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帆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改進傳統教學方法,調整學生體育運動姿勢,鼓勵學生積極、自覺參與到活動鍛煉中來,在日常訓練中挑戰自我,提升自我,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關鍵詞】小學 體育 意志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24-02
一、引言
意志是指人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行動進行支配。良好的意志品格不僅是人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必備的思想品質,也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必要要求。根據小學生體育新課標標準的相關要求來看,體育活動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因此,如何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優秀的意志品格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充分利用具有趣味性與鍛煉性的活動能夠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面對困難的心理,進而逐步培養堅定的意志以及強健的體魄。
在小學新課標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每個體育活動都需要學生進行事前學習與事后的練習,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后方可基本掌握運動技能,然而,在體育活動訓練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為動作難度過高,無法完成預期動作目標等原因感受到壓力與沮喪,進而引發自卑的心理。教師應當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認知體系,避免陷入運動自卑的困境,爆發運動的潛力。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很多女生的長跑不合格,速度欠缺,耐性不足,并且姿勢不準確,跑步過程十分吃力。教師在發現這一問題后,親自為學生指導跑步姿勢,并要求學生每天進行800米長跑訓練,幫助學生逐漸提高跑步成績,幾個月后,這些學生的體育成績有所提高,耐性以及肌肉力量也有了重大突破,學生自己也對自己的成績十分滿意,產生自豪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教師良好的引導以及設置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提高體育成績。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意志品質對策分析
(一)采取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在體育課程實踐中,教師應當結合口頭教育以及體態語言對學生的體育活動給予激勵與贊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也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提高體魄力量。一方面,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口頭語言的贊賞與評價來為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點評與分析,例如,在學生調高訓練中,教師應當對動作優秀標準的學生提供表揚,對失敗的學生提供鼓勵,類似于“這個動作很標準,滿分!”,“再試一次,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并且,在為學生提供口頭的表揚時,選擇的評價語句以及程度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通過體態語言來激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體態主要包括人體的包括手勢,表情以及眼神等動作,體態語言是以身體為媒介的一種語言。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當遵循賞識教育的原則來看待學生的表現,及時為學生的動作做出正面評價。
(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與信息
在學生的意志品格教育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困難,挑戰困難并戰勝困難。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應該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制定嚴格的體育教學標準,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與緊迫感。其次,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年齡以及身體情況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案,保證動作難度對于每個學生而言都是循序遞進的,從而使學生具有更大的信息面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感。例如,在小學三級跳遠的訓練中。教師首先需要消除學生“害怕摔跤”的心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勇敢的,大膽的參與到三級跳遠訓練中來。先制定較近的試練線,等大多數學生都通過了這一標準后,在為學生制定更遠的挑戰線。對于無法達到要求線的學生,教師在進行動作指導后,也應該要求學生每天抽出時間進行練習,逐漸增加審題跳躍彈性。
(三)鼓勵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活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單杠、游泳、爬山等活動受到小學生的普遍歡迎與認可,但絕大多數學生對于長跑,仰臥起坐等項目敬而遠之,很少有學生主動練習。然而,長跑活動時鍛煉學生耐力的重要項目,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消除學生對于長跑的畏懼,并幫助學生樹立對長跑活動的重要認知。在平時練習中,通過“第二次呼吸”的方式調整學生心理,減輕長跑負擔,從而使得學生自覺的參與到長跑的訓練中來。
三、結論
小學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耐力與品德重要場所。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逐漸克服困難,挑戰自我,提高體育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曉敏.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初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第11月06:40.
[2]宋婷.淺談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 2016(2).
[3]陳沁.試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J].課程教育研究, 2015(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