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壽
摘 要:究竟什么課程適合進行雙語教學?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受意識形態影響比較小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和涉及更新速度快的高新技術領域的課程?;瘜W學科顯然有其自身的鮮明特色,符合雙語教學的要求。本文從化學雙語教學的優勢出發,分析了其可行性,并列舉了不同課型的化學雙語教學方法和示例,旨在充分發揮雙語教學的功效,將化學課程功能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化學;雙語教學;研究
1化學雙語教學的優勢
化學雙語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的外部氛圍、條件的完備和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上。
1.1教育環境特點
就外部環境而言,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百所雙語教學實驗學校,努力實施畢業生能用英語交流的培養目標,這標志著雙語教學已經從局部有限范圍內的點上的“個別試驗”,推向一定范圍的面上的“群體試驗”。二期課改中把雙語教學作為優先發展的課題之一,力圖在實踐和理論上有所突破。
就內部環境而言,教師、學生和教材是雙語教學的三要素,教學雙方是重要的主觀能動因素,學校的軟硬件支持是良好的環境保障因素。目前雙語教學的內部環境日趨成熟,為教學實踐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1.2學科自身特點
首先,化學學科具專業性特色。化學的概念、原理的得出和科學家求索的過程,蘊涵著邏輯推理和數學演繹,通過閱讀英文表述,也許會感到更加直接和簡潔。雙語教學可以提供一個進行語言比較的平臺,有助于體現化學學科內涵的原汁原味。
其次,化學學科具應用性特色?;瘜W是一門實驗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十分廣泛的學科?;瘜W名詞不僅出現在課本上,也隨時出現在生活中:當你在看一張進口西藥說明書或某件服裝面料的構成表時,它們幫你了解藥物的成分、結構和衣服的質地組成;當你面對一個化學危險品警告標簽或瀏覽一篇國外網站介紹化學污染的科普報道時,它們幫你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有害的,怎樣避免化學傷害。
最后,化學學科具發展性特色?;瘜W學科尚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其中很多可能率先出現在國外的學術期刊或其他英語媒體上。
2化學雙語教學的方案研究
2.1基礎型——基本用語滲透、STS內容切入
化學雙語教學的基礎型課程內容要求是:培養建立第二語言背景下的化學概念;能識認基本的化學術語,能用英語表達基本的定理或概念,能看懂簡單的英語專業短文或解答習題。
STS內容切入點有:化學史、化學家、化學理論介紹;生活化學、環境化學;物質用途、知識點的技術應用介紹;最新化學文摘新聞、名詞等。
比如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一課中,為了介紹不同的物質組成,首先從生活日用品引出各類材質的物質,然后引導歸類,再從微觀上分析不同物質的結構差異。整堂課可以自然地引入部分英語的物質名稱、元素名稱及微觀結構粒子名稱。
2.2拓展型——雙語實驗活動、化學雙語閱讀
2.2.1雙語實驗活動
實驗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實踐學習形式。雙語實驗活動的內容可以參考國外教學網站,此類資源豐富,并且實驗語言生動準確,難度可在學生實際的學科學習程度上略降一點,編排選擇可以由淺入深,由生活到專業。
建議在雙語實驗活動中采用“全身教學法”,這是心理學家阿舍提供的一種教學方法,援引了父母教幼兒學習語言的例子,即注意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各種感覺在學習中的作用,盡可能發展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如:教學雙方在實驗開始時通過預備學習和問答方式明確實驗內容和目的;實驗過程中注意互動,即時表達實驗指令、解說實驗操作、描述實驗現象,加強新詞匯的應用;實驗結束后既有書面的實驗結論報告,也要創造條件多讓學生互相口頭交流,并推選學生發言,總結原理和活動收獲。
2.2.2化學雙語閱讀
化學雙語閱讀的內容可以參考已有的雙語書目、國外教材或國外化學教育、科技專題網站進行選編,編排上可以和基礎課教學內容同步相關,形式上可以多種多樣,如采用課間分散性或課上集體性的限時閱讀討論,用于本節學習內容的引入、小結、資料展示和補充等,這種形式一般篇幅不宜太長,可以采用投影或PowerPoint課件的形式。另一種閱讀方式是印發講義,供學生課外或選修閱讀,篇幅可以參考與學生閱讀能力相應的文章長度,并可設置一些題目幫助學生檢查閱讀成效。
2.2.3研究型——資源發現和自我修習
化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型課程的目標是:培養獨立應用雙語參與各種化學專題探究的能力,使雙語應用成為一項自我提高并可以終生受益的技能,在實踐中可持續地、主動地發展。
例如學習《物質的量》一課時,阿伏加得羅常數這個巨大的數字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這個數字究竟是個多大的概念?在化學上有什么意義?如何通過實驗測得呢?阿伏加得羅是何許人?他對化學學科的貢獻還有哪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設計成Webquest的形式,由學生自己尋找中文和英文的學習資源,進行分析總結,并通過網絡交流和討論,有創新的發現和觀點也可以寫成小論文,有設計改進的實驗也可以到開放實驗室操作論證。
3結論
綜上所述,化學雙語教學的最終價值定位應該是學生自身語言及學科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在教學目標考察中要注意學思結合、學以致用,多重視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參考文獻
[1]胡衛平,王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問卷調查及探討[J].科教導刊,2018(3):90-93.
[2]察冬梅.化學雙語教學調查及對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