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選取某財經高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學生讀書目錄清單了解學生讀書傾向的特點,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法了解學生讀書選擇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財經類高校學生閱讀傾向特點為:受專業影響大,閱讀實用性強;哲學書籍閱讀數量逐年增長;閱讀傾向呈明顯的年級分布特點;閱讀傾向存在性別差異;消遣閱讀是學生閱讀的重要目的。通過分析得出閱讀傾向特點影響因素: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就業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大;大學生對未來比較迷茫,希望能在哲學中尋找答案。根據學生的閱讀傾向特點和原因,提出引導學生閱讀傾向的建議:加強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本科階段始終;針對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辯證對待“淺閱讀”。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學生;閱讀傾向特點;影響因素
1 研究背景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給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閱讀作為大學生認識世界的媒介,對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處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來源渠道多樣化,信息內容良莠不齊,而大學生缺乏判別各種社會思潮,抵御不良影響的能力[1]。大學生受不良思想的影響,思想狀況則容易出現波動,這無疑會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好的閱讀能夠從正面積極影響學生,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因此通過積極閱讀可以補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中不足的地方。同時,閱讀能從側面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動態,了解當今大學生的閱讀傾向特點,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者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貫徹落實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要求,完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了大學生閱讀傾向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閱讀傾向的總體情況,為后續開展訪談提供數據參考。問卷調查的對象以某財經類高校本科生為主,共發放問卷1100份,收到的有效問卷1037份,問卷有效率94.3%。訪談法是通過與受測者進行有效的語言溝通和交流,從而掌握受測者內心想法和行為的研究方法[2]。筆者對不同專業與年級的80名學生進行深入訪談,研究大學生閱讀行為特點和行為選擇原因。
3 財經高校學生閱讀傾向特點
經過研究發現,財經類高校學生閱讀傾向總體呈以下特點:學生受專業影響大,閱讀實用性強;學生的閱讀傾向有明顯的年級分布特點;學生的哲學書籍閱讀數量逐年增長;興趣愛好仍是影響學生閱讀選擇的重要因素。
1)閱讀選擇與專業相關度高,實用性強。學生閱讀書籍選擇受學生專業影響大,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90%學生閱讀的記錄中都有專業拓展書籍以及專業學習參考書,這其中有學生自身的作用,同時也有專業教師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管理學專業學生閱讀管理類書籍多,其中選擇最多的為《任性的弱點》和《大數據時代》;經濟學專業學生閱讀經濟類書籍多,如《賣桔者言》和《史蒂夫·喬布斯傳》。大部分學生認為,專業基本功影響未來就業,課外學習和閱讀專業書籍有助于夯實專業基礎,提高未來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專業教師在學生專業書籍的閱讀選擇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高校專業導師通過給學生列出學期書單、召開專業讀書會等形式督促了學生的閱讀行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行為選擇。除此之外,應用類書籍也是圖書館借閱量較大的書目,如考研、考公類等就業指導書籍,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的應用類書籍借閱量遠高于低年級學生,這體現出學生在閱讀選擇上有較強的實用性。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早日為就業做準備,希望在畢業級的求職中更有競爭力。
2)哲學類書籍選擇數量逐年增長。通過對學生讀書目錄清單數據統計發現,近三年學生選擇哲學類書籍數量逐年增多,并呈現隨著年級的提高而遞增的趨勢,哲學類書籍選擇數量排在前兩位的是《理想國》和《物種起源》。針對研究數據中出現的情況,作者在對學生進行訪談時了解的原因:當前大學生對自身定位不清晰,對未來發展缺乏明確規劃,加之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感受到來自就業的壓力增加,學生普遍感到迷茫和痛苦。但是這種彷徨短時期內又無法得到解決,越來越的的學生選擇從哲學書籍中尋找答案。因此,哲學類書籍的閱讀總量逐年攀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多都是一知半解,主要都是“淺閱讀”[3]。特別是遇到晦澀難懂的內容時,多數學生會選擇跳過部分內容閱讀。這說明學生的認知能力雖然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有所提高,但是對于蘊含深奧道理的哲學書籍的理解水平仍十分有限。
3)閱讀傾向呈明顯的年級分布特點。經過調查,除專業書籍外的閱讀選擇中,學生呈現明顯的年級分布特點。低年級(大一、大二)學生閱讀文學、史學類書籍多,高年級(大三、大四)同學閱讀哲學類書籍多。通過調取圖書館借閱記錄調查發現,2017年學生借閱大類書籍總量排在首位的是文學類,占總借閱量的30.37%。其中,低年級學生文學類借閱比例達60%。學生讀書目錄清單顯示,低年級學生閱讀時選擇數量最多的文學作品為《邊城》和《傲慢與偏見》,史學類為《史記》和《全球通史》。而高年級學生哲學類書籍選擇數量最多的為《理想國》和《物種起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下:低年級學生主要以興趣愛好閱讀為主,選擇文學和史學類書籍較多;高年級同學感受到就業的壓力,對專業書籍閱讀數量增多。同時,高年級學生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與日漸感受到的就業壓力,哲學類書籍的閱讀數量開始增加。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閱讀選擇受年齡增長和知識水平的影響。
4)閱讀傾向存在性別差異。調查中發現,學生的閱讀傾向的性別差異明顯。在文學類書籍題材的選擇上,女生選擇的故事性強的情感題材,男生則更傾向于科幻、冒險類題材。閱讀時間上女生在閱讀上花費的時間要多于男生,女生的閱讀時間為每星期10-15小時,男生的閱讀時間為每星期5-6小時。在經典作品的閱讀上,無論男女,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數量和花費時間都普遍偏低。高校學生閱讀題材的性別差異與男女之間的思維方式差異有關,研究表明男女生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有所差異女生偏重感性思維,男生偏重理性思維,男女生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也會影響到閱讀選擇上。而閱讀時間上的差異反映出女生的閱讀偏愛高于男生。這與已有調查結果類似,女性比男性更愛讀書,并且平均愛閱讀的十個人當中,就有六名女性[4]。經典作品閱讀普遍偏低的現象通過訪談得知原因:學生的人生閱歷較少,而經典作品往往要表達的思想和價值觀較為深邃,學生無法很好的理解,很多學生直接選擇回避閱讀經典作品。
