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新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隨后,根據十九大精神,2017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意見》提出,鼓勵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支持校企合作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鼓勵企業直接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利用市場合作和產業分工,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形成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促進校企緊密聯結。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確立的又一份法規性文件。如果說十九大報告是指明方向,《意見》則是指明路徑,《辦法》就是指明措施,三個文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邏輯鏈。
《意見》在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中,特別強化了行業協調指導的作用,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引導,通過職能轉移、授權委托等方式,積極支持行業組織制定深化產教融合工作計劃,開展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對接、教育教學指導、職業技能鑒定等服務。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學校和企業,本文要探索的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橋梁——行業學院,如何實現連接和溝通的作用,促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行業學院是職業教育創新合作教育模式、有效解決合作難題的行之有效的新機制、新模式。所謂行業學院,就是學校與行業協會進行合作,通過行業協會的聯系與行業中若干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培養行業專業人才。行業學院是對傳統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升,在行業學院的建設過程中,在管理體制建設、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方式改革、教材編寫使用、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積極順應行業人才需求,探索合作教育與產教融合的新機制與新模式。行業學院的實現方式為:通過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學校和企業共同設計行業課程,應用于學生實習過程中,通過邊做邊學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升,對企業文化有深入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行業學院依托職業教育通過與行業深度合作,將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三者融為一體,使學校的人才供給側和市場的人才需求側相結合,三方的資源有效整合,從而形成新的合作教育平臺。行業學院因為學校的支持提供科研和人才供給,學校因為行業企業的發展提供實踐和就業機會,雙方相互依存,協同發展。
行業學院與專業學院不同,是在學生完成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術課程后,加入1~2年的行業培訓,以行業真實項目為依托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為常規的專業培養提供面向行業的職業訓練,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后,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了人才培養和行業相融合的個性化教育,比如說電子商務行業學院、汽車行業學院、服裝行業學院、旅游行業學院等。
行業學院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設計、實訓實習安排、理實教材編寫、教學質量評價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入行業標準,強化行業能力,實施面向行業的個性化培養,提升職業技能。行業學院根據行業本身的標準和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提出要求,有效地融合了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讓學校的專業培養更貼近企業需求,縮短了學生畢業與就業的距離。
行業學院是學校和行業雙方高度融合的模式,共同建立,共擔責任。在實踐中,學校和行業雙方派遣骨干人員建立共同參與的組織結構,形成共同治理機制,這是行業學院區別于松散的校企合作的重要特征。在過去的校企合作中,學校是主角、企業是配角,企業作為合作方,積極性和作用發揮并不明顯,參與度也不高。在行業學院中,學校和行業是雙主體,行業作為重要的治理方,對學院的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等重大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發言權、決策權,并兼有建設的責任,直接參與到學院的管理中。
行業學院具有獨立的運行機制,為了提高行業學院的運行效率,保證行業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行業學院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行業學院院長由理事會聘任,行業學院的院長可以由二級學院院長擔任或者行業協會會長來擔任,體現“雙主體”的原則。行業學院組建一個獨立的管理團隊,能夠代表學院行使相應權力,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行業學院一共有四個部門:企業聯絡部,負責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技能培訓部,負責培訓教師和學生技能或者為企業人員進修和培訓提供服務;人力資源部,負責推薦畢業生去企業實習和就業;項目管理部,負責校企合作中的具體項目,比如實訓基地建設、職業資格認證、產學研項目和社會服務項目等。通過行業學院,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以順利展開,學校、行業、企業、教師、學生、員工各方共贏,再加上政府的積極推動和政策支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形成良性循環。
行業學院中企業和學校是雙主體,相互依存。行業學院引導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工作室,專業教師與學生以創新團隊的形式入駐企業,為職業教育提供真實情境;同時引導學校建立企業員工培訓室和理論創新研究中心,提高企業內涵建設,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行業學院這種深度的校企合作方式能形成一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確定共同的發展目標:企業是學校的工作室,可以帶來真實的實踐項目,為學校提供有保障的應用;學校是企業的研究室,可以帶來先進的學術理論,為企業提供豐富的理論支撐。
