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謙
摘 要:從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就施行“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可見人才的培養對于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現如今的中國,大學生已經十分之多,大學生作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企業里面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能給企業帶來鮮活的力量,啟發企業創新的思維。對于一個大學生的培養計劃,有心理素質的培養,軍事管理的培養,身體素質的培養,專業知識的培養,道德素質的培養等。本文講述的就是從大學課程設置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針對現如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課程;創新型人才;改革開放;人才強國;科技興國
一、創新型人才的含義
現如今的中國,都在弘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國家更是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但是對于創新型人才這一概念,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解讀,對于中國來說,創新型人才就是同時具備創新型精神以及創新性能力的人,并且有獨立的人格以及完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具有重大貢獻的這一類人。
除了創新意識的激發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創新性人才還應該德、智、體、美、勞這五個方面全面發展。雖然每個人對于創新型人才的理解不一樣,但是深化教育改革,制定良好的教育制度,培養靈活的教學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畢竟培育創新型人才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人才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對這個社會有貢獻。
二、我國大學的課程設置以及存在的問題
大學目前的課程量是按照專業來劃分的,但是大致上課程量也是差不多的。在課堂上,教授通過講課傳授自己專業所學。在一堂氛圍比較好的課堂上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上課的效果更好,課程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然而現如今好的大學與一般的大學的課程設置還是相差很多的,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從古時候孔子就弘揚一個觀念,就是“因材施教”,講究的就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培養方案,要給與學生一定范圍的自由,讓學生有足夠獨立思考的空間,并且要對學習有深刻地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除了思維邏輯上的培養,這些問題落到具體上就是學生總體的課程數量不夠;必修課課程設置過多,而選修課課程設置過少,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不夠多;某些課程的選擇不符合學生的發展,并且這些專業課程與現如今社會需要脫節,也就是脫離實際,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缺少實習的機會,或者學習的面很窄。
以上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
三、我國大學生課程設置的建議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并且經濟情況也是發生了質的改變。在這樣一個國情下,我國創新型人才的數量并不能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對我國大學生課程設置提出一些建議。
1.完善課程分類體系,改變同質化傾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如今我國大學都有其優勢的科目,因此應該按照此優勢進行分類管理,對各個大學進行合理的定位。根據社會的需求優化不同的科目,具體到大學課程上面就是增加某些專業的課程,一些應用性的專業就要增加實習機會,增加實驗課程,甚至要設置面對市場的課程,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價值,了解所學專業的應用前景。
2.增加課程數量,調整選修和必修的比例
現如今我國大學存在的普遍的問題就是課程安排的過少,并且其中必修課占的比例很大,其中有些必修課專業性不強,無法滿足這個專業知識的需求,學生沒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因此要增加課程,提高選修課課程比例,加強學生基本的專業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調整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大學生都很重視書本上面的理論知識,因為與學分掛鉤,一旦課程考試不及格這門功課就要重修,很多學生都比較擔心這個,因此會更加重視理論上的學習。至于實踐課,是學生日后工作的資本,但是很多高校都會忽略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這樣等到學生工作之后面對問題就會束手無策。在學校還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真正的掌握知識。
4.開設興趣課程,激起學生的學生興趣以及思考熱情
我國大學里面的課程大多都是缺少趣味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應該在選修課里面添加興趣課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跳出思維模板,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培養自己的興趣,擁有真正的獨立自由的靈魂。
5.以學生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高校里面,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人士還是少數,在大學里面,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6.課程設置應綜合化,同時加強實踐訓練
我國大學課程是比較單一的,沒有多元化,很多特色課程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設置,并且學習的知識是比較落后的,并不是實時更新的知識,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比較差。還有學生目前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但是并沒有很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還要加強實踐訓練,并且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學習的更加廣泛。
7.增加留學交流機會
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優勢學科,因此可以進行優勢學科之間互相學習的方案。不同學校之間采取相互交流的方式,以一個學期或者是一年為期限進行學習,知識互補,給雙方學校都帶來好處,增加了學習實踐的機會,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
四、結束語
一個國家的生存以及發展是離不開創新的,并且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任務,要慢慢的進行修改完善。應該從大學課程設置入手,進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同時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為創新營造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王越,戴自磊.從企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看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缺失[J].企業研究,2013,(12):167-168.
[2]北京大學.亞洲大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世界教育信息,2011,(3):17-19.
[3]劉贊揚.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創新人才培養[J].安徽科技,2002,(3):14-15.
[4]王玲.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看特色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2):25-27.
[5]孫萊祥.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J].群言,200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