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紅 劉玉紅
摘 要: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進步,我國農業種植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農業行業的進步,而且提高農民群體的收入。蕎麥是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具有生長周期短和較強的抗災性能等優勢,但是因為蕎麥的產量不高,所以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會嚴重降低農民種植蕎麥的積極性,不利于擴大蕎麥的種植面積。為了推廣蕎麥種植,顯著提高蕎麥的種植產量,應該明確蕎麥的種植要求,開發高產種植技術。本文闡述了蕎麥的種植要求,具體論述了蕎麥的高產種植技術。
關鍵詞:蕎麥;種植要求;高產;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49
引言
蕎麥是我國一種常見的經濟作物,經濟用途十分廣泛,不僅有飲食用途而且還能用藥,同時還能應用到供應生產中。蕎麥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中包含著錳、鋅等多種微量元素與多種維生素,其中VP(蘆丁)葉綠素是其他谷類作物不含有的,包含最多的元素是鎂,其營養價值在所有谷類中也都是靠前的。蕎麥具有消炎、祛痰以及抗菌等功效,由此可見,蕎麥的經濟價值非常之高,但是蕎麥的種植產量卻比較低,不利于蕎麥種植的大面積推廣。為了擴大蕎麥的種植面積,充分發揮出蕎麥的經濟價值,應該在種植蕎麥過程中明確蕎麥的種植要求,對蕎麥的種植技術進行不斷改良,提高蕎麥的經濟價值,從而改善農民群體的經濟收入。
1 蕎麥的種植要求
1.1 日照
蕎麥從發芽出苗到開花之前適合生長在長日照條件下,這樣可以加快蕎麥的生長速度,從開花之后到蕎麥成熟的時候則適合生長在短日照條件下,這樣可以加快蕎麥的發育速度。不同品種的蕎麥對日照條件的需求不同,通常情況下,晚熟的蕎麥要比早熟的蕎麥對日照條件更加敏感,所以在選擇蕎麥品種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尤其是光照條件。蕎麥是喜光植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比較高,蕎麥在幼苗期沒有足夠的光照就會導致植物瘦弱,在開花期沒有足夠的光照就會導致果實脫落,降低蕎麥的結實率和最終的產量。
1.2 溫度
蕎麥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蕎麥種子在15~30℃的溫度下最容易出苗,在生育期溫度應該保持在18~22℃,蕎麥在開花結實期中更喜歡涼爽的氣候和濕潤的環境。如果溫度超出了蕎麥的適宜范圍,就會嚴重抑制蕎麥的生長情況。蕎麥怕冷,所以在蕎麥種植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根據當地的氣溫合理確定蕎麥的播種期,蕎麥的生育期和開花結實期應該分別處在溫暖和涼爽的氣候環境中,這樣才能讓蕎麥在下霜前成熟。
1.3 水分
蕎麥喜濕,不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不同。在種子發芽時期的總體耗水量占種子總重量的將近50%,如果水分不足就會降低種子的出苗率,隨著蕎麥的逐漸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會不斷增長,蕎麥從結實到成熟的耗水量占蕎麥整個生長期間耗水量的90%。蕎麥在開花期間沒有足夠的水分支撐,就會影響正常的授粉過程,降低蕎麥的結實率,進而影響蕎麥的產量。此外,蕎麥在陰天多霧的條件下也會顯著降低蕎麥的結實率。
1.4 養分
蕎麥在生長過程中對鉀和磷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種植蕎麥的時候多應用磷肥和鉀肥,可以顯著提高蕎麥的種植產量。肥料的施加應該適量,如果對蕎麥施加過多的氮肥就會造成蕎麥的生長過于旺盛,容易讓蕎麥在生長后期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蕎麥的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不太高,只要當地具有良好的氣候環境,可以在任何土壤環境中種植,但是經過調查研究顯示蕎麥的生長更加喜歡砂質土壤,因為這種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種植戶在種植蕎麥的時候可以對土壤進行適當的改良。
2 蕎麥高產種植技術
2.1 品種選擇
