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明
【摘要】很多獨生子女缺少愛心,很難溝通,不是他們缺少愛,而是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用愛才能融化親子矛盾。
【關鍵詞】缺乏 溝通 愛 融化 矛盾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90-01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發展關鍵時期,生理發育迅速,逐漸趨于成熟;但心理具有不成熟性、不穩定性、可塑性、發展性的特點,所以犯錯誤在所難免。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不但家長們抱怨,老師們也很犯難:缺乏合作意識,自私自利,脾氣暴躁,缺乏團隊精神,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倔強,不可理喻,無法溝通。特別是八年級的孩子,他們正處在叛逆期,逆反心理特別嚴重,大多數家長雖然急得暴跳如雷,對他們幾乎卻無計可施;而子女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卻越發尖銳,孩子也越來越叛逆。
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他們在生活中習慣了被父母愛著,捧著,毫不愧疚地接受父母和他人的愛,卻從沒想過也要將愛給予父母和他人;他們以為接受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回報愛、奉獻愛;所以現在的家長們時常抱怨孩子不聽話,跟孩子怎么說都說不到一塊兒,有的父子或母子、父女或母女之間就像仇人,矛盾尖銳得很,根本無法溝通。父母子女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親子之間卻總有許多的矛盾:孩子有想法不愿與父母說,有意見不愿向父母提,有錯誤不愿向父母認錯,這些都是溝通不暢的原因造成的。如何讓孩子學會主動與父母溝通,與他人溝通?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會感恩和給予愛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技能。如何讓現在的獨生子女們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用愛融化親子矛盾。
首先要尊重、寬容孩子。卡耐基曾經說過:“不論你的想法多么美好,硬要人接受你的意見將是很不聰明的做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點提示,由他自己思考并做出結論。”青少年正處于自主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有很強烈的自尊心,當他覺察到父母是有意地要說服自己時,會從心理上警覺起來,并對教育引導進行挑剔,形成心理對抗,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而當他沒有感覺到父母是有意說服自己時,則比較容易接受意見,改變態度。這就是與孩子溝通的技巧,青少年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落后只是暫時的,犯錯誤也只是暫時的。作為父母,絕不能對孩子求全責備,不能一看見孩子犯錯就心煩意亂、大發雷霆,要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教育智慧,用寬容、理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其次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溝通的實質在于換位思考。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如何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這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課本的相關鏈接中有一個“空椅子技術”就能解決這個難題。是不是現在的獨生子女缺乏愛心?當然不是他們缺乏愛心,而是他們與父母的溝通出了問題。他們從一出生就處在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爸爸媽媽愛的海洋中,從小就被寵著,呵護著,以為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父母的愛,但感受不到那是父母的愛。我在教學八年級上期“我愛我家”后,要求學生回家完成課后作業“愛的表白——爸爸媽媽我對你們說”,結果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回家對爸爸媽媽說了,沒有說的學生一部分是因為父母沒在家,更多的是覺得沒有什么可說。這個現象說明了這些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雖然課堂上老師講了“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但他們就覺得父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诖宋以诮虒W“難報三春暉”中,設置了一個“愛的清單”的列舉活動:把自己為父母做的各種事列舉出來,看看值多少錢,再把父母為我們做的各種事列舉出來,算一算又值多少錢。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切實領悟到了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把我們辛辛苦苦地養育大,為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精力,價值難以計算,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孝敬他們。有了這樣的感悟基礎,學生就會明白,父母再嚴歷,也是因為愛自己,以往的抵觸情緒也就慢慢沒有了,思想上也就不再那么叛逆了;接下來再教給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學生就會愿意學,愿意去運用它們來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了。這是愛融化了親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們學會了愛父母,也慢慢學會了愛同學,愛老師;愛,融化了親子矛盾,也架起了他們與同學、老師溝通的橋梁。感受愛,才能回報愛,才有可能奉獻愛;所以有位哲人說,感受愛,奉獻愛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當我們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它就會生根、開花,就會結出愛的果: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
參考文獻:
[1]《用心和愛架起溝通的橋梁》李濱芝2016-04-05
[2]《用愛和真誠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萌萌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