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騰
摘 要:通過對湖北省2013年1次倒春寒天氣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冷空氣的冷氣團垂直結構上有明顯的坡度,即近地層冷氣團滲透早于低層,低層冷氣團南下早于中高層,冷氣團垂直方向南下的時間差相對較大,導致冷空氣南下帶來的大風、降溫更為持久;冷空氣在南下過程中,北方產生明顯的降雪天氣,冷空氣在南下的過程中強度沒有減弱,即變性不明顯;東路冷空氣帶來的大風、降溫、降水天氣相對北路、西北路,影響時間更長、范圍更廣、強度更大。
關鍵詞:湖北;倒春寒;天氣預報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59
引言
倒春寒是指3—4 月已明顯回暖時出現的強冷空氣過程,以持續低溫為主要特征,是湖北省春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對于近年來我國各地出現的強倒春寒和低溫雨雪天氣,不少氣象工作者從不同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近 55a湖北省春季氣溫升高,入春時間提前 ,但氣溫變化劇烈。春季氣溫驟降易對湖北省水稻和棉花苗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本文通過對2013年1次倒春寒天氣過程進行分析,以期解決對湖北省倒春寒天氣的預報服務提供預報經驗,為農業生產趨利避害 、減災防災提供科學依據 。
1 天氣實況
2013年4月17—20日湖北省出現“倒春寒”天氣過程。18日凌晨起,冷空氣自北向南開始逐漸影響全省,至20日晚上逐步結束。受其影響,省內日平均氣溫大幅下降,大部地區過程降溫達13~16℃,其中19日降溫幅度最大,鄂西北日平均氣溫降至10℃以下。過程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20日,北部3~5℃,南部6~8℃。密集的氣壓梯度力使得全省大部地區有5~6級,陣風7~8級的偏北風,瞬時極大風速出現在荊門地區,為21.2m/s,陣風達到9級。受冷空氣沖擊影響,鄂西南、江漢平原南部、鄂東南在18日上午均出現局部的短時強降水并伴有雷電活動。
2 成因分析
2.1 高空環流形勢
從500hPa高空形勢來看,2013年4月17—20日降水降溫過程主要是受前期能量累積、高空低槽東移、中低層切變線和地面冷空氣南下共同影響造成。
4月10—17日,湖北省內基本無降水發生,氣溫回升明顯。17日湖北省大部地區溫度高達28~31℃,具有一定的能量累積。18日08:00,500hPa 有一短波槽東移,同時東北冷渦東移加強,帶動冷空氣南下,冷空氣侵入到暖氣團中,激發對流不穩定,造成18日南部強對流天氣。19日08:00,湖北省西部又有一個高原槽東移,湖北省處于南支槽前西南暖濕氣流和南下冷空氣交匯地區,造成全省范圍內的中等強度的降水天氣。
2.2 地面冷空氣
此次降水降溫過程地面始終有冷空氣南下影響湖北省,冷高壓強度不大,但冷空氣影響時間較長,梯度較大,因此帶來大風、降溫天氣。4月18日08:00,地面上東北冷渦后部有東北路冷空氣擴散南下,氣壓梯度較大,冷高壓中心位于貝加爾湖附近,中心氣壓為10356hPa。從18—19日,貝加爾湖以東地區不斷有冷空氣擴散南下, 且維持較大的氣壓梯度,對于地面維持較長時間的大風天氣。20日,冷高壓主體南壓至湖北省,21日冷高壓東移出省,冷空氣影響緩慢結束。正因為前期溫度回升明顯,而這次冷空氣風力大,持續時間久,造成降溫幅度非常明顯,從而形成“倒春寒”天氣。
2.3 低層系統配置
因為18日對流天氣主要發生在白天,因此重點分析18日08:00的中低層天氣形勢。18日08:00,700hPa自湖南中部至江西西北部一帶有急流發展,鄂東北有切變發展,初始對流出現在鄂東南,處于700hPa上12m/s的西南氣流與4m/s的偏北氣流交匯中;850hPa上四川中部至湖北省南部有暖低壓發展,內蒙附近有冷高壓南壓,冷空氣開始侵入到暖氣團中,激發對流不穩定。同時,自湖南中部一帶有急流發展,在鄂東南南部有12m/s的西南氣流與12m/s的偏北氣流交匯,為初始對流產生提供不穩定條件;850hPa上同樣表明有冷空氣侵入到暖氣團中,同時湖北省南部有切變發展,為對流發生提供了動力條件。
