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要】因應培智學生的實際能力,把其培養成一名好照顧者、好家人、好幫手或是好公民,是培智教育的終極目的。本研究通過實際教學,從家長觀念的轉變、使用結構化的教學策略、采用正向行為支持干預個別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尊重個體差異等方面入手探析如何有效培養高年級學生居家生活能力。
【關鍵詞】培智學生 高年級 居家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26-01
1.研究背景
1.1什么是居家生活能力
《弱智兒童適應性功能教育課程與實踐》中對“居家生活”的解釋如下:指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的能力。包括居家的時間規劃、安全、社區行為等劃入適用性學科和其他領域中。居家生活能力,是指:智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食物料理及金錢處理的能力。
1.2選題緣由
把培智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好照顧者、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是特殊教育的終極目的。在對培智高年級學生的教學中,教師會更加注重高年級學生的居家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
2.理論依據
2.1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培智高年級學生居家生活能力的培養,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研究,以獲得有效策略。
2.2結構化教學
結構化教學法的第5個組成部分是個人工作系統。它是指為兒童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個獨立的工作系統。在培智高年級學生居家生活能力的培養中,個人工作系統必不可少。
2.3有效教學理論
以布魯納為代表,學生只要取得了自己應有的“進步和發展”,就應當認定是“有效教學”的體現。
2.4正向行為支持理論
正向行為支持理論認為,每一個行為的背后都是有功能的,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行為功能進行分析,在前事控制、生態環境和行為教導及后果處理方面入手采取策略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并在行為教導環境用正向的行為替代學生的問題行為。
3.研究過程及結果分析
3.1進行課程評量,制定學生IEP目標,研討主題教學內容
本研究的對象為我校高年級中七年級的12名學生,其中5名為自閉癥學生,6名為唐氏綜合癥學生,另外一名為單純智力障礙學生。學年末班級教師會對每位學生進行功能性課程評量,得出其側面圖之后進行評量結果分析,之后班級教師邀請家長一起制定學生下學年的IEP目標,從而得出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個別化教育計劃”。
經過以上一系列操作科學得出為學生量身定制且符合其最近發展區的教學內容,進而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培養班級學生的居家生活能力。
3.2探析培智高年級學生居家生活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以“生活教育”為指導思想,采用結構化的教學策略,建立學生居家生活能力培養的常用“模組”,并以正向行為支持對個別學生的情緒行為進行有效干預,最后結合有效教學理論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
3.2.1家長觀念的轉變,要求家長給學生練習的機會
首先,觀念的同步。在學年末的IEP會議中,與家長分享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讓家長明白居家生活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成為一名好公民必不可少的。
其次,IEP會議中與家長共同制定下學年的教學計劃。通過各種評量結果的分析,讓家長理解并相信學生有能力掌握居家生活能力。
再次,要求家長輔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并給予評鑒,讓家長自己看到學生的進步。
最后,開放日活動中讓家長現場觀看學生展示所學居家生活技能,用事實向家長證明。
3.2.2.通過結構化的教學策略,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
結構化的教學策略適合所有培智學生,該策略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結合直觀的視覺提示,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能夠避免教師一個指令學生做出一個動作的教學效果出現。
3.2.3.通過正向行為支持對個別學生的情緒行為進行有效干預
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功能,然后從前事控制、環境改善、行為教導及后果處理等方面入手進行干預,從而改善學生的行為問題。
3.2.4.尊重個體差異,進行多元化評價
首先,每個單元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單,讓家長輔導學生在家練習金錢處理、食物料理及家事清潔的生活技能,并進行簡單的評價。
其次,每個單元的主題學習結束,教師會進行評鑒,分析學生目標達成情況,并對該單元沒有完成的目標進行策略分析。
最后,學期末采用《弱智兒童適應性功能教育課程與實踐》進行評量,與學生上一個學期的評量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優勢弱勢,為下一個學期的IEP個別教育計劃的擬定做好準備。
4.啟示
可以讓能力好的A組學生與能力較弱的C組學生搭檔,互幫互助,增加同伴互動的同時又讓其在關注他人與共同調控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另外,為了增加學生操作的主動性,可以先通過圖片的講解,讓學生對操作過程有一定的認識,并在操作過程中,結合任務分析法,把每個任務或者動作細分,并結合圖片出示,讓學生對著圖片一步一步地完成。
參考文獻:
[1]張文京,許家成著.弱智兒童適應性功能教育課程與實踐[M].重慶出版社,2002
[2]鈕文英著.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第2版)[M].心理出版社,2016
[3]蔣愛芳.智障學生勞動能力培養的研究報告[J].綏化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