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艷
摘 要:學生素質關系到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未來,而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本文著重從教師怎樣關愛學生的觀點入手,分析總結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怎樣知學生、愛學生、培養學生,通過分析進一步總結出教師教育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關愛學生。
關鍵詞:關愛學生;誠心;換位思考;愛心;耐心;做好表率
關愛學生是指教師從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出發,把學生放在心上,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關心他們的成長進步,關注他們的學習成才、做人做事和各方面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塑造學生成才的重要內容。一名教師如果不懂得關愛學生,就沒有資格去教育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樹立“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全面鋪開,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必須端正態度真正做到關愛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做法來加強對學生的關愛。
1 要全方位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尊重學生,用誠心對待學生
新的社會形勢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普遍增強,比較注重實現自我價值,有抱負、有朝氣,渴望成才的欲望比較強烈。但也存在著自身的弱點和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裝著學生,腦中想著學生,始終關愛學生,真正做到知學生、懂學生、愛學生,誠心帶學生。學生是學校的基礎,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學生的地位和作用看輕了。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當作學校的主人,現在的學生入學盡管有著不同的動機,但學習知識,奉獻社會依然是占主導地位的。盡管因追逐個人功利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本質上是積極向上的,只要教師真誠關心,講清道理,學生是能夠理解和服從的。尊重學生是端正對學生根本態度的核心問題,作為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還要尊重學生的正當需求,要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決不能視而不見,漠然處之。
2 要換位思考,真正理解、原諒、包容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十個手指頭都有長短,更何況人呢?在學校這個集體里,學生由于成長經歷遭遇不同,個人家庭出身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風土人情沉淀不同,消化接受能力不同等因素,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行為處事的方法,心理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理解學生心中所想,相信學生口中所說,懂得學生手中所做,做到既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要善于取舍,多用放大鏡看他人的優點,少用顯微鏡看他人的缺點,態度上要理解和包容,行動上要不懈地鼓勵、教育和引導,策略上要嚴寬結合,不要急于求成,多換位思考,我們教育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3 要注意教育方法,講究說話藝術,用愛心溫暖學生
愛是凝聚氛圍的磁場,只有讓學生隨時置身于人文關懷之中,才能積聚力量,提高教育的實效。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說一個人在于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愛護別人,尊重別人,那么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愛護和尊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任何學生都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語。學生從五湖四海來到學校,遠離親人,遠離故鄉,更渴求得到愛護和幫助,教師要盡力抽出時間傾聽,觀察,詢問,思考,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學生的潛在問題,采取循循善誘、耐心疏導、教育引導等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區分對待,靈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說話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諸以愛心就會成為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產生激勵效應,更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習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反之,如果教育方法和說話方式不恰當,教育的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4 要耐心施教,因生施愛,全方位為學生營造關愛氛圍
學生在教師眼里是幾十分之一,可每一個學生的成才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因生施愛,面向全體”,用關愛來呵護每一位學生。在任何一個集體中,所有的人各方面都不可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總會存在區別,對于能力水平、風俗習慣、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本身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叛逆心理也會伴隨著凸顯,我們不能單單以成績論英雄,畢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作為教師要正視現實,承認差別,才能客觀公正對每一位學生耐心施教,哪怕是各方面“最差”的學生,也不能讓他意識到自己“落伍”,教師必須持耐心施教的態度,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不斷地幫助他們克服劣勢的一面,讓他們都“抬起頭來走路”。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念,盡一切努力轉化,我們只需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話語、一聲親切的撫慰來關愛他們,就會讓他們信心倍增,爭取進步。
5 要用形象感召學生,為學生做好表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形象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素質能力的集中體現和綜合反映,當前師生關系上出現的許多問題,往往與教師自身不廉潔、處事不公道、表率作用不強有關,教師只有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師生關系才能融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到做好,做好學生的表率;在工作上,教師要嚴格自律,堅持秉公執教,決不能以好惡論親疏,用人格的力量感染學生,維護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這不僅體現了人民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是對學生的高度負責任的態度。
總之,教師關愛學生只需一個微笑,一聲招呼,一個問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用細心去發現,用誠心去交流,用愛心去感化,用耐心去教育,用行動去引導,用形象去感召,真正把關愛注入到每一位學生身上,讓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的關心下得到幫助和成長,成為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