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明 孫美翠
【摘要】運用信息技術下數學教學是現實的需要,教育者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成了現在教育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結合成了教育者當前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沖擊 需要
【中圖分類號】G434;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44-02
一、提起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的緣起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現代信息技術沖擊著原來的教學模式。這無疑將極大地影響數學教育現狀。電腦和網絡將成為發展學生的理解和興趣的重要手段。可見運用信息技術下數學教學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師從教的需要。
2.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理論支持。建構主義認為實在情景再現或者借助實物,是學習者自己構造知識建構。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是運用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完全融入的一種全新的建構教學模式,對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給予提升和深化,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
二、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研究實踐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 運用信息技術下情境教學能夠使學生被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感染、激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創設一個良好的輕松愉快、情緒高漲、競爭合作的愉悅氛圍,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運用信息技術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觸發學生迫切求知愿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心理效應,激發求知欲望。
如教“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運用信息技術PPT出示:“把()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個。”讓學生填上合適的數。當學生說出:“5和1、10和2……”后,圖上動畫演示鮮艷形象的蘋果分成動畫,學生興趣盎然。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學生感到好奇,產生了學習分數知識的迫切愿望。
2.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動態情景。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通過觀察,感知,操作,思維等心理活動形成認知結構。要使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感到興趣,就應該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把靜態的數學知識成動態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在教學除法應用題兩種含義——“包含除”和“等分除”時,我在大屏幕出示了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和3個盤子,指一名同學分桃子。
第一種分法:6個桃子一個接一個地分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2個。
第二種分法:6個桃子每次拿出2個放一盤,可以放在3個盤子里。
通過信息技術支持下把分桃子的過程全部展現出來,讓學生領悟了“等分除”與“包括除”的區別于聯系。“分桃子”的生活數學很快就轉化成了“總數量÷份數=每份數,總數量÷每份數=份數”的教學關系式。
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上課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課堂上,學生能認真對內容進行思考,并積極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和大家交流。
研究感悟。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的研究對教師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們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促進學生數學生活化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體現,數學教師的角色也由講授者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
2.教學方式得到了改變。數學教學的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有多講轉變為“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教育下的數學教學善于創設良好的氛圍,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地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
3.運用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的水平得到了提高。通過實驗研究,教師逐步走出信息技術簡單應用,逐步走向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的融合的深度發展,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根據教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邏輯方法,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它將會給教育功能、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及教育對象的定位帶來巨大的變革。
三、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提高的思考
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理論研究、技術進步、實踐應用相關緊密。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是一種新型數學教學思維能力的教育。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應該在整體上提高學校的數學教育者的對策有:
1.學校每學期開展“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一師一優課活動,同時構建教研組為單位,樹立榜樣和先進。進行學趕超的比賽來提高數學教師對信息教育下+數學教學的利用。鼓勵和引導數學教師運用運用信息技術找到數學教學的結合點,促使數學教師由被動地接受變成主動地去鉆研學習運用運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
2.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學校要進行設備使用方法的培訓。培訓中要列舉教師在使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教會他們解決的辦法及其對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