19日降水主要為自西向東的穩定性降水,19日08:00,在500hPa高空槽的引導下,700hPa有穩定的冷式切變線東移 ,西南急流強烈發展,對應850hPa上有暖式切變線發展,925hPa為東北氣流控制,上下層配置較好,有利于系統的穩定性降水發生。
3 診斷分析
3.1 850hPa溫度平流演變
從850hPa溫度平流分析來看,本次過程前期(17日20:00)低層南風強烈發展,對應著850hPa有暖平流向北輸送。至18日08:00,西南氣流加強并維持,冷空氣已滲透至湖北省東部和北部地區,偏北風風力迅速增大,冷暖空氣的強烈交匯是造成18日08:00—14:00江漢平原南部和鄂東南短時強降雨并伴有雷電天氣的主要影響系統。18日夜間冷空氣勢力有所減弱,低層南風氣流北推,暖平流加強。19日冷空氣主體自鄂西北開始南下影響湖北省,冷平流逐步增強,對應地面風力明顯加大,降溫幅度增強,鄂東地區出現小到中雨,局部大雨的降水。到20日08:00,冷平流中心移到了湖北省,受其影響省內20日早晨出現過程最低氣溫,北部3~5℃,南部6~8℃,地面風力隨后逐漸減弱,降水也逐漸停止。
圖1 850hPa溫度平流和風場疊加
3.2 19日20:00溫度平流垂直分布
從溫度平流的高低層配置來看,本次過程整個影響系統為后傾形式,500hPa高空低槽尚未進入湖北省,中低層的冷空氣已逐漸從西部和北部侵入,大氣從低層開始降溫,最后隨著高空低槽的東移和切變線的南壓,湖北省上空整層大氣被冷氣團所控制,此時降水過程結束,冷氣團中心開始完全控制湖北省大部地區。
3.3 20日14:00溫度平流垂直分布
對于4月20日湖北省高溫的預報,19日17:00和20日06:00公眾預報均指出大部地區15~18℃,考慮會和18日的高溫保持一致,不會繼續下降,但實況顯示大部地區10~13℃,比預報偏低5℃左右,全省高溫仍持續下降。從20日14:00各層的溫度平流來看,湖北省上空仍存在很強的冷平流和冷平流中心,表明大氣層的溫度將進一步下降,進而影響最高氣溫繼續下降。
4 倒春寒天氣服務情況
此次湖北省的降溫過程發生范圍廣、強度大,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遲的一次強“倒春寒”天氣。此次倒春寒天氣過程,湖北有19縣市屬于重度“倒春寒”,主要集中在鄂北及江漢平原北部。
此次倒春寒天氣過程,氣象部門早預報,早服務,通過各類服務手段,提醒公眾未來一周湖北省氣溫持續偏低,加上前期雨量異常偏多,農田漬害明顯,容易造成夏糧作物生長孕育不良、病菌危害加重的情況,同時,后期“倒春寒”天氣將可能進一步造成早稻爛種爛秧、油菜授粉受阻、孕穗小麥凍害等不利影響,建議及時采取清溝排漬,改善農田墑情,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同時加強薄膜育秧保溫措施,減輕低溫凍害影響。
5 總結
春季冷空氣過程,冷高壓中心值雖然沒有冬季大,但由于冷暖空氣交匯較冬季更為顯著,因此可能帶來的大風、降溫及強對流天氣更為劇烈。此次倒春寒天氣過程為典型的東路冷空氣影響,此類冷空氣帶來的大風、降溫、降水天氣相對北路、西北路,影響時間更長、范圍更廣、強度更大。此次冷空氣的冷氣團垂直結構上有明顯的坡度,即近地層冷氣團滲透早于低層,低層冷氣團南下早于中高層,冷氣團垂直方向南下的時間差相對較大,導致冷空氣南下帶來的大風、降溫更為持久。另外冷空氣在南下過程中,北方產生明顯的降雪天氣,冷空氣在南下的過程中強度沒有減弱,即變性不明顯,因此導致影響湖北時強度較預計偏強。
參考文獻
[1]李才媛,郭英蓮,王海燕,等.湖北省1954/2008年歷史罕見持續低溫冰雪過程對比分析[J].災害學,2011,26(1):80-85.
[2]徐雙柱,王曉玲,王平,等.湖北省冬季大雪成因分析與預報方法研究 [J].暴雨災害,2009,28(4):333-338.
[3]高正旭,周月華,杜良敏.2007/2008年湖北省冬季異常低溫雨雪過程成因分析[J].暴雨災害,2008,27(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