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朝艷
摘 要:隨著企業員工越來越呈現多元化和異質性,恰當的領導特質和行為的選擇對激發員工動能和促進企業創新尤為重要。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道德領導對員工創造力具有促進作用,而權力距離對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關系具有調節作用。領導者應更多地采用道德領導方式,并降低員工權力距離感,進而激發員工創造力。
關鍵詞:道德領導;員工創造力;權力距離
在當今越來越強調企業創新和價值觀的時代,如何激發員工創造力,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是關系企業領導者管理效能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提高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員工創造力是指員工關于產品、服務或流程的新穎、有用的想法[1]。創造力是創新的源泉,要想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就必須提高員工創造力。作為企業情境的重要構成要素,領導是影響員工創造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道德領導促進員工創造力
道德領導是指“領導者通過在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中展現出合乎規范的行為,并通過雙向溝通、強化和決策制定,來激發下屬的這類行為”[2]。從領導特質來看,道德領導者是“有道德的人”,他們正直可信、體恤下屬、關心社會,能夠做出公平、有原則的決策。從領導行為來看,道德領導者是“有道德的管理者”,他們經常與下屬討論道德問題,制定明確的道德標準,并采取恰當的獎懲措施確保這些標準得以執行。
道德領導對員工創造力具有促進作用。首先,道德領導可通過社會學習影響員工行為。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通過觀察和模仿可信和有吸引力的角色榜樣的價值觀和行為進行學習。在企業中,領導者經常扮演角色榜樣,員工通過觀察領導者行為來決定可接受的和合適的行為。道德領導作為合法和有魅力的角色榜樣,將影響員工的自我效能感,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潛能,員工可通過學習來拓寬知識和獲取新技能以提高創造力[3]。其次,道德領導還可通過社會交換過程影響員工。根據社會交換理論,員工與領導關系建立在社會交換和互惠規范基礎上。道德領導對員工表現出關心和信任,將員工最高利益放在心上,并通過獎懲措施使員工認識到正面行為的好處和不當行為的代價,員工將以創造力的提升作為對領導者的回報。
另外,道德領導的特質和行為體現了企業高水平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可增強員工對團隊或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員工協作,激發員工為共同利益做出貢獻的內在動機,從而促進員工創造力[4]。最后,道德領導在工作中灌輸道德價值觀,允許員工在企業決策中發表意見,運用獎勵措施鼓勵員工的積極行為,可提高員工的工作自主性,使員工認識到工作重要性。員工對工作自主性和重要性的感知可提高員工的內在動機,使員工愿意付出額外努力,進而提高創造力。因此,道德領導對員工創造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權力距離調節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關系
作為一種價值觀,權力距離是指個體對組織內權力分配不均的接受程度,反映個體對上下級間的級別差距的可接受的傾向[5]。在權力距離小的情境下,員工希望參與企業決策,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上下級關系僅限于工作情境,工作場合外無需保持距離,上級的特權和地位不被認可。在權力距離大的情境下,員工不期望參與企業決策,更希望被告知應當怎么做,上下級關系不僅存在于工作情境,工作場合外也保持距離,上級的特權和地位被認為是普遍存在且理所當然的。
權力距離將影響道德領導的有效性,因為員工對企業內部上下級權力距離的信念將影響員工與領導者的關系。具有低權力距離感的員工更可能與領導者建立較強的個人聯系,希望領導者詢問他們的想法,并且能夠更好地理解領導者,對領導者產生更高水平的認同感,從而強化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關系。相反,具有高權力距離感的員工更可能與領導者進行角色規定的互動,更順從領導者,相信領導者能夠制定出更可靠的決策,期望并接受更多的來自領導者的單向、自上而下的指導,從而弱化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關系。因此,權力距離對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關系具有反向調節作用,即權力距離越高,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正向關系越弱;權力距離越低,道德領導與員工創造力的正向關系越強。
結論
隨著企業員工越來越呈現多元化和異質性,恰當的領導特質和行為的選擇對激發員工創造力進而提升企業創新績效尤為重要。道德領導者能夠賦予員工工作自主性,提高員工工作意義感,激發員工自我效能感,進而促進員工創造力。道德領導具有的以身作則、一視同仁等較高倫理規范的特質,將獲得員工的尊重和信任;道德指導對員工的工作指導、獎罰得當等較高道德水準的行為,將激勵員工學習和創新。同時,道德領導者應營造平等的上下級互動氛圍,縮小與員工的權力距離,降低員工的心理不安全感,提高員工的心理資本和責任知覺,鼓勵員工建言獻策,從而更加有利于促進員工創造力。最后,企業應對領導者強化道德培訓,增加道德在領導績效評估中的比重,不斷優化領導行為。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1533806)
參考文獻
[1]Zhou J,Shalley C E.Research on employee creativity:A critical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2003,22(3):165-217.
[2]Brown M E,Trevino L K,Harrison D A.Ethical leadership: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for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test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5,97:117-134.
[3]Walumbwa F O,Mayer D M,Wang P,et al.Linking ethical leadership to employee performance:The role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self-efficacy,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1,115(2):204-213.
[4]衛寒陽,宋君,何昌清.德行領導與員工創造力——LMX與團隊認同的中介作用[J].軟科學,2017,31(10):76-80.
[5]Lee C,Pillutla M,Law K S.Power-distance,gender,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4):685-704.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