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教材是教學的根本,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最基本的依附和載體。初中教師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資源,幫助學生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是促進學生品德提升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學目標實現的根本。本文就挖掘教材資源利用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如何挖掘教材資源、優化學生品德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政治 教材 品德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67-01
一、初中政治教材挖掘的重要意義
1.教材是學生的學習之本
目前,市場上充斥大量的教輔資料,其間魚龍混雜,學生也使用較多。然而,在教輔資料中,有多處存在錯誤的解析。學生在使用時,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容易走入思維誤區。而教材是學生最基本的知識來源,其可信度高、知識結構完善。并且在學生的認知中,教材是預習、學習和復習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學習的根本依據和載體,也是學習之本。
2.教材內容選材優質,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教材中,活動、理論、練習都是由教育專家經過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施教過程進行了調研和探究,通過甄選后所做的知識安排。在知識內容上,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結構,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基礎進行合理安排。除此之外,教材的編排還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注重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新的知識。
二、挖掘教材資源,促進學生品德優化提升的策略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有效篩選和拓展教學資源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材的編寫通常都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但是受篇幅和章節限制,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依據教材資源進行深度挖掘,通過類比、歸納等方式生成輔助性的、幫助學生理解的教學資源。例如,在《珍愛生命》這一節的教學中,教材將課題印在背景為嬰兒出生的畫面中,讓學生從初生的生命開始認識到個體生命的發展歷程。隨后,教材由己及彼,將學生的目光轉入到大量的生物群,又將干旱龜裂的土地展示給學生。在這一直觀的圖像中,教材用三幅圖片向學生展現了繽紛的生命世界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依據教材所展現的內容的主線,向其中填充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更多的生命歷程、更廣的動植物資源,充實教材資源所要展現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獲得更細致直觀的感知表象。這樣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體驗了生命的珍貴和繽彩生活的美好,更能夠獲得多彩生命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的這一優質的品德認知。
2.利用教材內容,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品德的優化
教材內容精簡卻富含大量隱藏的信息。在教學中,教師對于教材的利用、結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教材信息的轉化和遷移。在《學會調控情緒》這一節的教學中,教材針對下雨這一現象中,三個人的反應向學生展示了對待事物的情緒和心態是可以被自己的心理控制的。在教學實施中,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一教學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同學口中獲得大量的信息和對待事物的心態和觀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事物更能夠獲得快樂,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隨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并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的優質回答,促進其他學生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看待事物陽光積極心態的獲取和強化。
3.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涵
在教學中,教學環節的設計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知識的傳授方式進行設計的過程,也是強化教材內容的手段。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當是圍繞著教學內容、輔助教材知識的展現、以靈活的教學手段展示教學知識的過程,合理的教學安排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在進行《友好交往友為先》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展現的年輕人向長者問路的這一情境進行情境導入,并根據這一情境向學生提問,“如果你遇到了案例中展現的向他人問路的情境時,你該怎么辦?你的日常的語言和行為舉止又表示著什么呢?我們為什么要禮貌待人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和交流討論,隨著學生的交流和展示,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禮貌是人際交往最基礎的要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隨后,教師再用教材中的購物情境進行分析,經過了基礎的以禮待人這以基本的交流基礎和原則,學生對其中以尊重為前提進行交流的過程和無禮的交流過程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形成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的美好品質。
三、結束語
教材中,潛藏著大量的信息需要教師的挖掘和利用,并且具有多種展現方式,這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優化學生的品德是核心教學目標,同時也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藝術,促進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意識獲得轉化和遷移。
參考文獻:
[1]鄧愛芳.談思想品德課教學[N].甘肅日報,2010.
[2]王雪梅.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人格教育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