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峰
摘 要:油畫藝術家的生活境遇往往可以聯系到其作品圖式的多元形式和個性,畫家自身具有的作品風格和表現方式反映了藝術家不同的油畫意識形態。?在藝術以及繪畫美學的演變歷程以及發展脈絡的時間與空間的二維演變過程中,不同的繪畫格調,由不同側重的構圖、色調、造型以及風格等影響因素與處理手法來組成了畫面最終的呈現格調。在油畫創作的眾多圖式語言當中,簡約的、不復雜的或者說單純的、純粹的美學繪畫格調成為美學圖式的一個重要而獨具風格的形式與法則。
關鍵詞:簡約;圖式;美感;風格
無論是相對具有多種影響要素的繪畫還是書法、文學等不同客觀形式的藝術門類,它們之間都充盈著人的思想情感。藝術家學習繪畫的階梯,大致上是有著三部曲的基本體現:從遵守法則的“臨”與“摹”,到突破自我繪畫能力閾值的“寫”,最后在大量的臨摹與寫生的實踐基礎的交匯融合中,達到更純粹的發現自我風格以及發展自我格調的繪畫更高階段層次。藝術家的內心,依賴于自我風格在畫面的具體釋放。此時,簡約直接的畫面圖式格局在不同畫家的作品中得到體現。
一、簡約圖式油畫的格調與邏輯形式
復雜的對立面是簡單。繪畫的基本要素能夠以籠統的角度分為構圖、色彩以及內容三個大的要素。構圖的作用在于,排除作為對象的自然事物中以藝術審美的觀點來說的凌亂感與散雜感的部分,或者是寫生對象中其他的不利于畫面美感體現的無用之物。藝術對象的分布與安排,借由構圖的過程得以優化。油畫的構圖行為在結合了藝術家的個人特點以及思維過程之后,對觀者的欣賞體驗產生支配作用,明確使觀者按照作者的構思瀏覽畫面,從而體現了藝術家的個人畫面語言特征。簡約主義的繪畫風格,幾乎只保留了繪畫元素中的形色兩大影響元素,忽略了其他的畫面細節的同時,以簡潔而純粹的內容與恰到好處的色彩安排來突出藝術創作者自身情緒的流露與變化。構圖的簡約美與色彩運用的簡約美,是簡約風格油畫圖式的一般特征?!斑@個世界是一個形式的世界,要用詞語去表達支撐這個世界的那些感覺和圖像是極其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歸根到底他們是感覺,是與日常物體和事件沒有關聯的感覺,或者可以說與他們只有一個間接的關聯:這些事物是有形式、色彩、空間和光線來精確地決定的?!?歐洲油畫的風格演變中,包括達·芬奇、提香、倫勃朗、委拉斯貴支及之后的印象主義風格以塊面造型畫面表現為特征。還有強調線條表現的波提切利、安格爾、馬蒂斯、莫迪尼亞尼等畫家。在西方的油畫圖式風格流派發展過程中,抽象主義流派以及抽象藝術的基礎與理論很大部分由康定斯基奠定。在不斷的經過抽象主義的創作實踐以及美學理論創新的嘗試之后,康定斯基得出:藝術作為心靈的活動與創新,應當注重于精神層面的狀態與情緒的表現。他的抽象主義美學觀,回避畫面具體的寫實表現,表現在具體的作品上??刀ㄋ够某橄笏囆g主要特征是簡約而富有韻律的色彩造型以及簡約的構圖形式,乃至于很多作品在主題上也是簡約甚至簡單的對象。在康定斯基的諸多理論著作中,對基礎的點線面等繪畫基本元素的形式與構成,以及將油畫語言與音樂韻律的類比探討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與探究。不僅是康定斯基,西方藝術在油畫簡約圖式上大膽的理論與實踐嘗試,在突破了西方古典繪畫的固定化圖式的同時,也為之后的表現主義、意象油畫等油畫風格流派在創作上的簡約圖式格調油畫語言的發展創新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鋪墊作用。圖式的發展驅動了油畫面貌的變化。“面的動感變化,使畫面內出現靈活性?!?/p>
二、不同位面的油畫簡約圖式
