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慧濃
【摘要】中小學階段是形成思想、鑄造靈魂的最佳時期,德育工作是培育未來、創造未來的工作。山區小學是全國教育薄弱地帶中的薄弱環節。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絕大多數學校資金投入不足。學校基礎設施差,硬件條件跟不上,設備不齊全,師資力量薄弱,辦學理念落后。信息的閉塞,又造成教育資源的匱乏。山區小學具有觀念比較落后,人文環境較差,對教育的發展,科技的力量認識不夠,所以教育學生的重擔大部分都壓在學校的肩上。因此,發達地區的德育工作及管理模式并不能適應山區小學。故山區小學的德育工作管理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點,結合這幾年的學校管理,我認為山區小學的德育工作管理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德育 時代發展 工作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69-01
一、深入學習
學校以核心價值觀為學校育人工作的匯聚點和制高點。學校作為塑造人、教化人的主要陣地之一,因此,必須以核心價值觀作為匯聚點和制高點開展學校育人工作。學校德育工作應該不斷發掘鄉土歷史文化傳統,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利用多媒體多形式,沖擊學生的各種感觀,讓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得到境界提升和心靈提升,因地制宜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文化育人。積極宣揚愛國、愛黨、愛人民,認同并擁護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建立清晰而又完整的育人系統,自覺實現“四個自信”,努力成為可以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一代新人。
二、落細落小落實德育工作
避免大而空的德育工作,大而全的說教管理辦法,全面推進硬件和設施設備現代化和社會信息化,強化道德實踐,凡是均從小事做起,讓德育工作變成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做到真正能夠讓學生學習知識、實踐道德理論,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獲得能力、養成健康身心和良好行為。在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作了一些探索工作。及時實行學生操行評定制度,學生思想品行檢查制度,獎勵制度,處罰制度等。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不能為了應付而流于形式。逐漸培養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們養成具有安全、責任、尊重、合作等意識,建立全面、完整的德育工作體系,讓學生逐漸養成基本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規矩”。
三、讓德育工作知行合一
德育工作要注重回歸常態,德育工作的最好踐行方式就是讓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社會進行最大程度的接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將德育工作的核心一點一點蘊含在學習的內容和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們養成德育的意識,從而可以形成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德育工作機制。習總書記說過:“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領工作,中小學校責無旁貸。
四、切實落實,創新學校德育工作實踐
由于山區小學信息閉塞,教育資源匱乏,因此,需要鼓勵教師向外界獲取更多德育管理、德育教育的信息、資料來教育學生。山區小學校舍差,設備不齊,規模較小,給規范管理帶來不便,從而也使很多管理者忽視了學校的制度建設,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健全。但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山區小學的德育管理又不能期盼有太多的物質投入,只能將重點放在制度的完善,有效機制的建立上。但適當的利用多媒體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地沖擊學生的各種感觀,可以達到讓德育工作無處不在。讓“學習”作為主線,建構與學生學習生活全方位對接的德育工作,堅持德育與學生生活深度融合,回歸生活常態,將做人、做事、愛黨、愛國、愛家鄉等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在享受教育均衡和教育現代化的同時得到心靈洗禮和境界提升。
五、營造良好的“健康生態”
孩子健康成長主要是由學校、家庭、社交組合而成的。一個學校里,應該有約束學生的校紀校規,也有約束教師的規章制度,我們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自己就要嚴格遵從管理制度,因此,學校德育共同體的基礎和前提是老師、家長、同學之間、學校管理者以及其他相關的友好交往。教師做好表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為人師表首先應從校長開始,因此校長既要在老師面前做好表率,更要在學生面前帶好頭。根據小學生特點構筑師生互動的良性育人環境,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做“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事。學校每學期至少應開展兩次大的德育活動,適時開展好“家庭-學校共同體發展委員會”,“老師關愛學生生活愛心大會”,“德育知識競賽課”,“家長科普宣講會”等活動 ,建立緊密的家校良性互動平臺,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節日或紀念日的意義、氛圍。
參考文獻:
[1]胡波.淺談小學德育工作方式的創新[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