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丹
【摘 要】吉劇自產生到現在已有59年的歷史,它是在東北二人轉基礎上形成的新劇種,發展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發展很快,現在已是比較成熟的劇種之一,但由于其產生晚,人們對它還很陌生,因此要加強對吉劇的宣傳,在吉林省的中小學音樂課中加入吉劇優秀劇目的欣賞,使吉劇在少年兒童心中就有一定的認知,這才可以使吉劇有更肥沃的土壤,讓吉劇的幼苗種在少年兒童的心中,為以后更好地發展吉劇創造可能。
【關鍵詞】吉劇;表演技巧;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2-0022-02
吉劇從產生到現在有很多經典劇目,例如傳統劇目《藍河怨》、《桃李梅》等經典劇目,還有現代作品《黃大年》等等,在吉劇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更多更好地劇目不斷地創作出來,吉劇已經傳承了幾代人的心血,發展到今天,能夠推陳出新,一線演員都非常年經,技術基本功和理論知識扎實,成為祖國戲劇事業的一支新秀。
吉劇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符合吉林的風土人情,音樂表現生動活靈活現,裝飾音多,曲調曲折婉轉有韻味,有感情,內容豐富,真切,有深度,傳統劇目《藍河怨》表現了清貧的年代冰清玉潔真摯的愛情,表現了女性對愛情的渴望,充滿了人生真實經歷,是時代真實的寫照,表現了時代的悲劇情節。伴奏古香古色,伴奏樂器有古琴、古箏、小提琴等等,還運用了管弦樂隊伴奏民族樂器領奏的形式。
一、吉劇傳播上存在的問題
人們對吉劇認識不足,提起二人轉很多人都知道,但提起吉劇不是學習音樂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因此吉劇要想發展必須要擴大觀眾人群,介入民生,聯系當今實際創作吉劇作品,可以向影視作品學習,有各個類型的題材,這樣才能使吉劇發展更好,應有面對青少年兒童的劇目,這樣使青少年兒童從小就對吉劇有所認識,使青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多接觸吉劇,喜歡上吉劇,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對吉劇有更深入的了解,豐富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
其實人們喜歡具有家鄉特色的劇目,讓人熟悉,讓人親切,讓人回憶,吉劇作為地方戲劇應該更多地深入到民間傳播,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在每年舉辦的活動中,聘請吉劇專家表演吉劇中的經典唱段,使更多的人接觸到吉劇,了解到吉劇,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喜歡吉劇,有利于吉劇的發展。
二、吉劇需要不斷地發展
(一)吉劇的演員需要不斷加強、創新表演技巧
吉劇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唱、扮、舞、說、絕。有音樂、有舞蹈、有絕活,根據情節需要也有武打等等場景,有說有唱有跳的綜合藝術形式,這就要求吉劇的演員要有“夠硬”的基本功,說、唱、跳、打樣樣精通,耍手絹、刷扇子和長水袖是“絕”中的特色技藝,也是吉劇演員必備的技藝,表演技巧中的每一項技能,都需要專業吉劇教師的教導和學生長時間堅持不懈的練習,因此每一位吉劇演員都需要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表演技巧。
在劇目中多創作表演技巧的戲,使吉劇的演員在劇中多有表演技巧的機會。在劇目中要根據人物情節的需要,不斷創新表演技巧,運用劇中不同的道具表演表現,更能使劇目本身增加看點,全局整體有所統一,銜接緊密。例如《黃大年》中晚餐的戲中,加入耍盤子的表演技巧,使觀眾眼前一亮,有新意有看點,更表現劇中人物高興的心情。
(二)吉劇需要不斷地創作新的劇目
吉劇的劇目都是有內容的,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根據真實的故事進行的創作。故事是吉劇的靈魂,一定找到好的故事才能使吉劇有好的發展空間,創作空間,觀眾喜歡的故事情節。吉劇劇目有的要突出娛樂性,讓大家喜歡看,覺得有意思,消解身上的疲憊;有的要具有教育性,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心靈的指引者,讓觀眾身心健康;有的要具有正義感,內容懲惡揚善,宣揚正義,為年輕人做出表率等等。
