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 550000)
現代漢語通過能否獨立充當句法成分將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虛詞有限且可數,必須黏著在實詞前后,位置相對固定。相比于實詞的直觀,虛詞更加抽象難懂,包含的語法意義和語義問題更多,長期以來都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而關聯詞主要由虛詞構成,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地位重要,因而對于關聯詞偏誤的分析和教學對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諸多關聯詞中,本文通過搜集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語料庫的資料中部分高等漢語水平考試的作文,從每個語義關系中挑選三個典型關聯詞進行使用情況分析。運用語料庫的搜索功能搜索出分數大于60的語篇后,根據語義關系挑選出典型關聯詞總結其出現次數和偏誤次數,之后再對重復內容和副詞不起到關聯作用的句子進行排除,得到關聯詞偏誤出現的具體情況如下。

表1-1 關聯詞出現偏誤情況統計
從上表可粗略看出不同語義關系的關聯詞以及相同語義關系的不同關聯詞的使用情況和偏誤情況。就使用情況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出現次數在0至50次,使用頻度較低。如順承關聯詞的“接著”等。第二,出現次數在51至250之間,使用頻度居中。如并列關聯詞“一邊……一邊……”等。第三,出現次數在251及以上,使用頻度較高,如條件關聯詞“只要……就……”、轉折關聯詞“但是”等。從語義關系角度看,并列、順承、選擇、目的類關聯詞整體使用頻度較低。從偏誤情況來看,轉折、因果、遞進關聯詞偏誤率較高。本文通過例句將偏誤率較高的關聯詞進行具體分析,尋求影響偏誤出現的其他原因。
并列關聯詞的前后部分常是平行或者對舉關系,通過上表可知并列關系的關聯詞整體使用頻率和偏誤率較低。
例:“一邊……一邊……”
1.錯用
我和媽媽一邊吃飯,一邊洗碗。(誤)
我一邊吃飯,一邊看媽媽洗碗。(正)
“一邊……一邊……”表示前后兩個事件可以同時存在或者同時進行,而吃飯與洗碗在同一個主語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將正“吃飯”所需要用的碗碟洗掉,所以一個主語只能“一邊吃一邊看”來保證動作的正常進行。
2.錯序
一邊我吃飯,一邊我媽媽洗衣服。(誤)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的時候,我一邊讀書,我爸爸一邊掃地。(正)
“一邊……一邊……”中,“一邊”是副詞,不能放在主語之前,而應放在主語之后動詞之前將兩個“一邊”之后的動詞聯系起來。其次,關聯詞表示同時,那么在主語不同時,應將時間狀語補充出來。
順承關聯詞的前后部分在時間、邏輯或者空間上有先后承接的關系。和并列關系的燕形式排列不同,承接關聯詞的前后部分往往不可以調換次序。從上表可知,順承關聯詞使用頻率并不高,但偏誤率卻相對較高。
例:“于是”
1.漏用
我想買一雙鞋子,我去了商店。(誤)
我想買一雙鞋子,于是我去了商店。(正)
“買鞋子”和“去商店”關系緊密,時間上有順承關系,在邏輯上也有先后,因此應在后面分句之前加上關聯詞“于是”,以表明前后分句的關系。
2.錯用
買水果的時候我看到芒果很新鮮,于是我非常喜歡。(誤)
買水果的時候我看到芒果很新鮮,因此我非常喜歡。(正)
這里涉及“于是”和“因此”的辨析。從詞性上來看,兩個都是連詞。但是,“因此”在獨立連接分句、句子或段落時,它后面緊跟的是結果或結論。而“于是”用于承接復句表示下文的動作與上文在時間、邏輯或空間上有順承關系,但不表示因果關系。
選擇關聯詞連接的前后兩個或者多個部分表示可選擇的幾種情況,有的已經做出選擇,叫決選,有的沒有做出選擇,叫未定選擇。從上表可已看出,選擇關聯詞使用時的偏誤率很低,除了“或者”,其他選擇關聯詞的使用頻率也很低。
例:“或者”
1.錯用
你是要果汁或者咖啡?(誤)
你是要果汁還是咖啡?(正)
在使用過程中,“或者”和“還是”非常容易混淆,他們都是未定選擇關聯詞,不同的是,“或者”多用于陳述句肯定句,而“還是”則多用于疑問句。此外,使用“或者”時,回答既可以是所提供的幾個選項之一,也可以是其他選項。而使用“還是”時,答案必須是所提供的選項之一。
遞進關聯詞連接的兩個部分中,后面部分的比前面部分在意義上通常更進一層,一般情況下由小到大,由淺到深。其中,不僅有合用的如“不但……而且……”還有單用“而且”、“甚至”。從上表可知,遞進關聯詞使用頻率居中,但偏誤率很高。
例:“不僅(不但)……而且……”
1.錯用
不但我會彈吉他,而且我會拉小提琴。(誤)
我不但會彈吉他,而且會拉小提琴。(正)
當主語前后一致時,“不但”應放在主語之后,而不應該放在主語前面。此處“不但”應該在“我”之后。而當前后主語不一致時,“不但”要放在主語前面,例如“不但我會彈吉他,而且小劉也會彈吉他”。
2.錯序
我不僅在年級里算個子高的,而且在班級里算個子高的。(誤)
我不僅在班級里算個子高的,而且在年級里算個子高的。(正)
遞進關聯詞所連接的遞進復句前后兩個分句在意義上有逐漸深入的趨勢,而此處“年級”明顯比“班級”范圍更大,所包含的對比數量也更多,所以前后兩個分句應調換位置,先在“班級”里比,再在“年級”里比。
條件關聯詞是偏正關聯詞的一種,在它所連接的復句中,偏句提出條件,而正句表示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結果。1從上表可知,條件關聯詞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偏誤率也相對較高。
例:“只要……就……”
1.錯用
只要好好讀書,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誤)
