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于素質教育的逐漸重視和資金投入,地方本科高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發展。但是為了實現與社會的全面接軌,地方本科高校順應社會的發展進行改革轉型。因此,對于在地方本科高校由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并提出幾點切實有效的建議,從而推動高校的順利轉型。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 轉型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222-02
前言
由于中國社會對于實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地方本科高校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轉型改革。這不僅僅是對于中國教育結構和大學教學理念的改革,還為一些大專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會在轉型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和阻礙,對此應理性的思考分析,保證盡量順利的轉型。
一、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現狀分析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是順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因為中國經濟的整體轉型使得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了社會的主導。對此地方本科高校應當使得大學教育結構和社會經濟體系完美結合,從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培養出更多的高新技術型人才,滿足社會的用人需求。雖然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基礎的科學研究,但是也不能過分的重視理論教育,將所有學生都培養成專業研究的理論性學術人才是不現實的。也要重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應用能力培養,發展應用技術型人才。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辦學資金匱乏,缺少足夠的場所設備,對于學科專業的設置十分的不合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專業雖然現階段得到了發展,但是沒有長期發展的前景會很快的被社會淘汰掉[1]。對此地方高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盲目的跟風,設置出重復性高,雖然投入低但是會很快被淘汰掉的短視專業。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之路漫長,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分析,逐漸轉變,從而順利轉型,培養出適合現今社會發展的新型綜合性人才。
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固化的辦學理念
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深深的影響著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多年以來,受到傳統的辦學理念影響,地方本科高校都是秉承著精英教育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好高騖遠,沒能腳踏實地,一直攀高求全,導致了許多教學問題的產生。過度的追求精英教育使得地方高校沒能正視自己的教學問題,很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速度。地方高等學校的教學定位大多是教學型人才,在人才的培養過程當中比較側重理論。使得大多培養出的是學術研究型人才,沒能全面適應社會的用人需求,導致了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經濟需求錯位的現象。并且許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磨合,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也過于趨于定式,沒有創新。還有就是一些地方高等院校轉型不合理,還在轉型階段沒能完全轉型,使得培養出的學生既不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也不能進行專業的理論研究,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沒能培養理論型的專業人才,使得這類學生很難在畢業之后找到合適的工作。
(二)有待提高的師資水平
對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著過于片面的問題。現今社會需要的是應用技術型人才,對此也是需要應用技術型的教師。但是就目前來說,地方本科院校的老師大多數都是畢業之后直接進行教學,從學校到學校,幾乎沒有什么實際的企業實踐經驗,很難給學生進行準確的教學指導。到現在還是沒有學校公開聘了些社會上的優秀技術人才進行教學。而是花費巨資去聘請那些著名的院士和千人計劃人員,不切實際的追求稱號,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效果。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于教材,填鴨灌輸式的教學,很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操作能力。雖然國家要求學校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到了學校并沒有合適的考察方法,依舊是沿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沒有什么改變。學校對于教師隊伍的管理也較為松散,沒能設定完整的教師考核體系,在科學研究和教學水平上都有待提升。
三、地方本科高校轉型過程中問題思考
(一)樹立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
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轉型要從辦學理念開始,對于想要創辦什么樣的學校進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并就如何辦好一所地方本科學校制定出計劃。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是不夠的,高校需要的是從根本的理念發生轉變。對此,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自我認知程度,地方高等院校的各個部門領導,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對于學校轉變辦學理念都要有一定的認識。大膽主動的走出過去傳統辦學理念的思想牢籠,逐步落實國家黨中央教育改革的政策方針。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轉型不是說過去的都是錯的,而是對于過去的教學理念方針進行調整完善,使得其更能適應現今的社會發展。辦學理念的轉變可以帶動辦學課程的變化,自上而下的進行地方本科高校教學轉型。對此,也并不是對于專業課程進行些小來小去的調整,隨意簽署些企業合作協議和成立幾個教學實訓基地那么簡單。是要從根本上考慮學校的未來發展道路,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但是也不能過于強調實訓練習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性,迷失了大學教育的自我,進入教學轉型改革的誤區。要平衡理論和實踐兩者之間的關系,既不能過于重視實踐,也不能過度側重理論,要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過程當中尋求出一條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改革之路。培養出可以適應現今社會的高科技人才,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貢獻。
(二)全面提升師資教學水平
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轉型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綜合全面系統的進行整體轉變。而對于一所學校而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是學校具體工作的實施者,是教育轉型改革能否落實到實際的關鍵。在大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要逐漸改變教師過去傳統固化的教學思想模式,提高大學教師對于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視程度。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此學校應該定期的對老師進行開會宣導,組織社會上的技術精英人才給老師進行經驗分享,從而全面提升在校老師的實際應用教學水平。并且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互動,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企業相關人才的指導作用。地方本科高校應該打開校門,聘請一些社會上的企業單位管理人才來學校擔任客座教授,并組織相應的教學論壇,方便與在校老師互相分享經驗進行溝通交流[2]。為了實現專業的理論課程和職業技能之間的完美配合,需要利用社會企業的相關信息資源優勢,相互合作,建立起科學的實訓教學基地,使得教學過程和實際的生產過程形成完美對接,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企業實踐育人體系,培養出適合現今企業發展的高科技應用技術型人才。
結論
總而言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道路任重道遠,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層層的困難阻礙,面對問題要迎難而上,逐漸實現地方高校的順利轉型。對此,要樹立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并且要加強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逐漸提高師資水平,讓學生能夠在大學課堂上學到實際有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胡松.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之誤區與策略[J].教育評論,2017(10):20-24.
[2]郭建如.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探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7(01):1-11.
作者簡介:
王余寶(1976-),男,江蘇灌云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儲運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