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摘 要:紅干椒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都有各種各樣的價值,因此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鑒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紅干椒的生產技術規程,從最初的育苗及苗床管理、到隨后的移栽、和田間管理、以及最后的采收,對其中每一項技術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時間、注意事項等進行了科學而詳細的說明,力求種植出滿足需求的紅干椒,以期為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地區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紅干椒;生產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14
前言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赤峰市東北部,地理位置為N4321'54''~4524'20'',E1192'15''~1211',總土地面積14277km2,年平均活動積溫為2100~3100℃,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700~3100h;平均無霜期95~140d,初霜日在9月19日前后,終霜日在5月14日前后;年平均降水量為300~400mm,由南向北逐漸增多,最多年降雨量達551mm,最少年降雨量只有176mm。全旗總耕地面積14萬hm2,總播種面積13.26萬hm2。阿旗天山口鎮、雙勝鎮有種植紅干椒的悠久歷史。
紅干椒除了作為食品和調味品之外,也成為重要的辣椒堿、辣椒色素、辣椒籽油等生化、醫藥保健、高級化妝品、農藥、軍事產品的重要原料。
紅干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卜素、葉酸、鎂及鉀;辣椒中的辣椒素還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臟病、某些腫瘤及其他一些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慢性病的風險。
1 育苗及苗床管理
3月25日—5月15日左右。
1.1 育苗技術環節
1.1.1 浸種
精選種子之后,采用涼水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約2h,撈出后放在55℃的溫水中,并進行攪動,當水的溫度降低至30℃時停止攪拌,放置12h,再進行搓洗,將辣味去掉。
1.1.2 育苗時間
一般在3月25日左右。育苗畦10cm土層溫度達到10℃時,即可進行播種。
1.1.3 育苗面積
每667m2移栽田需苗床面積9.5~14m2。
1.1.4 育苗床選擇
要選擇背風向陽,床深20cm左右。
1.1.5 營養上配制
用充分腐熟農家肥1份和未種過紅干椒的優質園土2份,充分過篩混合。為確保壯苗,每10m2的育苗床加入0.75kg 64%磷酸二銨或45%含量的硫酸鉀復合肥。此外,苗床土層厚10cm。
1.1.6 育苗床土消毒
用多菌靈、敵克松、甲霜靈或代森錳鋅消毒,用藥8~10g/m2與2~2.5kg過篩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于床面,1/3蓋在種子上。
1.1.7 播種量
每667m2移栽田約用種子100~150g。
1.1.8 種子處理
播前第1天曬種3~4h,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然后用55℃溫水?種,水量是種子的5倍即可。種子放入后按一個方向攪動,水溫將至30℃停止攪動,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清水浸泡6~8h,然后撈出瀝干水分,用紗布包好放在28~30℃催芽,待70%左右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1.1.9 播種
播種的育苗適合采用偏輕一類的介質,介質在播種之前裝好并澆透水,然后在播種后繼續使用細噴霧將種子濕潤,尤其注意種子不能有任何介質的覆蓋,如若覆蓋就可能會影響種子的發芽。在播前澆足底水后,為保證播種均勻,苗齊苗壯,最好采用擺籽播種的方法。待底水滲透后,在苗床上劃成5cm或4cm的方格。如苗床有螻蛄,蠐螬危害,可用鋅硫磷拌炒熟麩皮或直接購買辛硫磷顆粒劑撒入苗床防治。此外,還需要注意保持通風,盡可能地防止產生一些病害等。
