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通過“說課”教師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本文從課程設計分析、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效果評價、特色與創新五個方面對《汽車底盤構造與拆裝》進行說課。
關鍵詞:汽車底盤構造與拆裝;信息化;說課
1 課程設計分析
本課程歸屬于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汽車維護、檢修、性能檢測、故障診斷與修復、汽車營銷管理等工作,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良好的創新精神和職業遷移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主要就業崗位是汽車機電維修工。基于專業培養目標和主要就業崗位,該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第2學期,64學時,前續課程有《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零部件識圖》等,后續課程有《汽車底盤電控系統檢修》、《汽車故障診斷》、《畢業設計》等,所以本課程是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梯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 教學內容設計
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結合湖南省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抽考標準以及高級汽車維修工的要求得到了本專業的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我校汽修專業與湘潭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充分開展校企合作,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共同確定該課程教學目標,即: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汽車傳動、行駛、轉向、制動四大系統的作用、結構及工作原理,掌握相關零部件的拆裝與檢測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熱愛專業、吃苦耐勞、膽大心細、獨立思考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汽車底盤四大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汽車底盤相關零部件的拆裝與檢測。
基于課程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們將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如下表1所示,并選擇已出版的自編校本特色理實一體化教材,與我們的教學內容相適應。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課堂教學的回歸,重視課堂交流,為了解決學生玩手機和學習自主性不高等問題,我們利用網絡平臺,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庫,將學生的學習無縫對接。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搭建還可以對社會人員進行培訓,實現課程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學習終身學習能力。同時也可將企業兼職教師融入課程教學,對學生操作進行評價,并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使課程教學與企業實際工作更加貼近。有利于學生零距離就業,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如圖1所示。
利用互聯網+課堂的方式來翻轉學生的學習模式。緊緊圍繞“互聯網+”進行任務驅動、情景模擬和仿真教學。采用的信息化手段有:雨課堂、微視頻、仿真軟件、智能手機、微信、空間資源平臺。通過互聯網+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表現為樂學、善學、愛學,提高了學習興趣。
4 學習效果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主要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三個方面。自評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同屏展示,所有學生可以進行交流學習,展開互評,同時企業老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觀看學生實際操作情況,進行評價,校內教師對學生的工單進行批改,主要看測量數值是否正確,以此判斷學生的操作情況,然后告訴學生批改結果,實現教師評價。
本課程最終成績的評定標準由項目考核、平時考勤和交流互動三部分組成,具體請見表2。
5 特色與創新
通過信息化課程教學的實施,本課程突破局限、提高效率、多方評價、遠程教學、服務社會、終身教育、個性化學習、教學做一體、虛實結合、規范過程、同屏展示、精益求精。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必將改變我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海亮. 信息化背景下《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改革研究[J]. 河北農機,2017(5):39
[2]龍華,邵明珠. 基于問題式學習在高職院校汽車底盤構造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以“制動系統”教學設計為例[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7(2) 59-61
[3]尹朋. 淺析多媒體輔助汽車專業英語說課[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38): 181-182
作者簡介
肖衛兵(1983-),男,工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