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駿
摘 要:自巴黎協定開始確立簽署并不斷吸納締約方,到如今的正式生效,在這個全球聯系愈加緊密的時代,生態問題也愈發全球化,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建設生態文明,如何更好更實際的實現生態補償與生態正義,是非常迫切的問題。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生態補償;生態正義;生態經濟
《巴黎協定》已經正式生效,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也逐漸普及,相較于上個世紀的觀念,如今的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上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也得到思考和廣泛討論。那么在進行了大半世紀的無生態限制的經濟發展之后,如何更好更實際的進行生態補償,實現生態正義,以建設生態文明,就成為了非常迫切非常實際的問題。
1.什么是生態補償和生態正義
到目前為止,對于生態補償,國內外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國內一些學者的研究,如《生態權利與生態正義》《從生態倫理到生態文明》等,都提到了“生態補償”一詞,不同的是,一部分人認為生態補償是在為生態權利付費,即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保護所獲得效益的獎勵或破壞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所造成損失的賠償,當然也包括對造成環境污染者的收費。而一部分則認為生態補償是為體現生態公正,不僅要在人與人之間合理分配環境權益和義務,也要深刻考慮人與自然間的公正關系。現今可以認同的是生態權利應該被看作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生態權利是一種特殊財產權利。人的生態權利來自于或衍生于人的生存權利,公民不僅擁有生存的權利,而且其生存環境也同時應該不斷地得到保護和優化。同樣的,人所生活生存的自然環境同樣擁有其生態權利。
生態補償本質上是經濟學上的思考,將生態權益經濟化并于定性定量,更進一步思考。比如經濟學中的“外部性”,本身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而在生態經濟學中,當一個人或廠家保護了環境,增添了成本的情況下,卻沒有回報,那么這種行為必然會減少,同樣一個人或廠家做了破壞環境的事,對發生的結果不負任何責任的時候,這種行為不受節制,且容易增多。
而生態正義現今同樣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可以認知其為一種正義觀,將正義延伸至生態環境中,即個人或社會集團的行為符合生態平衡原理,符合生物多樣性原則,符合世界人民保護環境的愿望和全球意識,符合“只有一個地球”的全球共同利益,特別是符合為子孫萬代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
2.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態補償和生態正義
如今環境資源趨于貧乏,環境污染仍然嚴重,生態系統逐漸退化,全球都面臨著嚴峻的生態考驗,于是各個國家都逐漸行動起來,愿意承擔治理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所以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問題,而應當是整個地球所有人所有文明匯成一股力一個地球文明的努力來面對和解決。只要其中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到毀滅性打擊,必然會逐漸影響到周邊國家乃至全球。而《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也意味著各國正式就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等目標進行實際的努力。而在國內2012年11月的黨的十八大會議,做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從可持續發展觀時還以發展為基礎,可持續性為重點到生態文明建設以建設為基礎,生態文明為重點,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在面對這個嚴峻問題時態度的逐漸轉變和對更深層次更新情況的思考,從“發展”到“建設”,體現了解決生態問題不能僅從發展角度看問題,而已觸及根部,從頭建設,萬丈生態高樓皆從地底基石而起,在過去謀求經濟發展國家富強的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里,沒有考慮生態文明基礎就使得如今生態文明從頭建設。
2.1以生態補償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的生態補償理念,都針對了生態權益為基礎,那么在現今的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補償的實施同樣應當以生態權益的實施為基礎,即明確每個人每個廠家的生態權益。從“外部性”的角度來看,應當加大監管和賞懲的力度,對有益的生態行為予以保護和促進,對有害的行為予以制止和懲罰,這固然只是大道理,仍流于表面,且實際中沒法嚴格實施。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將生態相關明確于法律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公共物品”的角度來看,制止“搭便車”的行為應當受到制止和監管,環保行業和易污染環保的相關行業如化學,金屬等行業,更應著重考慮。
2.2以生態正義來奠基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扎根于生態文明,而文明的基礎是人,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著手于重點公司重點行業,還應當深入人群,構建起實際有效的生態文明觀,引導人們追求生態正義,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國家應當實施相關政策和方法,積極宣傳生態文明意識,促進民族生態文明的建設。
3.結語
前文討論現今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補償與生態正義,一個是明確生態權益,分清相關聯系,正確補償生態;另一個是樹立正確生態正義觀,生態責任意識。在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下,既要通過整體把控,積極反響,加強監管和獎懲推進生態補償,又要深入群眾,積極樹立起生態正義教育。生態補償和生態正義一個從國家到群眾,另一個從群眾到國家,這兩大法寶切實能夠對生態文明建設起到效果,或許可以說這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兩種互補的實施路線。
參考文獻
[1] 李惠斌《生態權利與生態正義——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 《理論視野》,2008.5
[2] 余謀昌《從生態倫理到生態文明》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2
[3] 董燕燕《關于生態補償與生態正義》 《改革與開發》,2010.7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