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園
摘 要:過去的一個世紀,心理學領域的消極研究范式廣為流行,積極心理學是對此的極大超越,它的核心理念在于主張人的積極價值和對人的關懷,關注人自身的潛力和涵養。它與相對保守的傳統心理學截然不同,在看待人的動機、潛能和行為時,它更強調開放的視野、廣闊的視角。本文先是介紹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然后分析M企業員工教育培訓的現狀和問題,接著把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引入到M企業員工教育培訓中,深入探討應用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員工培訓;策略
積極心理學并不是純理論,它是應用目前比較完善的測量手段和實驗方法進行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心理學強調即使是普通人也適當條件下,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并能夠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其研究的視角更加開放。熟悉心理學領域的讀者應該非常關注焦慮、狂躁、抑郁等非常消極的詞匯,卻很少注意到快樂、勇氣、健康、希望等,就連有關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文章比例也高達1:10,這樣看起來,心理學好像就是用來解決消極行為的,而事實上并非如此,積極情緒和積極行為也是心理學關注的焦點。
自從九八年塞格利曼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至今,眾多心理學家紛紛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并不斷嘗試激將其應用于其他領域,其中就包括臨床治療、教育培訓等。本文嘗試把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企業員工教育培訓上,并以某公司為例具體說明應用策略。
1 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期,信息時代的腳步越來越不可阻擋,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幸福感的逐步流失,心理學家于是開始轉向對于心理疾病預防的研究。那么哪些力量是人們可以調動起來用于抵御心理疾病呢?答案是——堅忍不拔、善于交際、專業的技能、無窮的創造力、堅定的信仰、強大的勇氣、專注力、充滿希望、具有智慧和洞察力。也正是因為如此,積極心理學并不關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和疾病,而是關注人性的優點和巨大的價值,進而探索生活的美好 和意義并找到獲取美好生活的途徑。它通過應用科學的手段研究人類的復雜行為,挖掘人的潛力,探索增強人們積極性的方法,從而幫助人們發展、完善自己,最終獲得美好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三個方面:第一主觀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每一個個體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積極感受;第二個體方面,主要關注人性當中美好品格的形成以及測度;第三集體方面,主要研究能夠促進人的積極性的組織制度或者環境。
2 積極心理學對于M企業員工教育培訓的意義
2.1 M企業員工教育培訓現狀
M企業是一家從事運輸行業的國企,其上級公司多次強調員工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綜合素質。M企業也因此積極開展了員工培訓活動,雖然取得了不錯成績,但是偶爾還是會存在一些比較嚴肅的問題,例如:一是借口推脫,諸如工作很忙,家里事情多;二是態度不端正,認識不到位;三是缺乏責任心,不正確對待培訓工作;四是自己應付式參加。
上述問題,舉一例進行說明,比如以工作很忙無法抽身為由不參加培訓。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員工本人身上,還體現在某些部門領導身上,一些部門領導并沒有把員工培訓足夠重視,認為培訓可有可無,努力工作就是培訓這種觀念扎根他們的心中,每當上級指示要展開員工培訓工作,他們就以倒班時間沖突為由委婉拒絕指派員工參加,其內心認為調派員工參加培訓會耽誤工作,請人代班又會增加成本,這是典型的“近視眼”。此外,很多員工和部門領導認為在網絡時代,沒有什么知識或技能是不可以通過網上獲得的,過分夸大網絡培訓的作用,即使部分員工參加了培訓,也是把培訓當成了休閑和度假,而不是把培訓當成提高素質和能力的平臺,這種缺乏責任心、不認真對待培訓的態度看起來是糊弄了上級領導部門,實際上是缺乏長遠目光的體現,是對自己職業生涯不負責任的表現。
2.2 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已經被證明在臨床醫療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具有很大作用,還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就M企業的員工教育培訓現狀來看,引入積極心理學具有下面幾方面的意義。
第一,讓企業增加對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積極心理學提倡普通人都有自身的潛力和能量等待挖掘,企業可以據此認識到所屬每一位員工的優點,并且深信他們都是獨特的,是企業生命力和創造力之源,這一認識的改變會潛移默化地轉移到每一位員工身上。此外,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也會讓企業領導和部門領導認識到,通過員工教育培訓能夠幫助員工發現自己的優點,讓他們對自己感到自信并產生成就感,這樣反過來又會極大促進企業效益,要知道自信、有成就感的員工是不需要上級督促工作的,他們自己就會嚴格要求自己,他們的能量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再者,員工也會通過持續不斷的培訓感到公司對自己的尊重和重視,進而會真正產生主人翁意識和對企業的自信。
第二,促使管理者增強員工培訓的技能。管理者的重要職能就是能夠分清員工的長處與不足,然后揚其長避其短,使得在每一個崗位上的員工都能夠最大化自己的潛能和優點,按照積極心理學的觀念,這樣就會促使員工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認同自己,員工在增強對自己認可的同時,也會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虛心地向其他同事學習。這樣的良性循環就必然要求管理者能夠有一雙“火眼金睛”,根據每位員工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和激勵手段。此外,積極心理學還要求管理者能夠用自身的積極情緒感染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氣氛,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提高自我價值感和主動認知行為,這還能夠促使管理者掌控自己的情緒。
