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蘭
城市創新驅動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對其進行評價需要從不同角度綜合進行。目前國內外對城市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的主要評價指標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個層級與方面。
歐盟主要從企業活動指標、產出指標與驅動力測量三方面進行指標制定,包括人力資源水平、企業創新水平、開放研究體系和金融支持水平、創新聯盟和創業、企業智力資本、企業創新活動和經濟效益等內容。美國城市測評指標包括人才、技術和包容性三方面。歐洲城市競爭評價采用人口、生產力水平、交通水平、創新水平、人力資本、勞動力水平七個維度指標來衡量城市競爭力,指標涉及人口、 生產力、就業、人力資本、失業率等內容[1]。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從基礎創新能力、應用創新能力和品牌綜合創新能力三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創新型城市包含城市系統多因素創新,以各因素整合協同為基礎,綜合利用城市創新軟硬件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城市競爭力本質上由城市資源配置能力決定,表現為城市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包含經濟、自然與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制度等要素。我國常用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采用 ANP 方法的競爭力總量、質量和流量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包含城市經濟實力、城市資金實力、城市基礎設施、城市開放程度與城市人才科技水平和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等多項指標的評價體系[2]等。
城市發展能力評價是根據確定目的測定對象系統屬性,并將該性變為客觀定量的計算或者主觀效用的行為,根據所給條件采用一定方法,給評價對象賦予評估值,再據此擇優或排序。
因子分析屬于多元分析范疇,研究相關矩陣內部依賴關系,將多個變量綜合為少數因子,以再現原始變量與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
1、因子分析的數學模型。因子分析通過求協方差陣或相關系數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按指定貢獻率求出集中原來隨機變量主要信息且相互無關的主因子。其模型為設有n個樣本,每個樣本有p個觀測變量,分別用X1,X2,Λ,Xp表示;F1,F2,Λ,Fm(m
或寫成:X=AF,即為因子模型。式1中F1,F2,∧,Fm( m〈p)為公共因子,是相互獨立不可觀測的理論變量;ε1,ε2,∧ε為特殊因子,是向量X的分量X1(i =1,2,∧p)所特有因子,各特殊因子之間及特殊因子與公共因子之間相互獨立;矩陣A=(aij)元素aij為因子載荷,aij絕對值越表明Xi與Fj的相依程度越大,或稱Fj對于Xi的載荷量越大,故矩陣A為因子載荷矩陣。
1、確定原有變量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最終目的是從原有眾多變量中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意義的綜合因子變量,需要對原有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如計算變量之間相關系數矩陣并進行統計檢驗。設有n個樣本,每個樣本有p個指標,得到原始數據矩陣:
2、確定因子變量和計算因子載荷矩陣。求相關系數矩陣R的特征值和特征量,并提取因子。按特征值大于1的標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提取主因子。
3、因子變量命名解釋。在因子分析中,要明確每個主因子的意義。當各公共因子對原始指標反映不明顯時,可采用因子旋轉方法,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變換,使初始因子載荷矩陣結構簡化明確。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并命名可采用方差極大旋轉法。
4、計算因子得分。在因子變量確定后,可得到各項樣本數據在不同因子上的因子得分。采用回歸法將因子變量表示為原始變量線性組合,通過式2函數計算因子得分:

對承德市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選取11項指標作為評價指標[3]變量,如下表所示:

影響因素 創新環境 創新投入 創新應用分解指標GDP、人均GDP財政收入教育經費占GDP比高校在校生數高新技術企業數科研機構數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R&D水平R&D投入占GDP比發表國內外科研論文數量申請專利數獲得專利授權數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
創新型城市分為文化型創新城市、工業型創新城市與服務型創新城市,分別通過文化藝術、集中工業與優質服務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發展[4]。選擇擇何種模式進行城市創新驅動發展,取決于城市自身的能力與各項約束條件。承德市在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方面表現如下:
承德地處北京東北部,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被定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承德市政府“發揮優勢、高點起步、開放創新、綠色崛起”的總要求體現著承德市在地理與戰略位置上的優勢與潛力。但在創新氛圍方面還有很大上升空間,對科技創新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視程度與有效的工作方法不夠,整體創新氛圍不夠,各級管理部門與相關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人員配備、制度建設與具體落實等方面的支撐與推動作用不足。
高新技術企業是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體,承德市目前高新技術企業28家,占全省總數1.7%,在全省位置靠后。201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整體工業增加值6.2%,高新技術產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為8.7%。截至2016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為596家,占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2.6%,科技型企業總量和對城市經濟發展貢獻作用在全省排名靠后。高新技術產業還不具備拉動城市經濟良性持續增長的核心地位。R&D(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水平是評價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承德市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與市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企業科研能力方面,工業企業科研人員占比全部從業人員約2%,擁有自主科研機構的企業比例低于1/3,科研機構與人才不充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科學家和工程師數量較少,創新助力驅動不強[5];在優秀科研論文數量、申請與獲得專利數量和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方面顯示不顯著。承德市整體上還未形成有效創新應用鏈條,科技創新應有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驅動作用沒有得到體現。科技創新成為城市全面發展的內生力量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選擇應從不同角度進行歸納。不同城市不應以單一標準界定發展模式,而應具備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新特色,正確選擇創新發展模式。改變和調整自身發展的約束條件環境,是承德市有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