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鵬程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職業教育,部分學生課堂上厭學現象嚴重,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更是讓教師無法擺脫的現實問題,翻轉課堂教學和微課程的出現,在高校廣泛推廣和應用,但我們大多數教師對微課的認識有種誤區,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拙見,和大家探討交流。
【關鍵詞】微課 課堂教學 誤區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33-02
2012年,在一次由教育部組織的會議上,從北美洲來的一位美籍企業高層管理者,講述著翻轉課堂,后來大家覺得用這種方法組織教學,效果較好。從此,在我國開始推廣應用,為了強化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專家又提出了微課程的研究。
一、什么是微課和微課程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視頻。
微課程(microlecture)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微課程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包含課程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
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使用多媒體手段數字化,上傳于網絡、微信或QQ,便于學生在任何時間段、任何地點,使用移動通訊工具下載反復學習,這是微課程的最大好處。也是把老師的講解、對課程的理解以及隱性的知識記錄下來。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微課來源于現實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師授課的濃縮、搬遷與改版,本質上屬于教師為中心模式,屬于新一代教學課件范疇。微課程則是微型課程的代名詞,其來源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實驗,是將原有課程按照學生學習規律,分解成一系列具有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互動與反思等在內的微型課程體系。
二、微課與課堂教學、課件的區別
微課是模擬一對一的教學情景,區別于一對多以教師教為主的課堂教學,側重于注重以學生自學為主,在較短的時間(一般10分鐘以內)內講授一個知識點,解決用傳統教學很難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我們對微課的認識所存在的誤區,是把微課程做成了一個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幫助老師把講課的內容呈現在屏幕上。微課程是供學生自助學習之用,課件是幫助老師講課的輔助內容,兩者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完全不同的概念。微課程不等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小段截取,也不等于完整課堂教學的局部課程,而是一個完整的、短小的、簡練的教學設計。
三、微課的特點
1.以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教學環節(如導入)為單位,聚焦新知識講解,形式上強調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網絡傳播與學習;
2.視頻長度短小精悍,10分鐘內完成,容易吸引學習者注意力,實現教學資源更有效地分享與交流;
3.數據量小(容量小,課題小),符合網絡傳插的技術規范,便于移動通訊工具下載、瀏覽,有利于自主學習;
4.語言精煉(不用引用,直接說明)講解親切;
5.內容選擇具體,只針對某個知識點、習題、學習環節或重難點,并不是完整的課堂,也不是課堂的濃縮,也不是一節課堂教學視頻的截取。
四、微課的作用
1.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2.作為創新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手段(如翻轉課堂教學),與課程教學有機整合;
3.同行交流分享,促進教師教學水平;
4.微課程資源是一種手段,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5.為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提供基礎,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6.能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具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微課設計制作
微課程的設計包括選題—教案編寫—制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后期制作—教學反思六個環節。
(一)選題標準
選題是微課制作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良好的選題可以使整個微課程的制作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選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一節微課一般講授一個知識點,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用來制作微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較為符合微課制作的初衷,為學生(教師)解惑,啟發教學。
2.適合于多媒體制作的內容
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在內容的設計上要適合使用多媒體特性。否則,會事與愿違,達不到課堂教學改革的設計目標,令觀看者失去學習欲望。因而微課選題內容要符合多媒體制作原則和要求,方便插入圖形圖像、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素材。
(二)教學設計要求
1.內容必須適合教學對象
不同學科的微課對應不同知識能力的學生,微課不但應有學科學段的分別,同時還要有同一學科學段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諸如同一個高等數學知識點,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傳授的方法乃至內容應該有所差異,進行個別化教學,這也是符合微課理念的。
2.內容必須符合認知過程
良好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跳躍式發展,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認知能力有了良好的基礎,已經發展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識,可以給予學生想象思考的空間,如大學語文和德育等課程,可以滲透更多的情景陶冶。
(三)PPT幻燈片設計
1.內容設計
(1)PPT是只放核心內容,次要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講述或動作表達出來;
(2)PPT內容設計要有啟發性;
(3)PPT內容設計要有懸念性。
2.版面設計
(1)首頁與封面設計:最好將首頁作為封面,這樣首先展示給學生的就是知識點與學習對象。
第一張幻燈片應當有以下的清晰內容:簡明扼要的微課標題、作者及單位、學科學段、章節及教材。
(2)背景:盡量以素雅為主,能烘托字體,盡可能使背景和文字顏色有較大的對比度,不能太艷。
(3)中間頁:頁面上端可以列出知識點的小標題,中間則放置主題內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師畫面,背景應當比首頁更加簡潔清淡。
(4)尾頁設計:可以加人感謝語、微課題目、歡迎觀看其它微課等語言,此頁不建議加入教師畫面。
3.美學設計
(1)PPT頁面中,應當是50%文字,20%圖片,30%空白。
(2)整個PPT文字顏色不要超過3種,最好只使用2種。
(3)上下一致,左右協調,頁面的上半頁與下半頁內容數量均衡,不出現頭重腳輕,側向一邊的現象。
(4)動畫切換效果不能太多,2-5種切換效果較為合適。
(5)不要出現連續幾頁全是圖片或全是文字,以免學生產生疲勞。
六、微課程的錄制與編輯工具
1.使用快課工具+PPT錄制。
Presenter是一個為屏幕抓圖、電子培訓和電子教學設計的軟件工具。可以快速將PPT文檔轉換成flash課件。
2.使用拍攝設備直接錄制教學視頻。
錄制過程應注意燈光、拾音、教師講稿以及視頻的清晰度與穩定性等問題。
3.使用電子白板軟件錄制。
4.使用平板電腦 +“涂鴉”工具錄制。
5.使用錄屏軟件錄制。
錄屏軟件Camtsia Recorder;手寫板 Wacom Bamboo Tablet;免費繪圖軟件 SmoothDriuaw等。
6.使用錄課筆。
(1)配合智慧筆應用程序,只需要簡單地在紙上書寫,筆跡就能瞬間出現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
(2)想對寫下的文字進行標記、組織、檢索和轉換成印刷體時智慧筆將大顯身手,操作非常簡單。
(3)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的麥克風可以同步錄制音頻和筆跡,自動生成帶音頻的手寫體文檔,方便會議記錄和課堂記錄,可隨意回放。
(4)可以快速用郵件和微信等分享你的筆記和想法,使你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工作,所有這些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完成。
(5)錄好45分鐘一堂課帶聲音的文件大小大約5MB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