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玲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04-02
我們現在指導的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應該把作文看成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一種樸實的生活行為,引導學生用真實的生命去擁抱作文,讓心靈與作文親密無間,表達自己生命的真情實感!我們應該從培養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態度、思維和能力出發,開放教學,激活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今天聽了我們福鼎市實驗小學的李老師情境式作文指導課讓我受益匪淺,明白情感體驗對于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在這節特殊的“考試”中安排了幾個重要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一、創設情境,呈現素材
1.教師宣布考試。
2.學生自讀考試要求:
(1)保持安靜,考后不交流。(2)時間短暫,只有三分鐘。(3)獨立判斷,定考一百分。
交流:考試規則跟我們平常的考試有什么不一樣的?你此時心情怎么樣?
3.學生三分鐘考試,教師巡視觀察。
4.考試結束,學生談話心情。
5.公布考試結果,學生自由抒發情緒。
(1)渲染:激動人心、萬眾期待的一刻終于到來了,李老師有一種頒獎嘉賓的感覺,那么光榮、神圣,激動得不行了。正如剛才同學所描述的那樣,手在不停地發抖,心也在怦怦直跳,快從嗓子眼中蹦出來了。
(2)懸疑:別急呀,我的頒獎詞就剩最后一句了——猜猜看,你能拿幾分?
(3)公布:班上同學的這次考試有100分,你們相信么?
(4)激將:大家就真的對自己,對班上的伙伴們這么沒有信心么?為什么?
(5)設境:將100分試卷遮掩著偷偷給某一個學生看,采訪這位學生。
(6)公布和分析:為什么能得一百分呢?是因為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還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不足呢?
6.解開謎底,回顧: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
【片段點評:要使學生始終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激情,教師首先要成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李老師的問題設計既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考慮到了作文教學的內容問題。學生的生活就是習作最大的源泉。考試是學生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驗、關切之深刻,是任何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通過“考試”這個情境的營造,讓學生在“考試”中感受、體驗和內化情感,給學生提供一個寫“考試”的素材,又在“考試”的爭鳴中牽動學生的情思,激發學生表達的動機。】
二、習作實踐,突出心理
1.提出要求:選擇整個考試過程的任意一個片段來寫,注意突出你自己真實的心理。你可以寫考試前的心情,可以寫考試過程中,或者寫考試后的心情,還可以寫“知道為什么是這樣一種結果”時的心情。
2.動筆習作。
【片段點評:從說到寫,循序漸進,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利于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先通過說表達出來,為進一步的寫作打下鋪墊,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從體驗到思考,指導學生從說到寫,既清楚的、真切的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又能準確地、形象的表達自己的心理。】
三、講評指導,整體架構
1.欣賞和評講“考試前”“考試中”“考試后”三個片段的描寫。
考前“緊張”,緊張得怎么樣?(教師點評:緊張地手在發抖,寫得多么準確,如果能再細膩一些,我們會發現,不僅手在發抖,而且手心會流汗,更緊張地就是心臟會怦怦地跳。)
考中“急切”,急起來有怎么樣的表現,你能用哪些詞句來形容?(考中急切的“自我否定”的這種“心臟病”:一拿到試卷,我傻了,這么多題,只有三分鐘。做吧,似乎就是通天的本領也完成不了;不做吧,那怎么行,那不是交白卷了么?不行,還是馬上做吧!)
考后“詫異”和“恍然大悟”,對比方法的運用。(他怎么可能會考一百分呢?平日里,我……,他……,這次竟然能考一百分。是不是真的他在某些方面做得比我好,也許……,也許……)
2.建構和照應習作要求。
(1)突出心理
(2)明確順序:如果老師要把這幾位同學的習作湊在一起,行么?你告訴老師該怎么編輯?
(3)題目自擬: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
(4)談談“真”理
【片段點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是給學生以勞動的快樂”,作文評價當然也不例外。李教師在評價中用欣賞的目光千方百計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并加以激勵。比如一句情感真摯的句子,一個亮麗的詞語,一處妙不可言的標點等,都不能錯過,讓學生通過“自己評”、“同學評”、“老師評”等,明白怎樣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由片段再到成篇習作,在李老師形象生動過渡語言中,學生克服了對作文的恐懼,有內容可寫,習作內容一下子豐滿起來,不得不再次感受到——體驗,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四、升華情感,內化實踐
教師總結:這是考試,帶給我們的感觸和思考都不少。將來當我們面對真正的考試時,相信大家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勇于迎接考試,又智慧地直面挑戰的學生。
【片段點評:李老師安排的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從說到寫,從寫到評,從體驗到思考,留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次習作的經歷,更是一種學習上的智慧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