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磊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具有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能力尚處于萌芽階段的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尊重小學生的這些生理和心理特點,把小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入境問俗,準備合適他們的教學內容,以達到較好的教學結果。讓小學生們受到數學思維的啟蒙,體會到探索數學的樂趣,養成好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師應該嚴格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把數學教育做得更好。
【關鍵詞】教學成果 學習效率 小學特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34-02
一、引言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具有鮮明的特點,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一定要切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做到能放大他們的優點,且不受其缺點的影響。把教學過程的成果做到最優。并能對學生進行成功的數學啟蒙,建立學生的數學思維,邁好第一步,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也能受益無窮。
二、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
(一)學科特點
數學是可以說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可是又具有實用性和創造性。所以,學習時理解起來有些抽象,并且學習不是唯一目的,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且建立完善的數學思維模式,才是好的教學結果。因此,根據數學的這些學科特點,應該因人而異,引導學生們用他們自己的思考去探索問題,不僅獲取到數學技能,還能獲得數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其創新能力。
(二)學生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體可以分為低年級,高年級兩類。在低年級階段,小學生們對世界的一切都處在懵懂的階段,尤其是對知識的學習,完全沒有概念,這時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對癥下藥,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在高年級階段,小學生們初步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但對世界的感知更加敏銳,這時的引導對其以后的學習方式,思維模式,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作為老師,不管在哪個階段,都應該以引導幫助為主,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啟發學生的創造力,達到比較理想的課堂成果。
(三)教學特點
1.教學總體過程的特點
教學過程不只包括課堂上課的時間,而應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上講授,課后鞏固練習。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習慣,做好教學計劃,通過適當的手法,靈活的方法,系統的計劃好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前吸引學生們預習,以減少課堂中由于學生素質不同而落下的差距。在課上認真講授,條理清楚,保證課堂效率。在課下適當的留下家庭作業,以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
2.教學內容的特點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如果能入門,掌握了數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學起數學來就會得心應手,但如果不熟悉數學的思考方式,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只會越來越吃力,跟不上學習的節奏,被越落越遠,最后可能逃避這門學科。所以,能做到在教學內容上豐富多彩,吸引學生去學習,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數學學習包括很多分論板塊,比如,代數,幾何與圖形,概率與統計,實踐應用。這些板塊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一步一步深入學習,體會到這門學科的樂趣。所以,在教學內容上,老師一定要對講授的內容進行整體的規劃,整理好大的知識框架,并在講授過程中,細心引導。
三、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一)引導小學生形成數學的思考方式
小學數學中,很多概念性的問題都具有抽象性,小學生一般都不太能馬上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要有創新,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耐心講授給小學生,并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小學生的角度可能千奇百怪,他們的思想天馬行空,對于奇怪的問題,教師也一定要耐心解答,寓教于樂,在課堂中,讓他們慢慢接受數學的思考方式,并運用到生活中。
(二)因材分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
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而計劃有所不同。
(三)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興趣
數學最開始是作為工具而誕生的,在以后的學科發展中也從來都沒有脫離過實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智慧。
四、結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做到有教無類,因人而異,隨機應變。再結合數學固有的特性,比如邏輯性強,應用廣泛等,做好教學計劃,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其數學思考能力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目的,耐心引導學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麗耘.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 才智,2017(08):103.
[2]王云飛.談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 才智,2018(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