選擇優良品種的蕎麥可以保持、提高蕎麥的產量,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蕎麥品種,最好應該選擇產量較高的蕎麥品種。選擇的種子最好應該為新種子,因為陳種的出苗率比較低,會降低蕎麥的產量。在播種之前要對蕎麥種子預先進行處理,先曬1~2d然后再用溫水將種子浸泡15min,除去水上漂浮的秕粒,最后將種子從水中撈出然后晾干。為了盡量降低蕎麥種子在生長時期的病蟲害,在播種之前可以先在種子上撒上藥劑。此外,還可以將蕎麥種子浸泡1~2d的時間來縮短播種到出苗時間,等到種子發芽之后再進行播種。
2.2 整地
上文中已經提到,蕎麥對土壤的要求不太高,只要當地具有良好的氣候環境,蕎麥可以種植在任何土壤環境中,不管是新墾地還是瘠薄地中都可以種植,但是無法保證蕎麥的產量。所以,為了最終保證蕎麥的種植產量,還是應該對土地進行處理,讓土壤具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充足的水分,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如果整地的質量比較差,就會嚴重降低蕎麥的產量。要對土壤的酸堿度、熱狀況和水分進行適當的改良,增加土壤的肥力。
2.3 播種
蕎麥播種的方式有很多種,撒播、條播的方式均可以,現在我國各地區多采用機械條播的方式。合理設置蕎麥的種植密度,播種量要控制在3~4kg/667m2。蕎麥種子必須處在黑暗的條件下才能發芽,所以在蕎麥種子播種之后需要在上面覆蓋一層細土,從而縮短蕎麥種子的發芽時間。
2.4 嚴格選茬
輪作制度是農作制度之一,輪作的含義就是換茬,選茬可以顯著提高蕎麥的產量。所以在蕎麥種植之初應該加強選茬,盡量不要連續勞作,可以將豆類選為茬口,這些作物不僅可以幫助提高蕎麥的產量,而且還具有抵御病蟲害的作用。
2.5 田間管理
在蕎麥播種后要加強對幼苗的保護,在播種之后如果遇到干旱的情況應該對土壤進行壓實處理,讓地下水水位上升,這樣可以幫助蕎麥順利發芽。當幼苗長到大概四葉期間的時候需要進行間苗,拔除弱苗和密度過大的幼苗,然后開展定苗作業,確保200株/m2左右的幼苗。做好除草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氣性。通常情況下,幼苗在長到7cm左右的時候需要進行中耕除草,然后在開花之前進行第2次中耕。
2.6 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是提高蕎麥產量的有效途徑,蕎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施加較多的肥料,要想提高蕎麥的產量就必須給蕎麥提供充足的肥料。對于生長在瘠薄地區的蕎麥應該施加適量的氮肥和磷肥。對蕎麥的施肥要以施加有機肥為主,以施加無機肥為輔。施肥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蕎麥的種植密度和肥料的質量等因素,確保蕎麥在正常生長過程中能有豐富的營養,從而促進蕎麥的正常生長。
2.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顯著提高蕎麥的生長速度和生長質量,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選擇蕎麥品種時應該選擇抗病害能力較高的品種,在蕎麥的生育期應該定期對其進行噴灑藥物。
2.8 收獲
蕎麥的收獲應該選擇在早晨時候進行,在收割的時候要輕割輕放,脫粒應該晴天進行,在蕎麥徹底干燥之后儲藏起來,切忌大風天氣是不能收割。
3 結束語
蕎麥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為了顯著提高蕎麥的種植面積和種植質量,不僅應該明確蕎麥的種植要求,而且要不斷創新蕎麥的種植技術。從而提高我國的雜糧農業生產,滿足與豐富了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立紅.淺析提高蕎麥的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9):16.
[2]蔡義忠,黃榮華,吳懷祥.蕎麥品種優選、產量構成與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6(1):22-25.
[3]李秀英.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6(16):122.
[4]張光榮.探析高原特色農業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新農業,2018(3):29-30.
[5]陳凱章.蕎麥的種植要求及高產種植技術[J].現代畜牧科技,2018(2):46.
[6]王華斌.適應高海拔地區蕎麥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54.
作者簡介:高瑞紅,本科,研究方向:育種與推廣;劉玉紅,本科,研究方向:育種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