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張哲華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興的現象。國家和學校都給予了大學生創業充分的支持,搭建不同的創業平臺促進學生創業活動。互聯網是新興時代的產物,“互聯網+”大賽在促進學生們創新思維,交流互動上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康學院第三屆“互聯網+”比賽路演復賽為切入點,為地方高校大學生在“互聯網+”項目選擇,思路拓展,比賽中項目考量,比賽路演注意點進行論述,為地方高校大學生參加“互聯網+”大賽提供重要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大賽 地方高校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08-01
一、“互聯網+”大賽的內涵與意義
“互聯網+”行動計劃是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后續的政策文件中,明確將創新創業、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惠普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十一項產業列為“互聯網+”融合的重點領域和目標任務。
“互聯網+”大賽則以比賽的形式對大學生的創業思路,以及創業的實踐進行指導,為人才培養提供指導,畢竟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首要功能。把創業教育定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就是要“回歸”到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是對當前創業教育的“糾偏”。
搭建各高校之間的創業團體橋梁,實現各高校之間的創業思路,實踐之間的聯系,為廣大的學生群體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互聯網+”比賽反映某些地區,某些學校在“互聯網+”比賽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業思路上的一些注意和思考的問題 ,并對此提出一定的建議。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互聯網+”大賽的現狀分析
安康學院是地方本科高校,近年來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十分重視,江北校區建立了創新創業孵化園,選擇合適的項目入駐,進行孵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資源,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賽。
據統計,2017年安康學院“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路演項目涉及領域有母嬰、家裝、教育、農業、旅游、特色產品等。這體現了地方高校大學生在創業整體思路緊跟時代潮流。在24個項目中共有20個創意組,1個就業型創業組,1個初創組,2個成長組。總體看來,有些創意組初具成長組特質,像想甜網絡供銷平臺,而一些成長組還存在著過于單純化、理想化、生活化的問題。這反映出理論創業在內陸高校比較突出,紙上談兵,理想國思想比較根深蒂固。這與內陸地區人文環境,創業氛圍,知識維度都有關系。首先,人文環境。內陸地區商業發展滯后,以陜西關中平原為例,本身就能滿足衣食住行需要,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年輕一代能夠在本土獲得創業思維,經驗相比沿海地區的青年也就要少得多。其次,創業氛圍。北方內陸地區和沿海開放地區起點就不同,沿海開放地區市場廣闊,融資便利,信息網發達。內陸地區在商業的基礎設施上就有著差距。第三,知識維度。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商業繁榮,國外先進的商業理念以及國內先進的創業資源第一手的信息都比內陸地區的青年早一步接觸到。相應政策法規發展滯后。其次,目前全國頒布的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法規和優惠措施操作的難度較大、設限條件較多。
三、地方高校大學生“互聯網+”大賽問題的解決對策
1.項目選擇
整體宏觀而言,第三屆“互聯網+”比賽涉及的領域較廣,但微觀上而言,很多領域的相關項目則沒有完整的思路,只是一個思路的堆砌,并沒有將項目具體問題進行解答。因此項目選擇必須有針對性,面對社會已經存在的服務團隊找到痛點,并且針對痛點進行思考和論述像“餓了嗎”校園訂餐APP開發,必須針對當前已有訂餐APP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且突出自己特色。第二,項目不要過大,從點開始,預測市場。第三,注意了解所涉及行業,注意提升顧客體驗。
2.項目考量
首先對項目考量,項目特色,亮點是評委們首先注意的問題。其次是完整可操作的商業模式是項目的立足點。該項目所在行業領域的市場情況,主要客戶群,贏利點是項目發展基礎。最后還包括成本前期估測,成本與收益之間如何平衡,特殊項目上如何保證設備安全是項目順利進行的保障。其次項目人員考量,項目創始人和團隊素質是否具有競爭對手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項目負責人應有清晰的思路與規劃。
3.大學生“互聯網+”大賽路演技巧
首先,PPT準備。整體應圍繞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展示?具體可以從背景,運作模式,盈利模式與平臺等進行項目展示。其次,具體細節。PPT時間掌控,不宜過長;項目策劃書排版簡潔明了,字體統一,符號運用恰當;PPT排版簡潔,注意PPT上不宜大面積文字;上臺著裝應統一、正式;提前準備好相關材料,如項目預算,具體分工等。
參考文獻:
[1]李克強.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15-3-6.
[2]陳偉,羅丹.“互聯網+”背景下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研究[J].高教論壇,2016(6).
作者簡介:
王英杰,女,陜西安康學院外語學院英語2014級學生。
張哲華,男,陜西安康學院外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師教育、英語學科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