現代劇目《黃大年》是非常成功的典范,既繼承了傳統又有了新的發展,讓觀眾喜歡上吉劇,深深地被吉劇征服,使觀眾覺得親切,被英雄人物黃大年的敬業精神所感動,被黃大年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所鼓舞,我們期待著有類似《黃大年》的更多更好的劇目出現。
此外需要對吉劇經典劇目的翻新。吉劇有很多經典的劇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顯得有些過時,因此有必要進行重新編排,以好的故事題材,對服裝進行新的設計,對演技、唱詞、音樂等重新編配,使經典劇目保持新鮮度,使現代人更好地喜歡和接受。
(三)吉劇的音樂要有變化
吉劇的音樂以二人轉主要曲牌為基礎,需要保持特色但還要有創新,曲調需要多樣化,曲調中一句兩句原調,根據唱詞發展變化出新的曲調,才能讓人感覺到新意,有新奇感,更愿意看吉劇的新作品。
由于相同曲牌,音樂變化不大,容易讓觀眾產生困倦,使吉劇失去生命力,因此如何既保持吉劇音樂的風格特征,又能有新的曲調是吉劇音樂創作者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民間有很多二人轉的愛好者,可以發動二人轉的愛好者進行創作,舉辦吉劇音樂創作比賽,可以根據不同的故事題材,創編唱詞,再為唱詞譜曲,選出好的優秀的作品,頒發獲獎證書,音樂則作為新的曲牌進行運用。吉劇音樂創作者也可以挑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改編,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
(四)吉劇的伴奏樂器要更好地融合
時代變遷很快,人類在快速進步,因此,選擇什么樣的樂器才能更適合吉劇音樂的需要是很重要的。吉劇伴奏樂器以板胡、嗩吶、喉管、古箏為特色樂器,有時還會加上管弦樂隊。這種樂器配備應該說是中西合璧,但是想要中西合璧也很難,因為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很難與西洋樂器融合在一起,組合不好就會有不倫不類的情況,大大影響音樂效果。這就要求吉劇的配器要選擇合適的樂器,并且選擇能融合的伴奏樂器,這需要高超的配器技巧和音樂主題。
現代吉劇的伴奏樂器也需要有創新,需要有更多的樂器加入進來,根據劇情需要,根據故事的時代背景需要,選取適當的伴奏樂器。而且伴奏樂器的演奏技法也需要改進,跟上時代的步伐,被現代人所接受,這都是吉劇發展中需要不斷創新的。
(五)吉劇在行當上要有所突破
吉劇吸取了其他劇種在行當上有生、旦、凈、末、丑的劃分。根據人物的性格、性別、特點、年齡來確定吉劇劇目中的角色。為了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據劇情的需要人物的特性,大膽嘗試在原有生旦凈末丑行當上的創新和變化。
在人物和行當上不要受傳統行當的束縛,要根據故事情節、劇中人物的需要選擇特有的表演形式,不要有固有的行當模式,否則無法完整地表現要表演的人物形象。
三、吉劇未來的展望
相信經過吉劇表演藝術家幾代人的努力,吉劇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能被更多的人接受,能被更多的人喜歡,真正成為東北地區人們茶余飯后的娛樂方式,深入人心,具有東北地區文化特色,使人們看到吉劇就想到東北的風土人情。東北人人都能唱上幾句吉劇的經典唱段,都能耍幾下手絹。
吉劇的發展離不開吉劇的演員們,吉劇演員在不斷的排練過程中都在不斷地進行二度創作,使吉劇的發展有了很多新意。吉劇的發展更離不開吉劇老藝術家們的創編,是他們的指導使一部部吉劇劇目從劇本上活起來,呈現在觀眾的面前。每一部成功的吉劇劇目都有他們的血汗。
吉劇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宣傳,東北的音樂人士和愛好者要擔負起宣傳吉劇的任務,跟身邊的人多介紹吉劇,有機會表演一段吉劇的唱段,使更多的人認識吉劇,慢慢愛上吉劇。
參考文獻:
[1]周敏鷺.論吉劇的地域文化特色[D].東北師范大學,2017.
[2]林紅.吉劇民間性創作要素論析[J].戲劇文學,2016(08):120-125.
[3]孟凌云.吉劇發展進入新里程[N].吉林日報,2014-06-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