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起萬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71-01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而每個孩子更是千差萬別,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人格。每種性格都各具優缺點,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影響的好,將鋪就孩子的錦繡前程,影響不好,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如何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將影響孩子的前進方向,也是每個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重點。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針對這些不良性格特點,談談如何完善孩子的性格特點。
一、拋卻自私,擁抱世界
案例:現在孩子普遍是獨生子女,他們有一部分人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己的利益,吃不得虧。班上有個姓董的男生,父母離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家非常寵孫子,總覺得孩子沒了母愛,就想盡辦法補償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在學校跟同學鬧矛盾,就全家趕到學校為孩子撐腰,不管自己孩子有沒錯,就蠻不講理的責怪別人欺負自己孩子是沒媽的孩子。在老人家的溺愛下,孩子越來越自私,越來越目中無人。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他被人揍了一拳必還你一腳,得理不饒人;做值日生時,故意晚到,生怕多勞動多吃虧。糾正孩子的自私行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一定要耐心、細致。
首先,讓孩子“享受”孤獨,品嘗自私的苦果。有意給孩子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釘子的機會,以對其進行適時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明白自私是不受他人歡迎的一種行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歡。
其次,鼓勵孩子交往,讓孩子學會謙讓。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多交朋友,是讓孩子學會分享和謙讓的一個有效的方式。獨生子女終日一個人學習、玩耍。時間久了,孩子的心里自然很少考慮到他人,孤獨的環境促使了自私心理的形成。要改善這種情況,就要鼓勵孩子與同學、鄰里發展友誼,在交往過程中,孩子就會體驗到與朋友應怎樣相處,逐步學會為他人著想、關心他人,從而讓孩子慢慢地學會關心和分享。
第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孩子共同協作的意識。一般情況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在集體中往往與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計較,影響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因此要鼓勵孩子踴躍參加集體活動,為他人服務,為集體服務,培養孩子謙讓、守禮、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讓孩子體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二、杜絕自負,完善人格
案例:班上有個孩子,姓黎,成績一直很優異,可就是經常不做作業,我問他為什么不做時,他振振有辭:“反正我考試都會考,作業不做又有什么關系?”我耐心地說:“孩子,你錯了,你現在成績好不代表以后你就很優秀,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才是你終生受益的。”他不以為然地說:“那以后我再寫作業也來得及。”把我堵得啞口無言。于是,我決定殺殺這個孩子的銳氣。在為學校組織的漢字聽寫大賽選拔參賽選手時,我給孩子們發了一份訓練材料,讓他們回家好好讀,其他選手都很認真準備,只有他的學習材料嶄新如初。比賽結果出來了,其他幾個孩子成績都很理想,只有他沒有獲獎。課間,我把他領到辦公室,溫和地問他:“這次的漢字聽寫大賽,老師對你抱很大的希望,可其他同學都獲獎了,只有你成績很一般,對這事你怎么看?”孩子羞紅了臉,低著頭說:“老師,我錯了,我現在才明白‘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
對自負的孩子,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的:
首先,耐心地批評教育,讓孩子正確評價自己。平時看到孩子自負的表現時,就耐心地教導孩子,與孩子一起認識自身的優點,幫助孩子看到自身的不足,讓孩子取長補短。
其次,對自負孩子“適度”表揚或少表揚。比如當孩子表現優異時,讓他知道那是理所當然的,盡量不當眾表揚。當然也不能專門找孩子的缺點毛病,讓孩子當眾出丑,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從而使孩子自暴自棄。
第三,給予必要的挫折訓練。當孩子成功完成某件事時,適時給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孩子嘗試失敗的經驗,以激起孩子挑戰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當孩子沒能達到更高要求時,要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
三、拒絕自卑,樂觀向上
案例:班上有個姓林的女生,長相清秀,性格內向靦腆,上課從不主動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著頭,聲音像蚊子,而且臉漲得通紅,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總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越害怕就考得越差,越差就越擔憂,如此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這些現象都是自卑的“產物”,嚴重影響了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那么,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呢?以下幾種辦法謹供參考:
1.賞識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經常性地鼓勵和贊許孩子,“你太棒了!”、“老師為你自豪!”用諸如此類的言語消除孩子的自卑感,那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就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從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覺得“我能行”、“我相信自己”。
2.教孩子揚長避短,學會心理補償。教師要教育孩子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并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為自己的短處尋找合適的補償目標,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把自卑轉化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
3.讓孩子親近自然。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無不蘊藏著神奇的美和力量,讓孩子親近自然,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可以使人的心胸開闊,性格開朗,陶冶心靈。
當一名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用真情喚起真情,用人格影響人格,用愛心培育愛心,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因材施教。
當看到花兒迎著陽光傲然怒放時,是靜靜吐露幽香的綠葉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