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有
摘 要: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各地的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活動也開展的如火如荼。新型城鎮化就是指在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由偏重數量規模的增加到更加注重質量內涵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
關鍵詞:農村新型城鎮化;理念;發展前景
農村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化水平會越來越高,此時就需要我們貫徹城鄉統籌發展,使農村也能不斷發展進步。目前我國的經濟技術水平還不及許多發達國家,再加上人口眾多地域廣大,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不可能的,此時就要加快我國農村地區城鎮化的發展,不斷提高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農村城鎮化概述
農村城鎮化,顧名思義就是指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地區中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城鎮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也隨之提升的過程。隨著農村地區的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中的各種社會要素和資源都在源源不斷的向現代城市集中,主要包括資本,市場,人力和一些非農產業等,而隨著資源的集中和轉移,農村人民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農村新型城鎮化的過程。農村城鎮化是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農村逐漸現代化的必然進程,加快農村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必要措施。
二、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問題
我國雖然城鎮化水平發展的十分迅速,但是還是存在許多問題和一些比較突出的矛盾,總的來看,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城鄉矛盾依然突出。在改革開放之前,國家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力發展重工業,因此在資源的分配上還是比較偏向于城市地區,這也進一步拉大了城鄉的差距。而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的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城市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農村地區的人民卻過得越來越辛苦。農村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資金不足,農民的收入比較低,并且農村地區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向城市地區轉移,這就造成了很多農村地區成了只剩婦女孩子和老人的村子,農村的青年勞動力不足,建設緩慢,發展也非常緩慢。
2.農村發展模式沒有準確的目標和定位,農村剩余勞動力基數大。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雖然有一部分鄉鎮企業吸收了農村地區的一些勞動力,但是大部分鄉鎮企業還是比較分散,而分散發展就不利于產業的升級和轉型,產業集聚效應微弱。鄉鎮部門領導沒有給農村地區劃定準確的發展模式,大家目標不一致,不能共同發展。另外,很多城鄉主要發展的工業類型十分相似,這些企業就需要競爭資源和市場,而還有一些工業類型鮮少有人問津,農村地區的潛在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地挖掘,鄉鎮企業招收的人員有限,有些人有技術卻無處可使,這也使農村地區存在大量剩余的勞動力。
3.缺乏合理規劃,資源浪費嚴重,鄉鎮企業缺乏統一的規劃建設,企業分散,人員分散,產業分散,很多地方都是沒有規劃的想把所有地方都建成城鎮,但是所建城鎮的質量卻不高。有一些條件好一點的地區非農產業發展的比較好,就有許多農民投身于非農產業中,雖然如此他們還是居住在農村地區,因此就有許多人想把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建成城鎮,而在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建設,很多地區都沒有考慮當地的實際條件,基礎施設跟不上,所建工程質量也不高,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
在每一屆的人民代表大會上,農村地區的建設問題都被作為重點問題來探討研究。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上提出: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我國要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以工促農,工農互惠的新型城鄉關系。
1.科學規劃
科學的規劃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資源合理利用,根據當地的現實條件確定城鄉地區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措施,產業結構等,并且使當地的規劃與該區域的規劃相連接。城鄉的布局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像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交通條件,城鎮特色民俗等,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合理的進行現代化建設??茖W合理的規劃不僅需要有前瞻性還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既要能夠預見該區域未來一定時期的發展變化,以便做出長遠的規劃,還要能夠考慮當地的實際,不貪大求遠,既符合當地的實際,又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的地方特色和資源。另外,農村地區還要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像水利,電力,公路交通,教育娛樂等,使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2.突破體制障礙
在農村地區,要提高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力度,同時還可以制定一些比較優惠的土地政策等,吸引更多的二三產業向農村地區集中。當前鄉鎮企業過于分散,不利于產生集群效應,因此在發展中,對于那些連片發展和向鄉鎮中心聚集的企業可以給與一定的土地優惠使用政策。而對于那些比較分散的企業,我們就可以額外征收一些稅費。對于那些進城經商,建房的農民可以給與一定的補貼,制定更多惠農政策,突破傳統的對農民的諸多限制。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好保護農村地區的耕地,協調好城鎮建設用地和耕地之間的關系。
3.加強工農結合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也要跟得上科技進步的步伐,逐漸向產業化,集中化發展,因此城鎮工業應該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優勢,發展一些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的農資生產企業。發揮好農村地區特有的優勢,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這樣就可以避免與城市中的企業進行資源市場的競爭。同時提高小城鎮的整體效益,加快工農結合的步伐,以工代農,利用工業帶動農業的發展。
新型城鎮化就是要求農村能夠不斷向前發展,最好能夠達到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并且發展的方式也要有所轉變,做到全面突破。突破制度障礙,做好體制改革,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的保障,就業等綜合配套體制的改革。城市地區也要響應號召,大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使城鄉的產業布局更優化,產業結構更合理,基礎設施更完善,真正做到城鄉統籌發展。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要消滅農村,而是要通過新型的農村建設,讓農村居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許立鵬,淺談新型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措施《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2]邊總行,我國農村新城鎮化建設理論和實踐的研究《21世紀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學術會議》2015(15)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