實際上,在不同的繪畫時空層面,簡約的格調美感早已存在于中國的東方式繪畫哲學與邏輯中,“留白”與“虛空”是不同于傳統的一般意義上的西方繪畫的中國繪畫獨有的表現語言與畫面形式。中國繪畫在早期歷史上是以文人士大夫階層作為主要的創作主體,由此不難看出,繪畫作為一種普通大眾階層難以企及的“雅事”,成為了文人階層“臥游山水”與“暢神”的平臺與媒介。與此相比,歐洲的畫家或者更準確地說,繪畫的從業者大多數早期屬于教堂畫匠與貴族階層的畫師。因此,相當部分早期的西方繪畫從業者,注重于技術與能力,在客觀上的條件也不允許他們以一種“放松”以及“消遣”的心態來進行繪畫。從這個層面上來探究,西方的早期繪畫風格與圖式,不得不以高深的寫生能力與精美的繪畫功力來取悅畫作的客戶,而不是東方士大夫階層的以書畫來取悅自我的閑情雅致。中國繪畫的意識大多追求意境,意境的產生總是由“虛空”以及“留白”的方式來呈現,這其中所包括的暢神的、簡約的、空靈的審美格調在繪畫意識上獨領風騷。所以,中國畫家在藝術創作中,往往注重巧妙運用“空白”,回避機械地表現“物象”,在“空白”中探尋“意境”的微妙。
在西方的繪畫美學分支中,德國表現主義是具有鮮明圖式語言與畫面風格特點的一種存在。不同于西方以往傳統的古希臘繼文藝復興式的古典主義繪畫的藝術面貌,德國表現主義的作品繪畫面貌相比之前的許多文藝復興式的古典油畫以神話故事、歷史場景為主題的畫作在表現形式上要簡約得多,主要通過線條、色彩、筆觸等簡約的油畫圖式來描繪情緒。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減弱了“造型”以及“形似”的基本法則,更加強調精神的寫意與情緒抒發,更直接大膽地在畫中探索一些簡約化的肌理、筆觸以及線條等油畫圖式語言的美感。從題材上看,西方古典風格繪畫的長處在于表現宏大的歷史與神化情境,而相當一部分的德國表現主義畫面基調都出自畫者的內心自語與精神上的訴求表達。其中,諾爾德作為德國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作品風格真摯簡約,富有張力與感染力。他的作品《印度舞者》以粗看簡潔甚至粗糙的畫面內容與色彩層次的處理方式,強調了一種原始性的表現力,前景為暖色為主,塑造了印度舞者的形象,背景用冷色調來平衡整個畫面的色彩關系。也就是說,諾爾德在“做減法”的過程中,簡化了構圖的復雜性,取而代之以色彩的鮮明性的碰撞與對比美感,以及躍動不羈的筆觸給作品畫面帶來的放松感,人物被表現的夸張而荒誕,凸現一種簡約圖式的美感,而且也減弱了對于畫面中作為主體的女舞者的具體樣貌及服飾細節的糾纏,加強了人物動作對于觀者的感受性與熱情的畫面情景的渲染。諾爾德的油畫語言憑借本能和想象創作,簡約的畫面圖式語言更加富有張力也更好地符合他的作品探討的起源性的本質的主題。
中國的東方繪畫觀念注重探索繪畫本質的“過程性”,并且,“寫”的情緒優先于對于畫面具體細微之處的“描”與“摹”。在精神層面上,郭熙對于繪畫的格調與圖式提出了“三遠”的美學觀點:“高遠”“深遠”以及“平遠”。韓拙在之后進一步完善:“有近岸之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 有煙霧溟溟,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飄渺者,謂之幽遠?!彼未鷮τ诶L畫簡約圖式境界的理論前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后世的中國油畫意識。在中國油畫簡約圖式風格的探索過程中,蘇天賜的油畫作品就十分契合中國古人的“神游”“暢神”的美學境界。他的作品以“簡約”的構圖以及恰到好處的顏色運用獨具品格,在多種層面上吸取了中西方不同位面的美學精華。王懷慶的《紅妝》《房中房-韓熙載之床》(圖1)等作品的主題是中國民間陳設及家具。
