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連續性文本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文本類型。為提高學生對這種文體的閱讀能力,教學中,必須依據課標要求,多角度挖掘命題素材,根據能力點設置題目,講究教學策略,多維交互,實現教學評測一體,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關鍵詞】教學評測 多維交互 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06-02
一、何謂“非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又名文檔,是相對于連續性文本而言的,一般由圖畫、表格、曲線圖、柱狀圖等形式構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目錄、書錄表、地圖、信息單、廣告單、證件等都屬于非連續性文本。所謂的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如數據表格、圖表和曲線圖、圖解文字、憑證單、使用說明書、廣告、地圖等。簡而言之,連續性文本通常指文字組成的文本;非連續性文本指由圖畫、表格組成的文本“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這兩種文本類型構成綜合性文本。在教材中,更多的是綜合性文本。
“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語文課程標準》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要求只有這一句話。在這個要求中,讓我們聚焦三個關鍵詞,第一個“簡單”。這個要求是告訴我們教學和測評這部分內容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最好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或學生熟知的內容進行測試。第二個“找出”。這個要求告訴我們要教給學生尋找關鍵信息的方法,提升學生尋找、判斷信息的能力。第三個“有價值”。提示我們非連續性文本訓練的目的是提升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懂得排除干擾項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二、重視文本資源的開發
相較于“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的資源更加豐富,但特征比較不明顯,比較零散,需要老師精心挖掘、收集整理。
(一)深挖教材資源
語文教材選編的內容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語言,從教材中挖掘非連續性文本的素材,絕對是一條不二的捷徑。比如五年級教材中,下面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非連續性文本的素材。
除此,課本中的“目錄”、封面、封底、后記等都可以成為非連續性文本的命題素材。
(二)整合課程資源
打破學科界限,跨學科尋找非連續性文本的素材,樹立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課程觀。如:人教版六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為了加深對“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人類應與動物和諧相處”這一人文主題理解,可以借用六上《科學》 “種類繁多的動物”這一章節的圖片和兩段文本進行“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是什么?讀了這些文字,你對人與動物如何相處有什么新的思考?
有了《科學》課上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和自己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把握更準確,答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三)引入生活資源
發票、海報、各類說明書、報刊雜志新聞、各類線路圖、公交站牌等都可以成為“非連續性文本”的素材。
如:結合人教版六下“綜合復習”第8課《看說明書做臺燈》,進行“藥品說明書”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活動:藥品的名稱是什么?這種藥品主要治療什么病?如果有病人服了這種藥有不良反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借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再比如,城市里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滅火器等常見的公共物品等也可以成為我們命題的素材。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老師應該形成這樣的大語文觀,具備一雙慧眼,去發現潛藏于生活中的一個個鮮活的素材,精心編制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非連續性文本”進行教學。讓“非連續性文本”根植于豐富多彩的生活,讓生活成為“非連續性文本”不竭的源泉。
三、重視閱讀方法指導
法國物理學家郎之萬這樣說:“方法的得當與否往往會主宰整個讀書過程,它能將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將你拉入失敗的深谷。”“非連續性文本”類型多而雜,不同的非連文本的閱讀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1.言論類非連續性文本
比如報刊雜志的時事要聞。這類文本主題明顯,篇幅相對較長,語言比較凝練,一般不含情感色彩,因此讀起來比較晦澀,而且文本信息量也較大,觀點比較不凸顯。這些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障礙。對于這類文本,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先了解文本梗概、找出中心問題、明白觀點層次、最后對觀點作出判斷。
2.說明書類非連續性文本
藥品說明書、使用說明書。這類文本可采用“三讀”有詳有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答案:一是略讀品名、日期、數量等;二是瀏覽產品證號、生產企業、產品構成等;三是精讀使用要領、注意事項等內容。
(1)通讀,知大意。瀏覽全文,知道該說明書的組成部分:性狀、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貯藏、保質期。
(2)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快速找準目標項。如根據問題:為什么說“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到的地方”?我們應該重點關注“性狀”、“注意事項”這兩個項目進行仔細閱讀,從中提取答案所需的信息。
3.圖表類非連續性文本
各種統計表、游覽線路圖等都可以改裝成圖表類非連續性文本。這類文本可以這樣教學:(1)標題入手,讀標題,知主題;(2)瀏覽圖例,了解文本提供的材料講了什么;(3)根據題目找準關鍵項目比數據,最后作出自己的準確判斷。
概括起來就是,關注標題、符號、數據、附注等表達的內容及意義,沿著問題捕捉信息。
4.圖文結合型非連續性文本
這類題一般有圖、有表格、有文字。題目信息豐富,干擾信息很多。答題時,學生往往深陷冗長的閱讀資料,尤其是題干中如果有出現比較復雜的統計圖表,更是云里霧里橫豎看不懂。這類題目首先要引導學生先快速瀏覽題干,然后結合題干迅速鎖定關鍵信息,做圈畫批注,切忌被無用的信息干擾而影響答題。
總之,指向能力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必須依據課標要求,多角度挖掘命題素材,根據能力點設置題目,講究教學策略,多維交互,實現教學評測一體,重在閱讀方法的指導,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所帥,黃志軍.“PIRLS”閱讀素養評價新動向[J].語文建設,2016(13):52-55.
[2]方智范,李亮,潘文彬.2011年版課標:關于閱讀教學的對話[J].語文建設,2012(9):4-8.
作者簡介:
陳瑛(1973-)女,福建泉州人,任職于福建廈門東渡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