5)消遣閱讀是學生閱讀的重要目的。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興趣愛好是學生選擇書籍的首要因素,主要以娛樂消遣為目的[5]。經過問卷調查筆者發現,財經類高校學生閱讀選擇也呈現出相同的特點。學生告別了緊張的高中階段進入到大學階段,由于大學課程設置比高中課程相對輕松,課余時間陡然增多,如何打發大量的課余時間成了學生要解決的問題的問題。閱讀因為其花費低、收獲大、方式多樣的特點,符合大學生的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成為多數學生消遣的方式。此外,大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年紀多已成年,但是心理年紀和社會閱歷又使他們與真正的成年人尚有差距,他們渴望了解社會,但是學生了解社會的渠道又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閱讀成為很多學生選擇的了解社會的簡單并且擅長的方式。
4 引導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建議
1)加強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經過調查筆者發現,大學生閱讀選擇受專業影響大,閱讀實用性強,這反映出大學生做事的目的性強,注重結果導向。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主體,在影響學生的閱讀選擇上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教師可以采用集體讀書交流會、定制書單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影響學生的讀書行為選擇。在思想引導上,教師可以通過定制書單的形式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學生可以通過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專業學習上,教師可以定期和學生交流專業讀書心得,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與專業學習水平。通過加強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達到學生在思想和專業方面的雙重提高。同時,這一做法也符合當前大學生的閱讀傾向特點,學生更容易接受。
2)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本科階段始終。大學生的迷茫多來自于內心的空虛以及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在訪談中發現,學生中很多存在對專業缺乏認同、對未來要從事的職業不明確的現象。筆者認為,大學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四年的本科教育階段,在不同時期對學生分時段有針對性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這種情況。低年級學生對專業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容易出現學業掛科現象,如果累計掛科學分數量巨大,甚至會影響到學生正常畢業。學校應通過適當的學業指導課使低年級學生認識到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專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合理安排學業和生活時間的能力。高年級學生的迷茫主要是來自于將來的就業的壓力,學校可以通過安排就業指導課來引導高年級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使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未來適合從事的職業有合理的認知,盡早對未來就業有清晰的規劃。
3)針對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指導。針對研究中發現的學生的閱讀選擇出現年級分布特點和性別差異的情況,學校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針對閱讀選擇出現的年級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加大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書籍閱讀數量,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高年級學生在閱讀選擇時可以兼顧閱讀的實用性和文學性,在閱讀實用性書籍的同時加大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特別是經典作品的閱讀量,讓經典蘊含的正面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同時,本科階段是多數大學生最后的學生時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高閱讀時間和閱讀比例,有效的利用大學的課余時間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針對男女存在的閱讀性別差異,女生可以推薦一些正能量的情感題材作品,同時適當推薦注重邏輯性和故事性的書籍;男生可以推薦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作品,同時適當推薦一些有深度的作品,通過差異化推薦的方法提高大學生的閱讀數量。
4)辯證對待“淺閱讀”。“淺閱讀”是指不需要思考的而采用跳躍式的閱讀方法,所謂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所追求的是短暫的快感和心里的愉悅[6]。“淺閱讀”在拓寬學生知識面和信息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而在專業閱讀方面“淺閱讀”則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需要的人才都是擁有多方面知識的的復合型人才,大學期間學生處于拓展知識面的重要時期,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淺閱讀”,完善知識面。同時,在專業書籍的閱讀上學生應當認真研讀,以提高專業學習水平。因此,應辯證對待“淺閱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區分“淺閱讀”與“深閱讀”分別適合閱讀的內容,學會有側重的選擇閱讀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
參考文獻
[1]張嵐,戴建陸.1988-2008年大學生課外閱讀行為變遷[J].圖書館雜志,2009(3):43-45.
[2]黃天一.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傾向研究[D].江蘇:江蘇大學,2016.
[3]袁珍英.“淺閱讀”時代大學生文學閱讀傾向的調查與對策——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1):55-58.
[4]中國青年網.90后大學生閱讀報告.http://www.news.youth.cn/gn/201410/t20141013_5826442.htm
[5] Liu J M.Analysis of Reading Inclination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Undergradut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te,2009.
[6]李勁.論淺閱讀時代圖書館對于大眾閱讀的深度引導[J].圖書館學研究,2008(4):79.
作者簡介
邊華菁(1990-),女,研究生,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