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淞
【摘要】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市場上對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為我國提供了大量的高級技工人才,對我國經濟建設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時代的發展和需求的變更促進了職業技術技能教育的改革,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內涵的提升和人才的整體質量,注重培養“工匠精神”,強調人才的責任感和專業性。本文主要對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養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專業化技能人才。
【關鍵詞】職業技能教育 人才 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26-02
前言
工匠精神指的是德藝雙馨、知行合一以及敬業樂群的價值追求,將工匠精神引入到當前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而且對于當前市場的發展具有關鍵意義。工匠精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同時具有悠久的歷史,工匠精神與教學的結合,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
1.技能型人才的時代訴求
1.1發展戰略的需要
將工匠精神引入到職業教育中不利于為國家注入全能型的高科技人才,為國家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供新的動力。國家興旺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養,只有在強大人才儲備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才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展前進。目前,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建立科學的教育和用人機制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職業教育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其在國家發展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1]雖然我國制造業相對來說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處在傳統制造業為主的階段,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創新能力弱,制造的產品即使成本較低但是質量也相對較差,這些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整個社會工匠精神的缺乏。要想真正實現我國的全面復興,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性人才的培養。
1.2現實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夠加強高校學生對自身專業的理解和對未來的規劃,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美好的未來。職業教育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來說,更為專業化,更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有利于學生充分掌握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精通職業技能,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工作,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更具優勢。學校要想真正實現學生的綜合教育,保證學生在未來有一個好的發展平臺,必須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學校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體系中,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可以為學生日后工作帶來更多的機遇,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2]
2.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價值向度
2.1價值傳遞
工匠精神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戰國時期,青銅制造業高度發達,甚至有很多當時的藝術工藝在今天都無法復刻,這不僅依賴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更重要的是當時社會中匠人們的工匠精神,他們專注工作,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并極具責任感,追求卓越。歷史的發展使得我國某些精神逐漸流失,當前市場上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豆腐渣”工程事故的頻生,都與工匠精神的確實有關。因此,要想實現我國制造業的真正崛起,必須培養一批腳踏實地、用于創新、敬業務實的人才。在這些人才的努力下,將中國制造的每一個環節提升和完善起來,實現我國經濟的真正騰飛。
2.2價值主張
工匠精神中,最為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匠人要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充分結合起來,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和技能。在職業院校培養體系中,實踐能力的培養依然存在很大不足。由于經濟的原因或者當地企業的原因,很多專業的學生并沒有實踐的機會,學生無法通過親身實踐來發現問題,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育和培養上,對學生的發展很不利。因此,學校在開展一門課程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實踐性和可行性。重視實踐教學,在理論中滲透著實踐,并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關系著我國制造業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對社會風氣的改良,促進市場進一步規范化和專業化。企業要想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必須重視人才的引入,高素質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也是企業創新的源泉。職業院校在實際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以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5(34):82-87.
[2]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 [J]. 高教探索,2016(05):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