行業學院通過建立質量信息反饋體系,合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最新的行業標準和產業需求,對人才培養方案做出調整,在實踐教學的各環節進行質量監控,對教學質量進行調查研究、比較評價,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在培養過程中,行業學院可以建立創新評價機制,持續改進質量,通過結合當前的行業背景,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成果與行業工作進行分析,來評價階段學習是否成功。另一方面,利用行業學院的師資優勢,開設創業競賽團隊,從企業邀請經驗豐富的師傅,來學院進行專業技術的指導,或者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實際鍛煉,行業學院教師帶領創新創業團隊共建工作室,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參與各類比賽,增加學生競爭意識,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例如,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行業學院,通過引入真實的項目和企業師傅的指導,讓學生熟練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通過銷售產品賺取利潤和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學生不但掌握了職業技能,而且激發了學生追求夢想、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行業學院形成了學校、行業和企業的合作共同體和有機體,增強了三者之間的聯系,增加了學校的活力,使學校融入社會、貼近社會培養市場最需要的人才,行業學院實現了學校和行業企業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現在的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通過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機構、共享資源等方式實施的合作活動,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行業學院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新途徑,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學校和企業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合作雙方的關系。調研發現,很多有合作需求的企業和學校均抱怨苦于尋求有效的合作信息來源。信息不對稱使得校企雙方尋求合作只能依靠個體層面的試探性嘗試和相對偶然的社會活動,造成雙方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導致很多有潛在合作需求的企業和學校錯失合作良機。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是人才的供給方,企業是人才的需求方,兩者在信息上要做到相匹配,才能實現人盡其才。行業學院就可以承擔這個責任,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臺,面向學生、企業和學校三大主體,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服務。比如,分別為學生用戶提供找工作、找實習、找兼職服務;為企業用戶提供找人才、找技術、找合作、找設備、找委培服務;為學校用戶提供找合作和找企業專家等服務,形成了信息共享服務模式,為多方合作、互利共贏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長期以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比較松散,學校對企業的要求不高,無論企業規模、社會信譽、發展態勢如何,只要有參與意愿,都可以接受。由于缺少對企業的遴選、準入與甄別機制,以及對合作關系的備案制度,使得學校對企業行為的約束十分有限,在合作過程中企業單方面中止合作的現象時有發生,為學校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成本。其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資格參與職業教育的,尤其是一些以學校為目標客戶的企業,不適合作為校企合作的對象。行業學院就可以承擔這樣的作用,通過一些指標來甄選優質的企業。在歐洲發達國家中,對企業從事職業教育和培訓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雖然企業可以開展職業培訓,但只有優質企業才有資格開展職業教育工作。只有符合法律規定并經過行業資質認定的“教育企業”才有資格從事職業教育。
行業學院可以為學校提供優質企業資源,協助政府認定“教育企業”,對深度參與校企合作、行為規范、成效顯著、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予以表彰和政策支持。“教育企業”的概念破除了職業教育只是學校教育的傳統觀念,將職業學校教育的責任擴展至企業,保障了行業企業參加辦學的積極性。行業學院擁有眾多會員企業,通過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水平與質量的分層次遴選,建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資格準入和審查制度,提高校企合作企業的質量,那些具有合作意愿、滿足條件、達到標準的企業,不僅可以獲得“教育企業”這一特殊的稱謂和身份,提高企業榮譽和聲譽,而且可以獲得政府支持,更好地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從而在整體上推動校企合作不斷提高質量。
首先,行業學院提供最新的行業發展情況、行業崗位分析報告以及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實到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教學內容及時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為學校的課程設置與行業發展相對接,及時進行調整與優化。在專業設置方向上,選擇與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內容,使學生盡可能了解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職業崗位群的特征。其次,行業學院為理論教學和生產實踐相結合提供機會。行業學院憑借自己的企業資源,可以將職業教育與工作實踐融為一體,從而構建出全新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再次,行業學院可以組織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行業學院可以組織該領域的專家建立考試委員會,行業學院頒布考試規則并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最后,行業學院可以聘請企業專家開設職業指導和創業課程,提升學生的創業與競爭意識。