第三,最大程度激發員工快樂工作。積極樂觀的情緒會激發創造力和創意,還可以增強身心的恢復能力,使得員工能夠游刃有余地參加社交活動,開展人際關系。這正是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發覺人的優點能夠幫助人們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樂。
3 積極心理學在M企業員工培訓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3.1 定期宣傳奠定積極的基調
首先,積極宣傳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意義。M企業需要聘請專門的心理學專家展開講座,介紹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和理念,深刻地認識到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掌握自我激勵的方法。定期宣傳積極心理學的小知識,讓員工逐漸接受這些小知識,這樣就能夠不斷地影響他們,提升員工教育培訓的效果。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不進行廣發定期的宣傳,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教育培訓時員工就會覺得很陌生、聽不進去。
其次,不斷加強對培訓管理者的培訓。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培訓管理者自身對積極心理學都不甚了解,又怎么談得上運用積極心理學培訓員工呢?現有的培訓人員都是接受傳統心理學的培訓者,諸如人事部門的培訓專員腦海里更多的可能是怎樣避免員工產生懈怠、焦躁、悲觀等負面情緒,因此在他們對員工再次進行培訓時,必須讓他們掌握積極新心理學的觀念,并且深信不疑。
最后,要明確員工培訓的積極基調。M企業在培訓的一開始,就要奠定積極樂觀的基調,關注員工的心理體驗。培訓管理者需要把積極心理學的觀念嫁接到整個教育培訓過程。
3.2 以公司的角度引導員工培訓
以M企業為例,企業不能把員工培訓當成個人之事,必須轉變觀念,因為員工培訓能夠幫助的不僅是員工自身,也能夠極大促進公司的競爭力和整體效益,因此要把員工教育培訓當成一項戰略投資,運用積極心理學更好地培訓員工。
首先,M企業應該放棄舊觀念,不能把員工教育培訓當成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應該將其上升到關系企業運營質量戰略高度。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運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員工進步成長,增進企業在員工內心的影響力。
其次,培養員工積極性的人格,創造和諧的培訓氛圍。M企業在培訓員工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員工自身的積極性動機和潛能,讓他們自己主導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成長打call負責。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員工越進行自我投入,人格成長的動力就越不可阻擋。這樣就會使員工形成歸屬感,這種感受會讓他統一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自然而然就會為企業的發展全力以赴。
最后,M企業可以邀請一些普通的成功者,任何領域都可以,讓他們現身說法,分享職業生涯成功的經驗和感受。
3.3 重視培訓的技巧運用
其一,要針對員工的性格特點制定合適的培訓方案,根據九型人格理論,再運用積極心理學,就能夠為不同性格的員工量身定制培訓內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千個員工就要有一千種教育培訓方案。雖然每一個員工都是獨特的,勢必會有一定數量集群的員工具有大致相似的性格類型,企業的教育培訓者只需要把員工分成若干個類別,再根據每個類別員工群的性格,結合積極心理學幫助他們發現自身的優點,挖掘自己的潛能,找到成就感。
其二,也可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員工制定教育培訓方案。每個年齡階段的員工關注的焦點和生活思考是不同的,對企業所提供的要素要求也不盡相同。M企業可以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針對青年員工的培訓。對于29歲以下的青年員工,他們更加活躍積極,非常關注自身的成長和別人的認可,薪酬福利一般都放在其次的地位,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員工也比較容易受挫并且心理恢復能力并不強,因此就要重點培訓他們樂觀的情緒。二是針對中年員工的培訓。如果是30-55歲之間的員工,他們更加注重個人財富的積累、職業晉升以及家庭生活,他們可能沒有青年員工那樣富有朝氣和激情,并且更加關注現實。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不僅適用于臨床,也可以應用與員工教育培訓,實際應用表明效果非常好。不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必須積極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積極心理學為此提供了一把鑰匙,企業的教育培訓者需要做到的就是引進積極心理學,預防員工的心理疾病,保障員工的心理健康。本文以M企業為例,闡述了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和九型人格理論來進行員工教育培訓,并提出相應舉措,以期促進企業更好地進行員工培訓。
參考文獻
[1]張麗旭. 積極心理學在S供電公司員工教育培訓中的應用[J]. 經濟研究導刊,2015(15):175-176+180.
[2]劉丹,石國興,鄭新紅. 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心理韌性[J]. 心理學探新,2010,30(04):12-17.
[3]李曉. 淺談新生代員工培訓中心理學原理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