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理科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習慣建立并優化的過程。理科學習習慣包括哪些環節,以及每個環節應該具體怎么做才更有效。是作為高中理科教師來講,應該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狀態;功能;執行
很多初入高中的學生,在學習理科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走一些彎路,導致結果不盡如人意,當然原因分析除了與學習態度、學習勤奮程度有關以外,還與學習方法有關。對于高一新生來講,如果過多的說學習方法未免有些空、有些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的每一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
1.知識準備
如下:①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要及時補漏、補缺;對新知識的盡量了解,用紅筆畫出新知識中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識,那肯定是聽課的重點,通過這種方式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②先預習還有個好處就是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
2.物質準備和狀態準備
準備好本節課需要的教材、練習冊、筆記本和文具,鈴聲響起,迅速安靜,也就需要課間不宜劇烈運動。
二、課堂
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課堂不僅學知識,也是學思維、學規范。
(1)專注:有個基本的課堂坐姿,不要趴在桌上,或整個身體靠在桌上,要有個做事的精氣神,手一定是拿到筆,隨時準備筆記;做到三動(動腦、動口、動手),思路跟上老師的節奏、做好筆記,對有困難的知識做好標記。
(2)尋找老師對于自己在預習中不懂的內容的講解,并與自己所認為的思路進行對比,及時找到自己與老師的思維差。
(3)沒聽懂的內容在課上不要過多思考和詢問同學。下課后再進一步思考,不懂的內容再詢問。
(4)不要只注重記筆記,上課時聽為主,記為輔。
三、作業
1.作業的功能
一次有效的作業應該包括以下功能。
(1)模擬考試的功能:我們很多同學因為平時作業時拖拉,散漫;隨意討論,書寫隨意;導致在考試中出現時間不夠,審題不嚴謹、缺乏獨立性、缺乏信心、書寫格式糟糕等情況發生。特別對即將到來的高三綜合來講,很多人是沒法做完所有試題,意味著肯定要舍棄一些題目,理想的情況是舍棄的都是自己不會的題目。而問題來了,哪些是自己不會的呢,經驗告訴我們,很多人是搞不清的,甚至有些人是慌慌張張的把會做的題抓緊時間做錯,騰出時間收拾那些不會做的題。我可以這樣講,每一個高三的學生都經歷過綜合科時間、內容分配的混沌期,因人而異,有長有短。所以我們完全有必要現在就訓練這種做題的節奏感,從平時的作業規范開始,“作業考試化”。
(2)鞏固強化知識的功能:讓學習到知識、思路得以運用,在運用中掌握技能和理解知識。要運用知識和技能,首先得知曉知識與技能,學科作業前,應先復習學科當天所學知識與技能,所以作業前無知識不做題、無思路不做題。
(3)診斷功能:作業后及時的自我批改,通過錯題能很直接的發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知識層面、習慣層面、方法技能層面、綜合運用能力層面),再通過自己思考,或問同學,或問老師,建議多問老師,幫助老師了解更多的學情,教學更有針對性。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做懂每個題。同時將錯題中有代表性的題、有一定思維量的題匯總在糾錯本中,利用周末兩小時再來消化、處理。
2.作業三步曲
正式作業前:無知識不做題、無思路不做題,也就是作業前必須先復習,結合教材和筆記對當天學科知識進行梳理,直到明確當天學科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具體怎么理解,難點是什么,老師是怎么突破的。
第一步:寫作業,規范寫作業,我稱之為“作業考試化”。
第一,三規: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規范作答。作業前學習物品準備就緒,學科作業大致時間設定,作業中審題認真,書面作答規范。
第二,獨立性:作業過程中必須獨立完成,不討論不交流,看了三遍題目還沒有思路的題可暫時跳過。
第二步:作業完后,在交作業前,自己通過結合答案或請教他人,用紅筆在作業上盡量就題論題的改錯。
改錯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某個題錯了可能并不是這個題所有的都不會,可能是因為審題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個別知識細節的原因,因此改錯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問題聚焦,將錯誤的關鍵呈現出來,做好標識,再有針對性的改正。特別是通過自己弄懂了的問題比任何人把你講懂效果都好。做到不等、不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動性,主動去解決問題;實在不能解決的題目,那肯定就是你學科知識的學習瓶頸,務必做好清晰的標識,待老師評講后,一定要在糾錯本上將這些題有一個完整性改錯。
第三步:我們都知道,知識是有遺忘規律的,因此,作業的第三步就是再回首,促升華。
進入高中,平時學習任務比較重,這一步我們就只有定位于周末,因此周末我們除了必須、必要的休整外,我們有必要對一周的學習有個系統的梳理,建議知識的梳理按這三方面進行。
第一,掃除所有錯題,所有錯題一定動手重做,特別是似懂非懂的題,有一定思維量的題務必完整重做。
第二,在糾錯本上對本周習題進行歸納和升華,按照“T”字形的結構方式,對有代表性的題,典型的題,看能不能一題多變(這個題涉及的知識的不同側面進行設問)和多題歸一(不同的題但涉及到的知識和能力是一樣的,知識呈現方式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總結出一周學科知識版塊的本質和內涵、它的基本題型和相關變化、以及解決相關題型的思路和套路、相關易錯易混的細節。
第三,在糾錯本讓知識系統化,形成一周學科思維導圖。
作者簡介
賈學明(1981.05—),男,漢,云南鹽津人,中教一級,大學本科,綿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