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194-02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由“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五部分組成。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落實到課堂中?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設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學習任務和活動。教師上化學原理課,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如何通過精心設計增補實驗,拓寬實驗功能,變乏味的原理講授課為樂于探究的探究課?顯然實驗設計上我們大有可為。本文將以“影響鹽類的水解的因素”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利用科學探究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一、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
問題探究一:廚房里可以用純堿溶液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分組實驗:往少量純堿溶液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振蕩,觀察現象。證明純堿溶液呈堿性。
學生:油層變少,油脂在堿性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鈉。證明純堿溶液是堿性的。
問題探究二:有經驗的人去油污會用熱的純堿溶液,為什么?
分組實驗:往少量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幾滴植物油后加熱,觀察現象。
學生:加熱后油層消失的更快。說明加熱后的碳酸鈉溶液堿性增強,去油污能力也增強。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純堿溶液去油污的原理出發,創設碳酸鈉溶液呈堿性,熱的碳酸鈉溶液堿性更強的情景,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化學核心素養。
2.對影響鹽類水解的各種因素的探究
問題探究三: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以碳酸鈉溶液為例,存在水解平衡,能影響水解平衡的因素有濃度和溫度。
分組實驗:使用pH計測定0.1mol/LNa2CO3溶液和0.1mol/LNaHCO3溶液的pH。
學生:兩種溶液都呈堿性但是pH不同,Na2CO3溶液pH大,堿性更強。Na2CO3和水反應生成NaHCO3和NaOH,NaHCO3和水反應生成H2CO3和NaOH。碳酸的酸性比碳酸氫根離子強,濃度相同時Na2CO3溶液的水解程度比較大,堿性更強。
所以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除了濃度和溫度,還包括鹽本身的性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從相同濃度的不同鹽溶液堿性不同的現象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平衡移動原理進行合理推理和假設,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和“平衡觀”。
問題探究四:鹽溶液的濃度改變,水解平衡如何移動?
分組實驗:使用pH計測定溶液10mL1.0mol/L CH3COONa溶液,將溶液轉移到燒杯中加10mL水稀釋,繼續加水稀釋到100mL。將所得溶液數據描點作圖:溶液的pH隨溶液體積變化圖。
學生:從實驗數據和圖像可以看出稀釋過程中pH不斷減小,溶液稀釋10倍,pH減小程度小于一個單位,說明存在水解平衡。加水稀釋的過程中,CH3COONa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水解程度增大,但是堿性是減弱的。
問題探究五:溫度改變,水解平衡如何移動呢?
學生:鹽類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水解程度會增大,水解平衡會正向移動。
分組實驗:在0.1mol/L醋酸鈉溶液加入幾滴酚酞試液后,加熱,觀察現象。
學生:醋酸鈉溶液加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加熱后紅色變深。說明醋酸鈉溶液有水解平衡,溫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水解程度增大,堿性增強。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提出合理的假設,再設計實驗檢證, 讓學生利用剛剛獲得的經驗,體驗成功,感受學習的快樂。
問題探究六: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
分組實驗:配制0.1mol/L FeCl3溶液。
學生:將FeCl3固體加水溶解溶液是渾濁的。FeCl3容易水解生產Fe(OH)3,溶液變渾濁。可以加入鹽酸,觀察現象。
分組實驗:往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
學生:渾濁消失,溶液變澄清。加入鹽酸抑制了FeCl3的水解。配制FeCl3溶液可以將FeCl3溶解在濃鹽酸中,再加水稀釋。 設計意圖:從廚房純堿去油污的事例開始,用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中對鹽類水解的應用結束,在應用中增進對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感悟和內化。
二、教學反思
“鹽類的水解”作為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核心概念,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對鹽類水解的理解是有困難的,用實驗探究讓學生體驗鹽溶液的酸堿性,自主建構鹽類的水解的相關概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圍繞“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和“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化學核心素養,師生在“探究-發現-再探究問題”的熱烈氛圍中進行交流和學習,讓學生充分地探究,解決了幾個問題之后再得出結論。教師帶領學生從多個視角認識化學問題,體驗并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籍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過程中有一個作溶液的pH隨溶液體積變化圖的過程,可以考慮用數字化實驗代替,邊實驗邊由電腦作出圖像,與最新的技術結合在一起,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充分體現了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核心理念,讓化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課堂,促進學生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