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娥
【摘要】“小學數學助學課堂”是江蘇省特級教師仲廣群的研究成果,所謂“助學課堂”,既可以理解為理念,又可以理解為一種方法。作為理念,意在強調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學的作用在于幫助、促進與催生這一行為的發生。作為方式,助學課堂強調“三助”:自助、互助、師助。
【關鍵詞】助學課堂 自助 身心發展 策略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46-01
“自助”是學生學習方式之一,倡導先學后教,在助學單的引領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自助——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著名的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指出:“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依據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適當調整,教育中要做到不凌節而施,教育就應當遵循兒童發展之自然”。任何教育行為的發生必須是在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這也正是助學課堂的自助為我們找到了數學學習最本真的想法。
為什么助學課堂課前的“自助”,會讓數學學習效果達到最大化?因為課前的“自助”,具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時間開放,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鉆研自己喜愛的內容;二是任務開放,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學生的預習向廣度和深度引領;三是資源開放,可以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可用足身邊的學習資料,可與家長共同完成一些任務,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得到了有效地加強和激活;四是學習的方式開放,可以采用適合于自己個性化的方式進行預習,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通過“自助”,我發現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是學生喜歡的,什么樣的學習效果才是最佳的。
二、自助——符合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需要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因數和倍數里的“3的倍數的特征”為例。我以往的教學設計是先復習2、5倍數的特征,再猜測3的倍數特征,進而進行驗證猜測,并且借助計數器這一工具來尋找3的倍數的特征。使用了助學課堂模式以后,我在課前下發如下助學單:
第三單元第3課時:《3的倍數特征》
1.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證明3的倍數的特征嗎?請寫出你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結果。
2.猜一猜,我最棒。
7( )2,猜一猜,它可能是填上什么數?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 )35,猜一猜,它可能是填上什么數?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16( ),猜一猜,它可能是填上什么數?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怎么樣填得又快又準確。
3.如何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課堂上我邀請了三位同學發表自己的想法,方法一:一同學在自己的助學單上圈出100以內所有3的倍數,并把斜著對齊的畫上一條線,提醒同學們觀察在同一條線的數有什么特點?舉出很多例子,如21—12,51—15,42—24,81—18,72—27,96—69等等,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交換位置仍然是3的倍數,不難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和個位十位同時有關系,也就是個位與十位數字之和不變,并且是3的倍數,所以這些數也是3的倍數;方法二:把百數表里是3的倍數圈出來,并且選擇幾個在計數器上畫一畫,看看用了多少個珠子,從而得出珠子總數是3的倍數,其實也就是個位和十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兩位數就是3的倍數。
課堂上學生各種精彩的展現得益于學生課前的“自助”學習,這不同于以往的自學,以往的自學通常是課堂上剛開始或者課中時,教師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學書本,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的目的。但我們發現,無論是課始還是課中,由于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受到制約,因而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也受到影響。加之學習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學習的自由度不夠,導致接受的成分大于創新的成分,效率意識高于質量意識。
總之,學生的“自助”學習是充滿津津有味的、其樂無窮的,是帶有“揭秘”欲望的并伴隨著心理預期的學習,是帶著疑問的更深層次的學習,學生帶著自己的收獲與疑問進入課堂,使后續學習變得動力強勁,為源源不斷的獲取更多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仲廣群《教學新密碼》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39—41頁
[2]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8頁
[3]劉曉東《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1期24頁
[4]史降云.皮亞杰教育思想述論[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