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農場融資活動中充分運用博弈理論,以此來完成企業融資違約概率臨界值的測定,更好的評價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根據企業自身能力對家庭農場項目進行融資,同時考慮企業自身獲得信用貸款的難易程度,在此基礎上,大大增強家庭農場融資可得性。本文主要針對運用博弈理論下的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進行科學探討。
關鍵詞:博弈論;家庭農場;經營;融資可得性
前言
有效的融資活動促進企業綜合實力提升,為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需要對家庭農場規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掌握土地流轉方法,促進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經營和管理,及時進行有效的生態補償,以此更好的體現企業信貸的可得性[1]。科學的分析當前我國企業在家庭農場融資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政府部門和專業人士要給予融資活動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在國家出臺的相關金融政策的引導下,促進企業的規模化經營與健康發展。
一、博弈論的相關介紹
博弈論又被叫做對策論,作為現代數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強調了多個激勵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系,通過采取競爭、斗爭等形式來掌握行為策略,同時還可以對某些事物的運作結果做出有效預測與評價。博弈論的創始人是馮·諾依曼與奧斯卡·摩根斯特恩,該理論目前已經在數學專業、生物學、經濟學、金融學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與推廣,是經濟學標準分析的主要工具,其作為信息、行動、策略、結果的主要結合體,其中的收益和策略是主要影響因素。
二、當前我國家庭農場融資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部分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不理想,因此效益不穩定,導致了企業至今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發展形勢。面對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自身的經營能力不足,不能實現對市場競爭風險的有效掌控,同時缺乏對資金效益、信貸可得性等的有效分析,因此導致在家庭農場融資中發生資金風險。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家庭農場的融資渠道趨向多元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抵質押物品,家庭農場通過銀行信貸融資受到限制。一項對江西省家庭農場發展與金融服務情況的調查顯示,89.2%的家庭農場第一融資渠道是自有資金,其次選擇銀行貸款,在銀行融資受限制或者貸款額度不足的情況下,則選擇民間借貸方式籌集資金以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
2.信息不對稱
信貸部門和企業經營部門提供的相關數據信息不對稱,風險增加,尤其是在銀行放貸時,相應的財務狀況缺乏透明度,因為部分企業和銀行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不能保障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并對企業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家庭農場的融資需求期限和用途多元化,但銀行提供的期限較短
家庭農場既有臨時性的短期流動資金需求,也有較大額度的中長期資金需求,并且以中長期資金需求為主。短期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化肥、農藥、飼料等生產資料,期限一般在半年左右,這類資金需求的季節性顯著,在生產期融資收獲期還貸。長期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土地租金、整理土地,購置農業機械、水利設施以及糧食晾曬、倉儲等固定資產投資,期限一般為1-5年。但是金融機構給予貸款期限大部分是1年,難以滿足家庭農場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需求。
三、基于博弈論的家庭農場融資可得性
1.掌握家庭農場融資模式
將相應的商品交易、資金流、集產品流、信息流等結合起來,使其形成一個農業價值鏈融資體系,以創新型的融資模式來強化家庭農場融資,確保該融資活動的可得性,在此環節充分利用博弈論,便于及時掌握農業價值鏈融資的基本情況[2]。比如在農業價值鏈融資中,以加工商、銷售商、投入供應商為家庭農場融資過程中的主體部分,加強對博弈論的有效運用,促進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更全面的掌握家庭農場上下游產品的流向。
2.加強對博弈論均衡理論的運用
為促進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積極采取金融機構+家庭農場的聯合式融資模式,充分利用博弈輪均衡理論來指導人員,并借助網絡這個第三方渠道來獲取更多的家庭農場融資方面的知識信息。以降低成本為主要方式,由家庭農場融資方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保證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完善,在此基礎上,金融機構嚴格按照規定對家庭農場融資方的信用等級進行科學評定,由此構建完善的博弈論運用模型。
3.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
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家庭農場作為融資過程中的主體,與此同時,龍頭企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家庭農場與金融機構之間構建了一道友誼的溝通橋梁,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3]。采取金融機構+家庭農場+龍頭企業這種融資方式,以林業經濟發展為主,促進鏈內融資與鏈外融資的有效結合,積極體現林業部門的管理職責,以龍頭企業帶動整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土地流轉中,每年的流轉費用增加,通過采用現代技術,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同時有效確保了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
結束語
積極分析當前我國家庭農場融資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根據實際問題來采取有效措施,將相應的商品交易、資金流、集產品流、信息流等結合起來,使其形成一個農業價值鏈融資體系,以創新型的融資模式來強化家庭農場融資,確保該融資活動的可得性[4]。掌握家庭農場融資模式,及時掌握農業價值鏈融資的基本情況,加強對博弈論的有效運用,促進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規范化,獲取更多的家庭農場融資方面的知識信息,在家庭農場與金融機構之間構建了一道友誼的溝通橋梁,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采取金融機構+家庭農場+龍頭企業這種融資方式,有效確保家庭農場融資的可得性。
參考文獻
[1]高洋.基于博弈論的家庭農場融資可得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馬兆琴,薛燕.基于博弈論視角的浙江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實證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4):53-56.
[3]金銀亮.林權抵押、信貸配給與林農信貸可得性分析——基于靜態博弈模型的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4):29-32.
[4]占韋威.基于交易成本視角的家庭農場融資模式選擇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吳霜(1996-6月)女,漢族,江蘇,學士學位,學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