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在鋒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91-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生習慣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家庭、教育部門的重視。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要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要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始終把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小學生良好習慣意識的培養
“好習慣終生受益”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讓學生明白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后乃至將來的一生。在頭腦中形成“原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個規矩”的意識,即形成“習慣意識”,使之成為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內部動力,為學生形成良好習慣打好基礎,提供前提。
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必要性
一位心理學家曾提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孩子年齡小,自我管理意識還不成熟,在他們幼小心靈里,往往沒有“責任感”。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往往出現: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
孩子上課不聽講,不發言!
孩子的作業總是寫上兩小時!
孩子逛商場看到什么都要買!
孩子做什么都要您幫忙!
孩子不懂禮貌,歧視他人!
……
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具體方法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逐漸形成的。小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大,期望一兩次就培養起好習慣既不現實、也不科學。所以我們把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學期在學習了《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還認真制定出學生應該養成的習慣項目和應達到的要求。
習慣養成教育強化訓練細節
第一周:1.學會課前預習。
2.不懂就問。
第二周:3.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
4.學會跟他人交流與合作。
第三周:5.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6.按時獨立完成作業。
第四周:7.每天課外閱讀10分鐘。
8.認真做廣播體操,陽光體育和眼保健操。
第五周:9.愛護課桌,不亂刻亂畫。
10.不亂丟垃圾和贓物。
第六周:11.見到廢紙主動撿起來。
12.積極主動做值日。
第七周:13.不追逐、不打鬧。
14.做有意義的游戲。
……
在開始階段,可用一定時間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按要求進行督查、指導。經過課內若干時間的反復練習,學生初步養成一些良好學習習慣后,可由課內發展到課外,并在學科間遷移。在所有學科教學中,都要有意識的訓練,反復要求、反復訓練,使之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
四、以身示范
小學生習慣未定,行為準則、習慣養成不僅需要教師的言傳,更需要教師的身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不能只在口頭上提出一些要求,還要在行動上成為學生的楷模,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師寫教案整潔詳細,上課時板書整潔美觀一絲不茍,藏書都留下圈點劃記的痕跡,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聲的示范是最好的說服”,學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動上。
五、師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而你自己要成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師用學生的心靈,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學生會樂意與老師合作,尊重老師的勞動。學生一旦與老師有了感情基礎,上課就能認真聽課;課間就愿意與老師一起玩一起游戲,有時和老師講,有心里話向老師說。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師可利用這些機會把學生的不良習慣善意地提一提,這樣學生既樂于接受,也不厭煩。
六、同伴互助
學生與同伴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理解、掌握所學內容及能力、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了解同學的學習習慣,既能發現同學習慣的不良,又能及時提醒、幫助、督促同學糾正不良習慣。如發現同學修改習作不認真,隨心所欲,有同伴給他指出比老師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糾正時,學生如果把存在的問題和改正的措施等進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習慣,鞏固和提高良好習慣。
七、家校協同
成功的習慣培養,需要家校協同。否則,就造成學校教育的蒼白無力。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教育他們自覺地與自己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作斗爭,并用新的良好行為來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協同,不斷提醒、督促、檢查,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行動中的具體困難。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發展過程。良好習慣,對于學生自覺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張揚個性,成就特長,都具有重要用。習慣培養應成為課內外教育教學指導工作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