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蓉
摘 要:分層適應教學法是通過學生分層的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分層適應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據此再次探究其具體的運用途徑。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分層適應教學法;運用對策
筆者分析,分層適應教學法以分層教學策略為主導,適應性教學為目的,盡最大可能的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實現因材施教、保障教育公平,同時,采用分層適應教學法能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將其應用于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是非常合適的。
一、分層適應教學法
分層適應教學法主要是將學生分成A/B/C三層,其中A層學生學習水平最高,依次往下為B和C層,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確定教學內容的分層情況,大致可分為基礎教學、重難點教學和拓展教學三部分,不同部分對應不同層級的學生,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實現適應性教學,又讓課堂教學過程顯的層次有致,條理清晰。
二、分層適應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實例
本文以英語-1-第三版-高職高專版(非英語專業用)UNIT 1《Greeting People You Meet for the First Time》為例探究分層適應教學法的運用,具體如下。
(一)按照分層評測標準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本文按照上述分析,將學生分成三層:A層學生:學習水平最高,學習能力最強,英語基礎也最好;B層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均中等,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C層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均最差,而且英語基礎薄弱,有些學生甚至沒有英語基礎。
(二)學習內容分配與綜合能力培養相平衡
1、因材施教原則下的學習內容分配
對A層學生來說,因其英語學習能力最強,所以對于基礎知識教學(Words & Phrases)并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反而在語言能力教學(Dialogue)可以多用一些時間;對B層學生來說,Words & Phrases和Passage A/B是其學習的重點,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其語言交流能力;對C層學生來說,Words & Phrases可作為其主要的學習內容,而對于基礎非常薄弱的學生來說,應作為其唯一的學習內容。
2、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分層適應”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以強帶弱、以弱促強”的方式讓A層學生進一步提升綜合學習能力,讓C層學生趕上課堂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先通過分層適應方式將學生分成A/B/C三組(上述已作分析),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以“A層學生一名,B層學生兩名,C層學生3名”的方式進行分組,最后通過“組內合作+組間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勁頭。
(三)分層布置練習作業
1、基礎練習——適應C層學生
基礎練習內容非常簡單,即能夠熟練掌握Words & Phrases即可,在與人交流過程中應當用到什么單詞、句子等,教師應引導其不斷朗讀和背誦,并總結與人交流的多種問答方式,例如How do you do?How are you?Whats up?等等。基礎練習內容因為難度較小,所以適合C層的所有學生。教師可以以常規的練習題形式讓學生做基礎練習,例如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等。
2、強化練習——適應B層學生
強化練習內容也相對簡單,除了能拼寫單詞、學說短語、總結與人交流方式之外,還應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即根據Passage A/B的內容總結知識,運用知識。強化練習內容適合B層的所有學生,教師也可以以常規的練習題形式讓學生做強化練習,例如學習Passage B:Professor Waters Introduces Herself,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此為題寫一篇英語短文,當然,內容必須要包含多種Introduces Herself的方式。
3、拓展練習——適應A層學生
拓展練習內容就有些難度了,除了基礎練習和強化練習的要求外,還要求學生能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即興對話,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更能考驗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強化練習內容適合A層的所有學生,教師可以以課外拓展的形式讓學生做拓展練習,例如讓A層的學生兩兩一組,自己根據教學內容編一段話劇、小品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適應教學法按照分層評測標準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接受不同難度等級的教育,學生面對自己能懂的內容,學習信心大增,學習興趣也大漲,學習主動性也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廖敏.分層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9):170-171.
[2] 孟倩.淺談分層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3(2):108-109.
[3] 孫萍.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5(11):63-63.
[4] 邢營軍.分層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24):74-76.
(作者單位: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