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曉青 雍小青
【摘要小學課外音樂社團活動的展開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課上知識理論的實踐平臺,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發揮了促進作用,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本文闡述了進行課外社團活動的意義,對小學音樂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 社團活動 課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209-02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音樂課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其課堂內容和形式也比較單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對于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開始積極探索新的音樂教學方式方法,音樂課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團音樂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參與度,促進了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校園里的藝術氛圍濃厚,音樂教師也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力。
一、進行課外音樂社團的意義
學校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校的音樂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音樂社團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供了另一途徑,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小學音樂教師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兼顧課外教育,音樂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教育質量。
1.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應更加重視文化建設,音樂教育讓校園的藝術氛圍更加濃厚,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校園的文化建設必須基于學校的文化背景之中,和諧自由的人文氣氛為學生的素質培養提供了優良環境,音樂教育能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成為有文化品味的人。在進行課堂教學之余進行課外的音樂社團活動能夠鞏固和補充音樂教育效果,是豐富和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是學生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課外活動也不能缺少,能才能給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首先,音樂社團活動能讓學生接觸更多不同的音樂,開闊視野,而且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表現和創造能力也會有所提高,課外社團活動為學生展現自我提供了舞臺。其次,在社團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避免學生產生無謂的自卑和盲目的自滿,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通過活動得到歸屬感。再次,社團活動能幫助小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因此社團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各種信息來源,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合作,在活動過程中鍛煉了交際能力,也通過活動提高了合作能力。
3.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隨著國家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音樂課教學形式也豐富起來,這對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種鞭策,除了課堂上的授課要形式多樣,還要進行課外社團活動的組織開展,社團活動既可以關注統一學生音樂素養的訓練,又可以滿足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群體或個體,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進行實踐,增強了師生間的溝通互動。社團活動的開展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還要有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做好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相互平衡,教師還要學會合理的運用資源,對教材活學活用,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構建新的課程觀,豐富教學課程。
二、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方式,只有課堂進行了理論知識的傳授,才有進行課外社團活動的知識基礎;課外音樂社團活動是對課堂教育的延伸,對于提高學生音樂能力、培養學生特長提供了平臺,因此兩者是相互促進的作用。
1.課外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及延伸
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而課外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音樂賞析、表演、創作等等,對課堂教學內容是一種運用實踐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的展現出來。學生在進行社團活動過程中也是對學校藝術氛圍的帶動,激發起更多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學生陶冶了情操,成就了雅趣氣質,也使學校的文化建設更加完善。
2.課外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方式互補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音樂課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重視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見社團活動;在課外社團活動中,音樂教師要積極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音樂作品的排練,例如合唱、舞蹈、器樂演奏等等,使參加課外社團活動的學生在課堂上起帶動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兩種教學方式各有特點,但是在同一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教育體系,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文麗,區域性中小學音樂社團“事業伙伴”協作組的構建與實施,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01)
[2]趙文靜,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北方音樂,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