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要】高職教育是以學生的就業需求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為重點。因此,高職分析化學課程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夠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分析化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67-02
分析化學是化工專業的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在培養學生操作技能以及科學素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課時少、時間短的情況下培養出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熟練的操作技術的技能型人才,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目前大多數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化學基礎理論適度、夠用,動手能力強。因此,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取舍,加強分析化學的應用性知識教學,增加實驗教學時數,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傾向,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1.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
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就業市場的調研,我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簡化一些深奧的理論知識,重點增加一些基礎性、必要性的內容;淡化一些無關的系統知識,著重講授適用性、應用性的知識。比如,酸堿滴定法這一章,從酸堿平衡的理論基礎到酸堿組分不同型體的分布,大部分知識對于技能的形成、素質的提高并沒有直接的作用,并且這些深奧的理論體系對于高職學生又有相當的難度,費時費力,事倍功半。因此,我首先選擇酸堿質子理論作為精講內容,這是酸堿法的基礎性、必要性的內容;其次,刪除水溶液中酸堿組分不同型體的分布,這部分只是一些相關的系統知識,并不影響酸堿滴定技能的形成;第三,增加了酸堿緩沖溶液的PH值計算,緩沖溶液及指示劑的配制等內容,這是酸堿滴定的一些必備性、應用性的知識。這樣學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又形成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以往分析化學實驗只開一些物質含量的測定等驗證性實驗,指示劑、緩沖溶液等輔助試劑都是老師給配好,學生一到工作崗位沒有老師在身邊,就不知怎么做,很難適應現場工作的需要。因此,我增加了緩沖溶液的配制,常用指示劑的配制等實驗,讓學生從實驗前的準備開始就自己動手,使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能力提高得更快。另外,還增加了一些綜合性實驗,如食鹽中碘含量的測定、農用氯化鉀的質量檢驗等。
二、改革教學方法
現在的高職生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不愛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想著如何教會學生學習。
1.細化能力要求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應只是老師心中有數,應該是師生共知,這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將每一章的知識點細化到每一節,并做成能力考核表,在講課之前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要按能力考核表上的要求總結歸納做出筆記。這樣,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明確了學習的重點,考核的內容,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并在每一章講完以后按照能力考核表上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及時進行考核,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強化技能訓練
實驗教學是分析化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關鍵。我本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將分析化學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規范化操作訓練;第二階段是實際操作練習,驗證分析化學理論;第三階段是綜合實驗階段。
在規范化操作訓練部分包括許多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比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等等,這類教學我多采用教師示范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示范操作比較直觀,學生容易接受,錄像教學系統,有趣味性,學生樂于接受,這樣寓教于樂,學生很輕松地就掌握了分析基本操作技術,為后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考核方法
為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要將考核的重點放在技能考核上。分析化學成績總分100分,由平時考核(占50%)、實驗報告(占20%)、期末筆試(占30%)三部分構成。平時考核主要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是否認真,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實驗過程是否遵守紀律,實驗數據記錄是否準確等等,并由老師對每次實驗結果簽字。第二部分主要檢查學生是否按時交實驗報告,書寫是否規范,對分析結果的處理是否正確以及問題討論是否深入。期末以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將考核的重心放到平時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從重視每一個實驗開始,一點一滴,循序漸進,逐漸形成熟練的操作技能并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
分析化學對于化工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更能適應企業崗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玉玲.如何構建高職化學實驗課教學體系.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
[2]劉改云,黨衛紅.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初探.漯河職業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