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肅省宕昌縣農業項目辦公室為了選擇出適宜當地馬鈴薯中晚熟種植品種,2015—2017年連續三年從有關單位引進9個中晚熟馬鈴薯品種通過多區域篩選,選出了隴薯7號具有豐產穩定、抗旱、抗澇、高抗晚疫病等特點,具有推廣價值,應為當地主栽品種。
關鍵詞:宕昌縣;馬鈴薯;中晚熟品種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8
宕昌縣是一個農業縣,全縣范圍內,南北氣候土壤差異較大,其中馬鈴薯已成為全縣主要產業之一,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30%左右,但是隨著多年的種植,有些馬鈴薯品種已退化,抗病能力減弱,產量顯著下降。
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從2015—2017年三年不斷地從外地引進中晚熟馬鈴薯品種進行區域試驗,希望篩選出適宜宕昌縣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以大幅度提高全縣馬鈴薯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1 試驗方法
該三年試驗采取隨機區域重復試驗的設計方法,試驗地前茬作物都是中藥材,選用的品種是基本適宜全縣種植的中晚熟品種。
2015年試驗地為新城子大河壩村,南河茹樹村,阿塢哈達村,品種是隴薯7號,隴薯3號,荷蘭801,隴薯8號,青薯168號5個品種,每個小區域試驗產量如下。
2016年試驗地為龐家鄉竜哈村,哈達鋪王家村,阿塢鄉各竜村。試驗品種為宕薯5號,隴薯3號,隴薯7號,后期32,青薯9號,5個品種,每個小區域試驗產量如下。
2017年試驗地為阿塢鄉麻界村,南河鄉八路川村,哈達鋪鎮撮布村。試驗品種為冀張8號,隴薯7號,宕薯6號,青薯9號,隴薯14號,5個供試品種,每個小區域試驗產量如下。
2 統計分析
2015年試驗結果:進引方差分析表現:不同品種之首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準,再通過新復極差法分析,隴薯7號與其它4個品種間差異顯著,說明在2015年試驗中,產量表現最好的為隴薯7號,區組差異也是極顯著水淮,說明不同地點品種土壤質地、氣候、降雨有著極大的關系。
2016年試驗結果:進引方差分析表現:不同品種之首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準,再通過新復極差法分析,隴薯7號,青薯9號,宕薯5號與隴薯3號和后期32之首顯著,而隴薯7號,青薯9號,宕薯5號3個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這3個品種的產量都一樣,同時區組差異也顯著,說明不同地點,環境條件影響較大。
2017年試驗結果:進引方差分析表現:不同品種之首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再通過新復極差法分析,冀張8號,隴薯7號,宕薯6號,青薯9號和隴薯14號之首差異顯著,而冀張8號,隴薯7號,宕薯6號,青薯9號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它們的產量水平一樣。
3 分析結果
三年的試驗,突出了隴薯7號的穩定性,具有抗旱、抗澇、高抗晚疫病,耐儲藏,口感好等特點,有推廣價值。
作者簡介:魯熙?。?966-),男,大專文化程度,農藝師,研究方向:早熟馬鈴薯新品種選育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