響巨大,看重分數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5.家長背景
S:大部分家長以從事農業和外出打工為主,對種植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可為學生開展種植探索活動的指導帶來便利。
W: 家長群體中學歷層次較低,多為小學、初中畢業,文化程度不高。
O: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下,家校溝通更為便利快捷。
T:大部分家長忙于生計,對學生的教育缺少關注,教育觀念落后,大部分家長把教育學生的全部責任推給學校。
6.學校規模
S:學校占地面積534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94平方米,現有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3人,任教老師38人。學生活動空間大,辦公教學場所寬裕;生均占地面積11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積22平方米,遠遠超出規范化學校標準。
W:教學樓、綜合樓等建筑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建造,在空間布局和設計上相對落后,唯一一個多媒體室只能容納60人,跟不上現在的教學需求。
O:學校背靠小樓觀音山,有20000多平方米的山地屬于學校用地,山上喬灌木茂盛,植被完整,可開展植物探究活動。 T:2008年搬遷至現址(原小樓二中),原中學的學生宿舍現基本空置,學校建筑物建造時間較長,老化現象嚴重。
7.教育設施
S:校內配有一間綜合實踐活動課室和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種植實踐基地,設施設備完善,各類儀器器材、功能場室均達到規劃化學校標準。
W:圖書室藏書陳舊,學生有價值的閱讀圖書不多;電腦室設備落后,學生可使用的網絡資源匱乏。
O:乘借“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的東風,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T:大部分設施設備是2008年創建教育強鎮時配備,現相當部分已損壞,更新換代工作滯后,對教育教學造成一定影響。
8.師資條件
S:現有教師38人,一級教師36名,二級教師2名。其中,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都配備有專職教師。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教師都有參與市級課題的研究,教學經驗豐富。
W:擔任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變動較大,對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認識不足。
O:近年來增城區不斷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師培訓,著力提升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師的任教能力。
T:教師平均年齡為44歲,年齡結構偏大,職業倦怠現象明顯。
9.學生狀況
S: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品性較為純樸,平時戶外活動比較多,體能和動手能力較強。
W:相當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見識少,自信心不足;學生自控能力、創造力、表達能力等不夠強。
O:隨著聯網的飛速發展,學生可接觸的資訊日益增多;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多的鍛煉。
T:學生的安全問題。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
1.SO型:利用外在機遇,發揮內部優勢
近年來,小樓鎮確立了農業生產為旅游觀光服務的發展思路,以萬畝冬瓜和遲菜心生產基地為平臺,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這樣,政府肯定有配套的種植技術扶持這兩個基地。而我校就有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種植實踐基地,可以讓學生開展蔬菜種植管理活動。對種植技術上的問題,我們可以請相關的人員給我們學生技術上的指導。
2.WO型:抓住機遇,克服劣勢
隨著“廣河”、“增從”兩條高速路的開通,小樓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來小樓旅游的游客逐年遞增。尤其是每年的何仙姑文化旅游節、菜心美食節,更增添了小樓的人氣。而我校學生普遍存在見識少、自信心不足,創造力和表達能力不夠強等缺點。針對這一劣勢,我們可以多一些開展走進節日的活動,走進景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接觸到更多的人,在與別人的溝通中認識外面的世界,豐富了知識,也鍛煉了各種能力。
3.ST型:利用優勢,避免威脅
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品性較為純樸,體能和動手能力較強。在這些學生中,有三分之一為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為此,依托我校的勞動實踐基地開展一些勞作、種植活動,既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有寄托,也可減少外出活動帶來的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李利利.基于SWOT分析的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開發——以四川省宜賓縣為例.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攀枝花學院學報、第32卷第5期、2015年10月.
[2]倪義芳,吳曉波.論企業戰略管理思想的演變[J]﹒經濟管理,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