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國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形勢不斷發展,礦業資源的應用對我國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計劃經濟乃至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礦山作為資源的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形式,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經濟降速發展的同時對于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協調配置都做出了全新的安排。而老礦山不僅支持著我國工業發展,在進入新時期后也呈現出產能閑置、產量銳減甚至瀕臨關閉的嚴重問題。本文基于當前經濟新形勢探討在新能源、環保、綠色的多方面要求下,如何轉變對老礦山單一的利用形式,變礦山經濟到礦產經濟,以便更好的實現我國在新時期工業與經濟建設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礦山;礦業經濟;新經濟形勢
引言
相關統計數字說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我國礦產開發進入快速發展期,但到80年代后出現了礦業投入降低,礦業經濟萎縮的趨勢。部分地區加重對既有礦山的開采利用,缺乏可持續觀念導致老礦山存續能力大幅縮短,根據《關于加強老礦山找礦工作的通知》明確國務院批準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和資源危機的其他礦山的找礦工作加強針對性的礦業經濟建設,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變革與“新常態”思想的提出,國內經濟工作的形勢持續向好,從盲目的要求經濟發展速度改變為對放緩經濟增速,加速經濟常態化建設,這些經濟變革內容催生了時下中國綠色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在這一趨勢下研究老礦山在新時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礦山經濟下老礦山開采和應用狀況
(一)礦山經濟概述
傳統以礦山的礦業資源為主,強調礦山的資源屬性以及相對應的經濟屬性的單一經濟類型便是礦山經濟。礦山經濟依賴于礦山的產出和產值,其中包括資金、勞動力、礦產資源等投入的生產要素以及創造的相應經濟價值,包括礦產品和相應的技術產生在內。在傳統礦山經濟中,礦山資源的發掘和經濟價值的實現要依托礦業企業,但是最為重要的則是礦山的資源屬性和可開采價值。可以說傳統礦山經濟是對礦業資源具有較大依賴性的經濟形式。
(二)老礦山資源開采和應用情況
國內很多老礦山礦產資源普遍為中小型,品位低,開采難度大,而一些重大型、大型老礦山隨著開采時間,礦產資源面臨的枯竭,礦石品位逐漸下降,影響回收率指標。采位漸深,出礦能力下降,增加采礦成本,設備老化,降低了處理能力,增加了設備事故的次數,增加了材料消耗和成本。而我國曾經最大鉛鋅礦:錫鐵山鉛鋅礦開采時由地表開采到3262平硐開采到現在2642平硐開采,鉛+鋅的原礦品位從最高的1:13.8,降到現在1:7.2。而我國目前正在生產的銅礦山大多是建國初期建成的,經過50年的開采,資源大幅減少,有的已近枯竭。在全國36個骨干銅礦山中,將近22個面臨資源枯竭而關閉的局面,約消失3~5萬噸銅金屬產能。加上我國銅冶煉能力的不斷擴張,精銅礦產量增長緩慢,使國內銅原料的供應缺口不斷增加。使得國內銅的供需矛盾突出,2015年中國精煉銅產量796萬噸,同比增長4.9%,同年進口銅368萬噸,同比增長2.4%,2016年,銅產能進一步擴大,實現了新增100萬噸原料銅的產能增加,低于預期,且相比之前也表現出了不足的姿態。
綜合來看,我國老礦山開采時間較長,現如今資源存量明顯不足,而以往的計劃經濟體制也嚴重影響了礦山經營企業的現實經營能力,表現為部分企業經濟負擔重、債務比例不斷提高。因而會導致不間斷的開采,致使礦山資源存量快速下降,傳統礦山經濟的發展潛力逐漸走低。
二、由礦山經濟向現代化礦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明確礦業經濟發展路徑,加強產業融合
新經濟形勢下,傳統工業經濟的發展要著重發展經濟附加值高、低碳環保的第三產業,而包括服務業、旅游業、酒店業等第三產業與采礦工業的結合將能夠更好的轉移過往對礦產資源頗為倚重的礦山經濟形式,注重從產業融合的角度發展老礦山的附加價值。比如目前十分火爆的鄉村旅游業,鄉村旅游對于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對于礦產資源富集的農村地區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以往礦山經濟發展格局下,這類地區往往在開采資源的同時也面臨著環境污染的威脅。而與此同時,通過將老礦山設立旅游區,針對性的保護現存礦產資源,做到不完全依靠礦山資源生產,發展第二模式下環保資源類經濟模式。像礦山綠色旅游、礦山種植等模式以延長礦山生命。類似礦山旅游的形式作為目前全新的旅游形式,為目前的礦產資源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礦產旅游通過應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吸引旅游者進入,創造旅游收入的同時不斷提升區域內經濟結構和整體競爭力,帶動諸如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經濟形式發展,同時使得當地人口有了諸如導游、民俗用品銷售、旅店經營等全新形式的就業、創業機會,因而從長期來看這是一種良好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貧困鄉村和外界資源、信息的平等交換,符合生態文明建設思路下對經濟發展過程的期望。
(二)以生態文明建設思路創新老礦山管理思路
生態文明建設思路在當代經濟建設中的發展經過了長期的積淀,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思路的革新,例如"廢物減量化"、"無廢工藝"、"污染預防"等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也得到了進一步應用,傳統低附加值和高污染的產業,諸如加工制造、能源煤炭正在逐漸去產能,實現輕量化、綠色化發展。在這一理念下,發展礦山經濟要切實宣傳最具前景、經濟潛力大的產業,注重循環經濟的建構。將多產業協作、橫向發展為主的礦業經濟形勢對礦山企業的管理要求更好的普及推進,加強企業從宏觀層面重視新時期礦業經濟的發展的能力,革新老礦山管理思路,要通過管理方式的創新加強礦業經濟效益,改變以往對礦產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方法。
(三)重視礦山企業國際化發展,提升礦業經濟競爭力
企業國際化就是指企業的生產國際化、銷售國際化和管理國際化。主要指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向本國以外的地區擴展的過程,從廣義上來講,國際化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包括本土企業對海外的投資和經營活動的擴展也包括海外公司對具有國際化傾向的國內企業的直接投資。新經濟形勢下我國礦山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便是應用國際平臺拓寬礦產增值道路。
因而需要基于企業內外部因素確定合適的國際化戰略要求企業在充分明確國外經營環境和自身實力的基礎上進行,針對國際市場發展狀況選擇合適的技術或者產品進入市場。比如全球化戰略(向世界市場推廣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并在較有利的東道國集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跨國戰略(形成以經驗為基礎的成本效益和區位效益,轉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注意當地市場的需要)、多國本土化戰略(充分滿足不同國家的不同市場以便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需求)。只有企業深諳自身的基礎及未來發展的路徑,做出針對性的布置和選擇才可更好的形成合適的國際化戰略。
結語
本文從傳統礦山經濟發展過程中礦產資源發展應用的現狀出發,應用新經濟形勢的發展理念強調了由礦山經濟到礦業經濟的發展過程,繼而增強老礦山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磊.綠色礦業經濟發展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4):17-18.
[2]韓術合,李雪松,龐英杰.赤峰市礦業經濟發展及礦山環境治理對策分析[J].礦物學報,2015,35(S1):813.
[3]李新寧,王飛.礦山企業發展綠色礦業經濟的博弈分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6(05):24-26+72.
作者簡介
王荊程(1990.06.16)男,漢族,青海海東人,本科學歷,初級職稱,從事地質礦產工作。目前就讀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