只有好好讀書,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正)
“只要……就……”在使用過程中總是與同樣是條件關聯詞的“只有……才……”弄混,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只要……就……”是充足條件關聯詞,偏句表示需要滿足的條件,而正句表示滿足條件之后就可以產生的結果。如“只要電影院里燈光亮起,影片就結束了”。同時,偏句并不排斥其他條件,不僅“燈光亮起”可以表示影片結束,也可以說“只要電影院里片尾樂響起,影片就結束了”,條件可以有多樣。而“只有……才……”則是必要條件關聯詞,偏句表示必須滿足的條件,正句表示滿足條件的結果。同時,如果條件無法滿足,則結果一定不能出現。所以滿足條件之后不一定出現結果,應該用表示必要條件的關聯詞。
2.漏用
只要認真完成任務,得到老師的表揚。(誤)
只要認真完成任務,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正)
此處關聯詞存在遺漏現象,當沒有“就”的時候,則整個復句都像一個“條件”,而并沒有出現“結果”,所以整句話語義上不完整。有時,“只要”也可以省略,只寫出“認真完成任務,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也是可以的。
結合例句,上文在關聯詞語偏誤的分析中,大致可以總結出錯用、漏用、錯序和贅余幾種偏誤類型。其中錯用占很大比例,包括語義關系混淆和語義邏輯理解偏誤等。其次,漏用和錯序也很常見,贅余所占比重相對較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向學生講解關聯詞語內含的語義關系以及語義邏輯。
從偏誤出現的類型可以看出,語法掌握不牢固是偏誤出現的主要原因,關聯詞本身并不好掌握,所涉及的語法點繁多。結合具體例句可以看出,目的語過度泛化和母語負遷移也是影響偏誤的因素。
關聯詞由虛詞構成,虛詞本身抽象模糊的特點使關聯詞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不僅如此,關聯詞自身也十分復雜。就同類語義關系的關聯詞而言,許多都有非常細致的差別。如上文所涉及的“或者”和“還是”,“只要……就……”和“只有……才……”的辨析,同種語義關系的關聯詞在用法和出現環境上需要認真分析,不完全理解便很容易出現錯誤。其次,不同種類語義關系的關聯詞之間關系也需要辨析,如上文所涉及的“于是”和“因此”。此外,關聯詞之間的相同語素也是影響偏誤的重要原因,如:“而且”和“而是”,“以致”和“以便”,
在學習漢語中,目的語過度泛化也是產生偏誤的重要原因,其中漢語知識掌握的不充分是遷移失敗的主要原因。對掌握漢語語法不全面的留學生而言,將所學知識轉移到未知知識上的情況十分常見。如上文涉及的“不但”和“卻”。他們同為關聯詞,已學習“不但”而沒有掌握“卻”的學生很容易認為“卻”也一樣既可以放在主語前又放在主語后。
母語負遷移指的是母語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的負面影響。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為例,并列關聯詞如“一邊……一邊……”對應英語中所有的“and,when”,“不是……而是……”對應“instead of,rather……Than……”等,因為兩相對應,因此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偏誤率較低。而漢語中的“一方面……一方面……”對應英語中“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情況卻不同。在英語中,這個詞組前的介詞“on”不可省略,但在漢語中,在“一方面”前卻不能用到介詞,因此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受到母語的負面影響,在學習漢語中,會把英語的使用習慣運用到漢語中,造成偏誤。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漏用也是偏誤的重要現象,而造成漏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生的回避心理。在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時,很多學生會繞過去采取回避措施,認為易用錯的關聯詞不如不用。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關注學生心理狀況,調節學生學習態度。而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十分重要,不僅要耐心細心,更要掌握良好的方式來傳遞知識。對外漢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教師的行為很可能影響學生對漢語的學習興趣,一旦出現教師不耐煩或者糊弄學生的情況,則將非常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態度差,出現偏誤頻率高。
本文基于HSK語料庫對留學生的關聯詞掌握情況進行分析,通過語料總結出各種語義關聯詞的使用情況和偏誤情況,之后結合例句對典型的偏誤情況進行具體研究,歸納出影響偏誤產生的原因,同時針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出建議。但是,語料范圍小、例句不充分以及筆者自身實踐經驗匱乏等原因,使得本文在建議上不夠具體,之后將繼續改進研究。
注釋:
1.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四版,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