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飛
【摘要】近年來,我園一直倡導與班級重點工作緊密結合的主題式家長會。主題式家長會聚焦班級幼兒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重在指導家長通過家園合作積極參與班級重點工作。
【關鍵詞】家長會 重點工作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87-02
家長沙龍與一般家長會的最大區別在于,為家長提供了互相交流與智慧碰撞的平臺,家長的主體性凸顯,教師不再獨占話語權。然而,如何組織策劃這樣一次聚焦問題的主題式家長沙龍呢?
事件一:家委會的擔憂
距離家長沙龍只有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為了了解家長的想法同時征求家長的建議,我邀請了班級家委會成員圍繞如何開展家長沙龍活動進行了討論。
我:這次家長會跟以前不一樣,這次是家長沙龍,要聚焦我們這學期開展的看圖編故事活動,挖掘班級家長有效的經驗與做法,解決家長存在疑惑的問題。大家有什么想法?
彤彤媽媽:嗯,家長都習慣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我覺得可以請一些做得好的家長分享經驗,介紹他們在家庭是怎么指導孩子看圖編故事的。
皓皓媽媽:是呀,我也在想家長沙龍我需要說點什么,好像也沒什么好說的。 我感覺自己在指導孩子看圖編故事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我:你有什么問題,說來聽聽!
皓皓媽媽:我們家是男孩子,對看圖編故事好像興趣不高,他更喜歡我講故事,他聽故事。
彤彤媽媽:嗯,我們家倒是很感興趣,每次都很積極,而且還把我以前講過的一些故事情節編到新故事里。可能男孩和女孩還是有些不同的!
看來,家長不是沒話可說,關鍵在于如何觸動家長去思考,有了思考才會發現問題,有了思考才會有表達的欲望。
為此,我仔細翻閱了故事本,從中尋找家園配合的典型個例。并且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份征詢單,請家長圍繞看圖編故事的家園配合思考兩點:一是存在的問題或困惑,二是值得分享的經驗或體會。
事件二:調查表的發現
周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續走進教室,而我也格外期待這一天,想要看看家長們到底在征詢單上寫了什么。
哲哲媽媽寫了整整一張紙,在開頭她這樣寫道:“在家園配合上,我們遇到的主要困難是與孩子的親子交流不夠。每天早上都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等我們下班回到家,能與孩子交流的時間不長,只能勉強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萱萱家長則言簡意賅地寫道:“我家孩子能看懂圖片上的內容,但是不善于構想,語言組織能力也不太好。”
儀儀家長則在經驗體會一欄寫得滿滿的:“看圖編故事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家長指導不是代替孩子來編故事,只要孩子說的符合圖片內容就可以了。家長的作用在于幫助孩子把已經編好的故事串聯得更加連貫完整,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語言的學習。還可以鼓勵孩子把平時的生活和娛樂融入故事,讓故事更生動……
事件三:沙龍現場的互動碰撞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家長沙龍如期而至。大家圍坐在一起,細心的家長還自帶了筆和小本子。作為沙龍的主持人,我首先介紹了本次沙龍活動的主題,即:圍繞看圖編故事活動,解決家長的問題或困惑,分享家長有效的經驗做法。其次,指出了本次沙龍活動與以往家長會的不同,請每位家長都積極參與,主動發言。
晨晨媽媽第一個提問:我們家孩子對編故事興趣不大,開口比較難,弄得我每次都得逼著他編故事。
昊昊媽媽:那你想過沒有,為什么你家晨晨對編故事興趣不大呢?
彤彤媽媽(家委會):我覺得你不應該逼著他編故事,還是要想辦法讓孩子主動。我家彤彤一開始也擔心編不好,我就針對圖片內容提問,她來回答,然后再編成故事。
我:彤彤媽媽用了我們學期初介紹的方法,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幫助孩子編故事。而且我這里也想分享一下彤彤的故事本。這里有一段媽媽寫給孩子的評語:寶貝,今天能看著圖片大致講出故事內容,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如果你講的時候聲音再響亮一點就更加棒了!
涵涵媽媽(家委會):是的,孩子需要多鼓勵。我家編故事像玩游戲一樣,她先編一個故事,然后我也編一個故事。有時,她會把毛絨玩具都拿出來,一邊玩一邊講故事。
我:讓孩子先編故事,家長再編的時候其實是給到孩子一種示范,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習。
總結
通過開展主題式家長沙龍,我得到了以下啟示:1.要充分發揮家委會參與管理班級事務的主體作用。家委會是家長群體中重視教育并有一定組織策劃能力的家長代表,發揮家委會在班級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意味著教師不僅要從自身立場出發,還要換位思考。2.聚焦問題的主題式家長沙龍能借助家長的智慧有效解決家長的問題。如何使家長沙龍真正發揮提升家園配合的作用,我覺得家長沙龍的背后還要有更多思考。比如:家長沙龍由誰組織,什么時候組織,多長時間組織一次,沙龍形式和內容如何激發更多家長的積極參與,沙龍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后續如何解決跟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