校企合作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尤其是學生、學校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利益訴求,直接影響到校企合作的內生發展動力。在當前,很多校企合作中學生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證,學校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在相關待遇方面得不到保證,尤其是在額外工作時間帶領學生實訓實習,難以獲得應有的報酬,由于缺乏利益補償機制,導致企業接受學生和教師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學校教師不愿意下企業或者兼職教師不愿意入學校教學,校企合作難以為繼。
行業學院在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中可以起到監督和管理相關利益者權益的作用。比如,在保護學生權益方面,監督校企合作簽訂學校、企業、學生的三方協議,明確學校和企業在保障學生合法權益方面的責任,要求企業依法規保障頂崗實習學生或者學徒的基本勞動權益,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報酬,同時建立學生實習強制保險制度等;在保護教師權益方面,行業學院可以協調學校將參與校企合作作為學校教師業績考核的內容,具有相關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在評聘和晉升職務職稱、評優表彰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對待;在保護兼職教師權益方面,行業學院可以聘用兼職教師,給予兼職教師報酬和獎勵,尊重兼職教師的勞動成果。這樣,學生、學校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證,校企合作就能良性地持續下去,保證校企合作內在發展動力。
行業學院是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一種創新模式,也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新途徑,這種模式不但適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經濟發展變化,而且與單個企業校企合作相比,行業學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學校跨境電商專業群與跨境電商協會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成立了跨境電商行業學院。跨境電商行業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具有分散性和個性化等特點。學院作為跨境電商協會的副會長單位,通過行業協會與會員企業進行合作,通過協會秘書處及跨境電商行業學院的企業聯絡部開展工作,將各會員單位分散的人才需求訂單匯總成一定規模的行業訂單;然后由跨境電商行業學院與企業簽訂行業人才委托培養協議,分層次、分崗位組織人才的訂單培養。同時也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他行業協會組織和企業簽訂培訓訂單協議,為企業在崗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服務,為合作企業優先提供優秀畢業生。
跨境電商行業學院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實現了企業與學院的資源共享,雙方在行業學院內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提供企業實踐資源,積極開展社會職業培訓,為市場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給。跨境電商行業學院院長由二級學院院長或者行業協會會長擔任,副院長由跨境電商協會執行副會長或秘書長、學院副院長或專業主任擔任。下設校企聯絡部、人力資源部、校企培訓部和項目管理部。校企聯絡部負責校企合作具體事務的聯系和項目開發;人力資源部負責推薦學生到會員企業實習和就業,推薦學校教師下企業;校企培訓部具體負責兼職教師團隊、兼職教師工作站、企業名師工作室、在企業設立的教師訪問工作站的建設,并組織各類教學培訓工作;項目管理部負責諸如行業人才培養訂單班、實訓實習基地、職業資格認證、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服務等具體合作項目的組織管理。
在校企合作體制下,跨境電商行業學院由行業學院理事會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管理。行業學院理事會由學院、行業協會、企業等方面的代表組成,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制定《行業學院理事會章程》,并對校企合作制度進行完善,具有師生管理、組織教學、實習實訓、督導評價等多種綜合性管理職能,側重于對校企合作項目的管理。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行業學院理事會積極主動吸引行業和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開展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從而實現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提升的目標。
行業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為專業建設和教學指導機構,由學院、行業和企業人士構成,具體指導跨境電商專業群開展以校企合作為導向的辦學實踐,具有咨詢、議事與指導的職能。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修訂《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章程》,規范運行機制,根據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
建立以學校、行業、企業、社會為主體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引入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通過權重分析的方式,對人才培養質量做出分析,同時定期追蹤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及時核查與回訪就業情況,并對反饋信息進行收集匯總,不斷改進人才培養過程,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制訂用人單位評價表,對畢業生的崗位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發布相應的人才培養質量報告,使行業學院及時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表1 跨境電商行業學院運行機制
綜上,行業學院在職業教育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行業協會的橋梁和溝通作用,學校和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行業學院成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新途徑和新平臺。未來,行業學院要主動適應行業的需求,充分發揮依托行業的優勢,挖掘行業特色,為職業教育、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