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初
【摘要】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逐漸由分數至上轉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對許多教育理論和原理的學習、研究,借鑒他人經驗,我校創立“展評課堂”,展評課堂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釋放學生的天性、變等待為主動、變努力學為聰明學的場所,讓學生在學習中煥發出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筆者通過一定時間的實踐,試從前端任務單的設計、教師專業素養,數字化環境等方面來提高展評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 展評課堂 有效性元素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33-02
課堂教學改革怎樣跳出“知識為重,分數為上”的終極目標,轉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對許多教育理論和原理的學習、研究,我校在常州勤業中學“展評學習法”、慕課聯盟翻轉課堂的基礎上,融入微視頻及本校特色,創立“展評課堂”,旨在讓眾多教育理論在我們的課堂中得以生根開花,讓學生在學習中煥發出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展評課堂是在前端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媒介向全體師生展示個人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其他學生對展示者前端學習成果進行評點、評價、質疑和討論,在評的過程中引發對問題的思辨,探尋知識的本質或規律,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它把學生從課堂學習的“困苦”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能開心、愉悅、有興趣,才能真正讓學生幸福、快樂成長。那么如何提高展評課堂的有效性,筆者通過一定時間的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元素去推敲。
前端學習任務的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
前端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展評學習法的關鍵,學習如何發生、如何展開,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學習的效果怎樣,都是由前端學習任務決定的。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學情準確制訂教學目標,然后將目標轉化為學習任務,設計過程就是教師對教材的再造過程。這里的任務常常以話題、問題、題目、材料分析、知識積累等形式出現,任務體現基礎性、發展性和拓展性。前端學習任務要設定在知識的發生和發展處,即復習舊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創設對新知學習有促進作用的情境、新知學習的嘗試、能夠發現規律的引導性任務等等,將教學重點、難點滲透在看似熟悉的情景或已經具備的知識中,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的過程自主完成前端學習任務。前端學習任務不同于傳統教學的預習作業,它是展評學習法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本身即是課堂學習的環節,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策略。前端學習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展示評價的內容。前端學習任務注重核心知識的設計,尋找出每節課的“課眼”,隨著問題的解決而化解難點,發現規律。
良好學科素養和豐富教育智慧的教師是上好課的關鍵
展評學習中,教師何時、以什么方式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教師學科素養和教育智慧的檢驗。在自主學習特別是展示評價過程中,學生的發言討論很有可能會“跑偏”,會進入到沒有意義的討論中,這時教師就要運用教學機智來引入舊知、創設情境、鋪設臺階、舉一反三、加深難度等等,讓學生進入有意義的學習中。但教師的介入絕不可撇開學生自己開始講解或評價,哪怕是一個表達自己贊許或反對的眼神、微笑都不可以,否則學生的展示評價一定戛然而止。課堂上,學生手執教鞭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猶如風箏飛到了知識的天空,教師是放風箏線的人,他們或前跑、或后退、或抖線、或放、或收,為的是讓風箏飛得更精彩。前端學習任務的設計、教師的適時介入、課堂生成資源的利用等,對教師學科素養的要求很高,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等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為了開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了解學情的渠道,準確地選擇展示樣本,更便捷地學習研究開展展示、評價等學習活動,教師們自覺研究信息技術在展評學習課堂上的應用,平板電腦、電子書包、網絡都成為課堂學習的終端,多媒體成為人人、課課必用的工具。
數字化環境是上好課錦上添花的工具
展評學習法在數字化環境中更具有生命力。展評學習要利用信息技術在展示途徑、展示方法、展示數量等方面的優勢,充分展示學生前端學習成果,為學生的評提供鮮活的資源。信息技術也為學生的評提供真實的依據和標準。我校自2015年引入平板教學,嘗試云班的試點,學生可以再展示的環節運用平板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答案,而其他同學和老師則可以通過平板設備迅速了解到回答問題同學的想法,傳播資源的速度之快為課堂節約了許多的時間。另外,借助云平臺的網絡環境,教師可以在課堂直接知曉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對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及時的講解。而且,我校每個班級都配有多媒體設備和實物投影儀,學生可以充分借助這額設備來進行展示。在網絡環境下、強大的教育資源平臺上、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更適合應用展評學習法。
我校的展評課堂仍處在起步階段,但學生自信的笑容、活躍的課堂都證明以“展評”為核心的中學生課堂評價方法是有發展前景的。通過對教師的培養,前端任務單的集體備課,數字化環境的完善,必定能夠讓我校的展評課堂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