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剛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模具行業對模具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很多模具專業的學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模具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上存在誤區:培養思路守舊;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模式與企業需求脫節。學生畢業后還需在企業接受較長時間的崗位技能學習,不能實現“零距離”上崗。
關鍵詞: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能力;實踐能力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具有交叉性、綜合性、滲透性、邊緣性等特點,面對模具行業迫切需求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形勢,高職院校改變現行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課程結構、實踐實訓等內容已勢在必行。通過借鑒德國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并進行消化、吸收、改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
1.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質的人才,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只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追求知識的單一性或專一性,認為只要有門特長,就可以走遍天下。殊不知,這種畸形發展狀態是違背事物的整體性原則,也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的。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進一步改變教學思路,培養出大量的具有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
(1)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專業技術能力是學生就業的根本。必須經過長期的“定崗雙元”來培養。對模具專業的學生而言,專業技術能力指對模具結構、結構工藝性、模具制造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軟件等撐握的程度。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通過職業技能等級的考試來鑒定,學生通過在校幾年的學習,應取得本專業中級技工以上的職業資格。
(2)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
理論知識是解決問題的源泉,實踐經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理論實踐1∶1.2的教學模式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做到知識靈活化,能夠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一般生產中出現的技術問題。
(3)社會生存能力的培養
很多學生一味的追求專業能力的發展,從而忽視了社會生存能力。何為社會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是幫助自己在激烈社會競爭中的生存技能。包含個人的知識技能、社交及人際關系處理技能、求職就業的技能.
2.模具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
打破傳統,形成共識。由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與社會需求間的關系,近幾年日益受到各方面關心和重視。有關方面近年才開始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很多從事教學的老師受過去學科教學的思維定向影響,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體會和具體操作都存在著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傾向。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練習逐步形成。要培養出大批適應社會經濟建設的優秀人才,沒有一支德才兼備、理論實踐融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勢在必行。一個合格的職業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理論,還應具備熟練的動手能力。學校要改變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動手能力的現狀,應讓他們定期去企業一線工作學習,使他們逐步向“雙師”型人才過渡。另一方面,積極去企業引進一些懂理論、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作為教師,采取“合作教育”方式,從而改變高校單一的師資結構。
建立校內“模具工廠”。要讓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校內必須具備健全的實訓場所。加強校內實驗室、實習場所、訓練中心建設是營造實踐環境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校內實訓場所的建立要有明確的定位,集中資金,加大投入。在保證學生實訓的前提下,還應發揮生產、科研、技術服務等作用。校內實訓場所的基本功能與擴展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基本功能是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出發點,而擴展功能的開發是確保基本功能實現的力量源泉。
校企合作是培養學生的重要保證。校企合作首先是設立校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企業的技術領導、工程師作為委員對學校專業教學進行指導。在具體操作上采用走出和請進來的辦法,一方面學校老師經常到企業了解專業發展現狀、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另一方面企業回訪學校,向學校提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并開設先進的技術講座,增強學生實踐技能和對專業前沿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學校幫助企業培養員工,向企輸送人才。實踐證明,與企合作辦學是職業教育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保證,沒有企業的參與,辦學如同閉門造車,不可能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
根據企業需求調整課程結構、婚姻情感生活處理技能、個人創業能力、個人理財的財務技能等等。社會生存能力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社會生存能力是作為現代社會個體的個人必不可缺的技能。
模具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應突出從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的轉變,要堅持學以致用,特別是向用人單位了解、調查各種職業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需求,明確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形成一門或幾門能反映該專業特色并符合實際要求的課程,并以此來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對一些相互之間有聯系又有重復內容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破除原有課程之間的壁壘與界限,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跨學科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裁減重組,進行知識與技能的綜合。
構建“定崗雙元”的實踐訓練模式。“定崗雙元”汲取德國“雙元制”的精髓。這種培養模式,是針對某一崗位的任職要求,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和計劃,確定實踐訓練課程體系,開發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雙方軟硬件資源,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組織教學。它是“訂單式”教學的更進一步,使學生直接和用人單位、工作崗位對接。
構建企業職業技能考評機制。職業技能考評關系到學生專業技術的質量,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職業技能考評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而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真正的用戶(企業、行業)的參與。如果考評機制是直接由企業、行業來衡量,作為模具專業的我們而言,確實迫切的想知道企業對人才的知識、技能的需求到底是怎樣的。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模具行業對模具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