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摘要】幼兒園教育,首先是要遵從孩子的天性,再加以合理引導,使孩子主動發現善于發現問題,主動接受知識,主動思考問題并尋求答案。不少幼兒園都開辟了“種植園”或“植物角”,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植物生長或親手栽種植物,在親近自然、自己動手中學習。本文即針對幼兒園種植活動,談談其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種植活動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39-02
引言
孩子,對大自然總是充滿好奇,是睜大眼睛看世界的年紀,在這一階段,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與好奇心,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培養孩子的觀察、研究、描述等能力,對孩子今后的一生都是有益的?;诖耍芏嘤變簣@都開展了種植活動。
1.幼兒園種植活動開展
1.1種植活動
種植活動,或稱種植課程,是時下許多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挑選一些易生長、生長周期較快的植物,讓孩子自己動手,從松土、播種、澆水開始,到植物發芽、生長、成熟的一整個過程,都由孩子們自己參與完成,可以鍛煉孩子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習植物相關知識等。
1.2觀察植物生長
在將植物成功種下后,孩子觀察植物的整個生命歷程,并在家長的幫助下,記錄在冊,包括種子破土而出,由小幼苗慢慢長高,長出葉子,開花;隨后可以給花授粉,繁殖出新的種子,也可以進行嫁接等無性繁殖過程;在植物成熟期以后就慢慢走向衰敗,最后枯萎,讓孩子通過日復一日的仔細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
2.在種植活動中的教育策略
2.1引導孩子互助合作
種植過程中可以分為幾人一小組,一人負責挖土,一人負責去除土里的石塊,一人負責播種等,包括種子種下后的養育,也可以大家輪流,進行澆水、除蟲等,主要是培養孩子們互助合作的意識。很多家庭都還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配合意識較差,動手能力也差,有覺得麻煩的事可能就直接推給父母了。而在幼兒園,通過分組,讓一個小組的組員共同培育一株植物,可以增加孩子的責任心,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需要自己完成,并且在完成后,還需要幫助同組內別的小朋友,也增加了孩子們團結互助的集體觀念,加深了孩子之間的友情。
2.2引導孩子觀察植物生長
幼兒園可以每周設立一節種植課,上課時,老師教導孩子如何觀察,具體觀察植物的那幾個部位,帶領孩子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一周下來發生了哪些變化,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植物帶回家中,由家長協助孩子記錄下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一般由孩子口述,家長可以選擇用筆記錄,也可以選擇按孩子口述的內容將植物畫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讓孩子形成了遇事多觀察的習慣,學會從細微處觀察事物的變化,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2.3引導孩子自主探索意識
在對植物成長不斷的觀察中,老師需要適當的提問,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習慣經常去主動關注自己種植的植物,比如在下雨時植物會不會被雨打壞,烈日高照時植物會不會被曬蔫,天冷時植物會不會被凍壞,從而主動去了解植物的特性,是喜陰還是喜陽,耐凍還是喜暖,需不需要在特定的天氣、季節對植物做相應保護措施,引導孩子去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通過任何途徑去尋求答案,自然而然的養成了遇事多問個為什么的習慣,而不是機械的遵循要求完成,也為今后對知識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2.4引導孩子產生生態保護意識
老師可以用實例告訴孩子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比如看到土里的蚯蚓,告訴孩子這種蟲子是幫助植物松土,促進土壤中微生物滋生,利于植物根系生長,蚯蚓的糞便又為植物提供了肥料,改良土壤,植物衰敗后落下的葉子,腐爛后經過土壤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能成為植物的肥料,構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形成良性循環,生生不息,從而樹立起孩子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5家園合作,讓孩子充分享受種植的快樂
讓家長一起參與體驗孩子的種植課程,參與收獲孩子種植成熟的果實,可以讓家長在參與課程中,看到種植活動讓孩子變得樂于助人、勤于思考、有一定的責任感,看到這些良好的改變,會取得家長對活動的認同,也就能獲得家長的資源,如分享的種植經驗、社會資源等。收獲的果實,可以直接做成菜肴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品嘗,讓孩子體會到種植帶來的成就感,充分享受到種植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春美.種植園地中幼兒種植行為的觀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莊燕春.擁抱大自然快樂每一天——在種植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精神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1).
[3]董靜.幼兒種植活動中的質疑發展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3)
[4]陳曉妍.體驗中探索,快樂中成長——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有效實施策略[J].時代教育,2015,(22)
[5]齊凌.提高幼兒園觀察區操作度的有效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J].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