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摘要】本文將具體分析情感因素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擇業的影響,同時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解決畢業生擇業問題的方式,旨在有效降低情感因素對碩士畢業生擇業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情感因素 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 擇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243-01
1.情感因素對擇業的影響
(1)就業動機
張明雪(2017)、張北北(2013)通過調查發現,薪酬、個人發展空間以及穩定性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們擇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目前,盡管海外市場對漢語教師的需求極大,但是一方面進入海外任教的就業渠道狹窄,另一方面就業缺乏穩定性;國內市場情況亦然,而且薪酬水平普遍無法達到畢業生們的預期。因此,盡管在學習過程中,近95%的學生產生過從事對口專業工作的動機,但是該動機受到了現實的制約,所以符合穩定性考慮的中小學、國家機關就成為了首選;符合薪酬預期的公司也成了畢業生們的主要擇業對象。
(2)焦慮
目前該專業較為普遍的培養模式是兩年。但是通過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特別是教學實踐能力仍然感到最為欠缺,焦慮因此增加。與此同時,由于院校中并沒有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指導、就業機會,加之專業在對應的領域中并不具備較為明顯的優勢,進而降低了碩士畢業生的專業認同度。
(3)興趣
張曉婉(2017)、龔圓(2014)的調查均表明有超過一半的人因為興趣原因報考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興趣卻逐漸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式的滿意度影響了學習的興趣。此外,崗位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就業意向。
2.解決情感因素影響的主要方式
為了能夠促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就業,降低情感因素對擇業的影響,就需要采用更具針對性的方式,具體內容如下:
(1)擴大海外就業渠道
漢語熱的升溫,使漢語國際教育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但是目前除了漢辦的教師志愿者和公派教師的項目以外,本專業的畢業生很難找到在國外就業的媒介。就業渠道的狹窄性直接影響了學生擇業時的動機和方向。因此有必要為學生和國外用人單位搭建一個更為豐富和開放的供需溝通平臺。另一方面,從學生最初報考本專業的目的和他們理想的工作類型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有比較強的動機赴海外就業,因此如果在漢辦之外的海外就業渠道能夠擴大,無疑能很好刺激就業動機的形成和保持。
(2)加強漢語國際教育的“國際化”接軌
為了幫助漢語走向國際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應該結合國外主流的師資認證方式,結合IB、AP等考試的考核目標和考核內容,使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使本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借此增強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信心,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和主動的面對就業的壓力。
(3)優化課程設置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目的是培養應用型的人才,但是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中,應用性、實踐性卻成了學生詬病最多的部分。如何在一般為兩年的培養時間內,使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之上進行實踐應用成了目前課程設置方面的瓶頸。學生專業課程的選擇,包括實習環節的設計應該更加系統化。
(4)完善就業引導
由于本專業畢業生絕大部分都是以職業為導向,因此就業問題在學生入學伊始就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梢越Y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就業形勢分析,對已有就業資源進行梳理和歸類,為碩士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劉頌浩在2012年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迎新會上曾說“如果畢業后不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什么用?”因此該專業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引導應該貫穿到培養的始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客觀地了解就業趨勢和就業形勢,更好地將自身的特點、擇業意向與就業現實相匹配。
3.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因素是影響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擇業的主觀原因,這些主觀原因在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動態地發生著變化。這使得該專業畢業生在理想與現實的出入中,其動機、焦慮、興趣等情感因素都有所調整。為了減少這些情感因素對漢語國際教育擇業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有的放矢地采取一定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擇業時的專業對口性,為漢語國際教育事業輸送并儲備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浩.碩士畢業生歸因風格、自我概念與就業焦慮的關系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2]張曉婉.論情感因素對漢語國際教育畢業生擇業的影響. 西安外國語大學,2017.
[3]張明雪.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以新疆師范大學為例.新疆師范大學,2017.
[4]龔圓.影響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就業因素的調查研究——以重慶高校為例.重慶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