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非洲藝術與中國現代藝術間的交流愈加的頻繁,它憑借其獨特的表現形式、風格為中國現代版畫藝術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本文試圖通過探究表現形式、題材、精神性等方面去分析中國現代版畫藝術中的非洲元素以及非洲藝術對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重要價值意義。
關鍵詞:中國現代版畫藝術;非洲藝術;表現形式和精神性;意義
一,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發展
中國現代版畫藝術在版畫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探索著前行。從唐代的《金剛經》扉頁版畫到傳統的民間版畫,再到中國現代版畫在魯迅先生的倡導下得到普及與發展;文革期間,受政治、經濟的影響,現代版畫逐漸沒落,一度處于低谷;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現代版畫藝術與其他國家的文化碰撞逐漸增加,慢慢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藝術風格同時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版畫藝術家和杰出的作品。他們打破固有思維,使版畫從具象到抽象,從立體造型到新造型主義,不斷的引入新技術、新材料、新觀念,使得“凹”、“凸”、“平”、“孔”的表現語言呈現出了更加豐富的面貌,創造出新的、多樣化的、獨具特色的版畫作品,但始終是建立在版畫本體精神之上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多元化的環境下既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地位與藝術價值,又能吸收符合當下社會的審美需求和藝術特色。
二,非洲元素與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融合
民國時期,非洲藝術初露端倪,但當時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直到改革開放后,非洲藝術在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崛起,促使中國現代版畫藝術既有東方哲理精神,又兼具非洲獨特的形式語言。神秘的熱帶非洲,憑借大自然天造地化般的力量賦予了非洲藝術強烈而鮮明的自然屬性與天然品質,比如非洲的巖畫、雕塑、面具、服飾等等。因此,當非洲藝術逐漸吸引了版畫家們的注意,我們不難發現有大量非洲元素被運用到了其版畫作品中,不僅有描繪關于非洲的題材,而且在形式上加以吸收與借鑒。
⑴在繪畫題材內容上從非洲藝術作品中獲得創作靈感。
中國版畫藝術家張禎麒創作了一批關于非洲題材的水印作品,內容采納了非洲的木雕和面具元素。非洲雕刻造型簡練、概括、見棱見角,人和物會一定的夸張變形,即使是寫實的雕刻作品,也能看到以上的特征。比如《木雕店》、《面具一》畫面中的木雕與面具,造型十分扎實、飽滿,簡單概括中彰顯了物象內在的神韻和氣質。同時,作品采用符合東方人審美趣味的傳統水印技法,水印的柔和與非洲強烈的色彩以及人物干練的造型相互協調,使得畫面富有某種既不像傳統水印的平和淡雅、又不同于套色油印色彩的濃厚艷麗,別有一番韻味。
⑵在表現技法上吸收非洲藝術中構圖的裝飾性和色彩的強烈對比,突顯了色彩自身的美感。
張禎麒改變常用的敘事性表現手法,選擇更為簡練的藝術手段。在構圖上,人物比自然環境更受到藝術家的重視,以異乎尋常的高大形象和墩實、健壯、堅韌的品質以及活躍的身姿出現,自然環境則以鮮艷的熱帶植物以及烈日當空的太陽為主。作品《漁民》就描繪了非洲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捕魚收獲回來的場景。畫面中鮮艷的服飾、雕塑般的形體、飽滿的構圖,都能讓我們看到他對客觀事物鮮明色彩和夸張造型的敏銳觀察力,以及善于營造富有裝飾性的畫面韻味,充分表達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
⑶在繪畫思想上學習非洲藝術中對于生命的信仰和原始精神。
例如版畫藝術家杜鴻年,初踏非洲大地,也被神秘的自然生態、樸實的非洲民風、夸張怪異的非洲藝術所吸引。激發了對原始生命圖騰、個人生命直覺的創作熱情,通過藝術作品所呈現的意識和富有張力的形式來達到表現物象、強化畫家自身感受與激情的目的,借此贊美非洲人民的勤勞、勇敢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面貌。從《輪回》、《靜》、《母與子》等作品中融入了非洲民族風情,黑白藝術語境,擺脫現實表象的束縛,來表達強烈的主觀直覺意識。其中作品《輪回》既有具象寫實,主觀的時空錯位,又有超現實主義的抽象變異,展現出一種跨越時空、文明、生命輪回的語境氛圍,實現精神理性與視覺張力的共存,傳達強烈的生命意識、宇宙意識,從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精神價值思索和跨語境的獨立學術品格。
三、非洲藝術對中國現代藝術的影響
20世紀初,中國藝術家在學習充滿原始美和創造性的非洲藝術的同時,也大力發掘本土傳統文化的精髓,使版畫藝術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強烈的現代意識。非洲人民總是有意識的改變自然形象,試圖通過抽象化或強化的方式,創造出有別于真實的一種全新的直覺藝術形象。而這種可以為追求絕對自由,大膽的將客觀現實棄置不顧而去創造新的形式的方式,正是中國藝術渴望突破瓶頸,得到升華所需要借鑒的。只有打破在固定的框架里作有限的想象,才能將繪畫引向一個新的境界。
中非互融的版畫語匯、版畫語境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視覺價值。中國版畫在經過批判現實、再現生活及凸顯語言的審美過程后,將創作方向轉移到主體精神、觀念形態上來。所以,與其說是非洲藝術影響了中國現代藝術,更可以說是中國現代藝術在進行觀念和語言的革命時在非洲藝術中獲得了有力的證據和巨大的鼓舞。
總結
神秘的非洲藝術在不斷散發其獨特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打開了人們的視野、擴寬了思考領域。當對人類起源和藝術起源的好奇之風刮起時,便很快掀起了對非洲藝術狂熱欣賞的浪潮。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藝術家都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震撼,并對非洲藝術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甚至可以說非洲藝術不但影響了20世紀藝術發展的前進方向,也對現代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與古老的東西方文化一樣都是人類文明中的瑰寶。
參考文獻
[1] 劉宏武、李舒第主編《非洲藝術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2]陳燮君主編《非洲的藝術與文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3]【美】邁耶·夏皮羅著,沈語冰、何海譯《現代藝術:19與20世紀》[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5
[4]賀萬里著《永遠的前衛:中國現代藝術的反思與批判 》[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5]呂 澎,易 丹編《中國現代藝術史:1979-1989》[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6]張敢主編《當代版畫的語境與轉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葉晨燕(1993—),女,浙江省臺州市,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016級碩士研究生,美術學。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