1.2 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前,應該保持棚內溫度28℃;幼苗出土后,應保持棚內溫度20~25℃。在育苗后期,外界氣溫逐漸升高,所以要加強通風降溫,注意棚溫不能超過28℃。出齊苗7d,使用葉面噴施惡霉靈、霜霉威鹽酸鹽等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定植前10~15d應進行煉苗,一般在移栽前7d左右停止澆水、開始煉苗的工作,以備移栽。移栽前3d,噴施嘧菌脂等保護性藥劑,提高秧苗抗性,保證移栽成活率。
2 移栽
2.1 移植
在根系長滿穴內時,便可以進行移植了。露地紅干椒生產有露地覆膜移栽和露地膜下滴灌移栽2種栽培模式,以下將分別介紹這2種栽培模式。
2.1.1 露地覆膜移栽
5月10日前667m2施3000kg優質農家肥,64%磷酸
二銨20~25kg+硫酸鉀15kg+硫酸鋅2kg+硼砂0.5kg,或45%含量的硫酸鉀型復合肥25~30kg+硫酸鋅2kg+硼砂0.5kg,做好高畦。標準底寬70cm,上寬50~55cm,高10~15cm,并覆蓋0.01cm的地膜,膜下及壟間撒毒土1~2kg防地下害蟲。
2.1.2 露地膜下滴灌移栽
在移栽前鋪滴灌帶,覆地膜(其它措施同上)。
2.2 定植
定植前,可以把移栽的秧苗用生根劑蘸根。5月15—20日左右定植,采取大壟雙行定植,密度小行距40cm,大行距60~70cm;穴距25~30cm,每667m2保苗4500~5000穴,每穴1~2株,定植時每穴施入生物鉀肥0.1~0.2g。
3 田間管理
3.1 水肥管理
定植后及時封埯灌定植水,定植后3~5d為緩苗期,緩苗后要澆緩苗水。開花前隨水追施尿素2.5kg/667m2,葉面噴施1次硼肥促進花芽分化,開花時控水蹲苗10~15d;門椒膨大時隨水追尿素5kg/667m2+5kg硫酸鉀型復合肥,膜下滴灌可以隨水追施10kg大量元素水溶肥。在紅干椒生長中后期結合防病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當辣椒坐果之后,需要追加尿素和三元復合肥,用量分別為10kg/667m2和15kg/667m2。
3.2 保護地膜除雜草
在田間作業時發現地膜破裂要及時用人工壓嚴,同時除掉定植穴及不倒溝內的雜草。
3.3 整枝
蓋地膜后,辣椒植株長得高大,采用整枝可增加產量。具體做法是:門椒長到3cm時打掉門椒以下所有枝杈及老葉;8月中旬進行椒枝整修,掐去上部的無效枝蕾,1株留果25個左右。
3.4 病蟲害防治
6月20日左右進行第1次綜合防治,用“可殺得3000”800~1000倍液或代森錳鋅加農用鏈霉素等進行防治,以后每隔10~15d防治1次,7月中旬進入高溫多雨季節進行第2次綜合防治,主要防治辣椒疫病、病毒病,可用杜邦抑快凈、烯酰嗎啉、精甲霜靈錳鋅、烯羥嗎啉胍、嗎胍乙酸銅等相應藥劑防治。
蟲害防治:主要防治蚜蟲、菜青蟲。用吡蟲啉、啶蟲脒、高效氯氫菊酯等相應藥劑防治。
4 采收
9月1日前用乙烯利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促熟。
下霜前(時間在9月20日左右)帶根收獲。
田間晾曬:先頭朝上根朝下曬3~5d,再根朝上頭朝下曬3~5d,反復晾曬至椒達到70%干后上垛,先頭朝外根朝內垛1.5m高,8~10d倒1次垛,改為頭朝內根朝外垛10d左右,最后散曬3~5d,達到手握辣椒不出氣,手捻不打滑時即可分級采摘銷售。切忌在水泥地上暴曬,否則會把辣椒曬成花殼,降低品質。
5 結語
鑒于紅干椒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應該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紅干椒的種植生產。作為擁有悠久種植歷史的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一直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露地紅干椒的生產技術規程,力求種植更多更優良的紅干椒,不斷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張維金.特色作物紅干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5(1):8-9.
[2]白莉東.紅干椒定植及田間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5(21):
98.
[3]張杰.無公害紅干椒生產關鍵技術要點[J].新農村:黑龍江,2017(14):89-90.
[4]崔立成.紅干椒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1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