《房中房-韓熙載之床》在具體的表現中采用凝練簡約的構成性畫面布局,用色極為簡約大膽,紅黑雙色的沖擊力與藝術激情充滿于畫作之中。畫面中的物體邊緣線幾乎僅僅只有直線與矩形。在如此的創作意識中,將西方現代性繪畫的“表現”“激情”與中國古典家具陳設所具有的“沉靜”“平和”的特質進行了雜糅與篩選。極簡/概括的圖像與油畫面貌代替了常規的對于家具陳設的“照片式”寫生所注重表現的透視、物體細節等關注點,這些取舍的主要目的性,在于把觀者與畫者之間的“對話”放在最突出的層面。這些簡練而抽象的油畫作品在畫面圖式上做到了“簡”,但作者內心的布局,并不弱于直接地描繪家具的常規油畫語言手法。而這,恰是簡約而富有設計感的油畫圖式語言所能更好詮釋的一種美感意識。奧克威爾克對于繪畫作品“簡約”圖式的看法是:“在一幅作品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會發現,本來是要尋求多種多樣的視覺效果,卻導致不必要的復雜性,藝術家有時候可以通過回歸根本,刪除繁復的細節,將局部關聯于整體以重建形體秩序。這種探索中,趣味已經形成了?!?/p>
三、油畫圖式簡約格調美感的特性及價值
追求畫面圖式的簡約性、雅致暢神的審美價值取向在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與理論中是深入骨髓的。在現當代東西方藝術的發展脈絡受到科學與工業技術以及社會商業的巨大沖擊的大環境下,藝術的表現形式有著深刻的改變。在不同的藝術領域之中,不僅僅是在油畫藝術這個層面,也包括設計、建筑、標識設計等不同領域,簡約化的格調圖式都在以不同的形態來有所體現。西方美術歷史上曾經有過不止一次的美術運動試圖在繪畫的格調圖式中尋找“做減法”的嘗試。從至上主義的幾何抽象,到風格派美學思潮,再到簡約的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簡約主義”藝術思潮自50年代開始從西方顯現。從這一角度,可以得出,簡約性、平面性、裝飾性、構成性等特性的萌芽逐漸在現代藝術環境的土壤中生長并且發散在不同領域的藝術層面上,形成簡約的、凝練的風格面貌的藝術趨勢。這是現當代藝術審美潮流的趨勢所在,當代的油畫審美主體具有更加放松與包容的心態來審視各種藝術面貌,無論是具象的還是簡約甚至是極簡的,多樣化的審美對象與審美受眾都同時存在,繪畫風格和審美的主流性或者說指向性的特性在不斷減弱。也正因為現當代油畫不可回避地受到了多種領域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從而使得在現當代油畫的具體面貌中出現的大量簡約圖式格調并非畫面簡單與繁雜的一種單調的直觀對比,這里“簡”的所指,更加強調是在藝術表現的精神層面的對于簡約性與概括性境界的不懈追求。站在中國當代油畫的立場來說,在越來越多的油畫家開始注重本土意識與自我格式的統一與創新的潮流中,簡約化圖式格調的油畫作品需要在創作上化繁為簡,更有力地融合進多元、民族以及藝術創新的動力,并以此助力于中國當代油畫的良性創新與多元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於玲玲.尋找真實中的差異:莫蘭迪靜物畫題材研究[J].藝術百家,2009,(05):221-224.
[2]王偉.平面構成[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
[3]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類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35.
[4]奧克威爾克.藝術基礎:理論與指導[M].牛宏寶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3-73.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